幼儿园集体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幼儿兴趣基础上的。因此,要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到学习的快乐,教学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重视集体教学的艺术。要让幼儿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就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正确引导他们上好每一个活动,使他们自觉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呢?
一
营造轻松愉快氛围,把握良机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情绪、思维,使其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例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坐在孩子们中间,改变以往教师在上、幼儿在下、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积极的教学气氛,是教师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途径。
尤其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营造积极的教学气氛更为重要。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激发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教师保持积极的情感更加可以感染孩子,呼唤起孩子们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引领孩子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活动中,对孩子保持着灿烂的微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老师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孩子们很容易就进入了角色,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的确,教师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协调的动作都会创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孩子敢于说、乐于说,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二
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趣味性、假想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
例2:
在大班语言活动《天鹅蛋》中,教师把故事设计成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情景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可爱的小老鼠,体验发现蛋、运蛋、吃蛋过程中的快乐情感,身临其境地去经历这个有趣的情景过程。教师采用的教具是几幅图片,图片中的老鼠形象生动可爱,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又如在语言活动《小兔乖乖》中,教师在知道幼儿欣赏故事时,搭配了挂图和背景音乐,让故事更加的生动。接着老师带领幼儿做一个游戏“聪明的小兔子”,并提供幼儿不同的兔子头饰及其他相关物品。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更深刻的了解故事内容。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三
要认真研究教材,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老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地在每节课上下功夫,结合教材内容,选准切入点,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律动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3:
在美术活动《花儿王国》中,教师采用了讲故事导入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幼儿带入了充满想象的情景之中,良好地调动了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了小朋友的求知欲,产生了良好的共鸣,幼儿在活动中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例4:
在教学活动《优师教研旅行记》中,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模拟的动画,把“优师教研”变成了“水蒸气”,在天空中越积越多,形成了“云”,遇冷就变成了“雨”,降落下来。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幼儿都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全神贯注地观看,在画外音的讲解下,“优师教研”“河流”“太阳”“水蒸气”“小雨滴”“雪花”都动了起来,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教师在清晰、动感的画面中帮助幼儿寻找规律,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的知识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对于不谙世事的幼儿园小朋友而言,老师是他们开始真正系统化认识世界的启蒙人,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去,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自己面对的小朋友。
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向小朋友传授知识,是幼儿教育中教师向小朋友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活动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掌握教材的程度、对小朋友情况的了解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与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也密切相关。
为此教师必须注意掌握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小朋友而言,老师的语言是最直接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会努力尝试理解、接受甚至模仿老师,教师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学习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起到极大的作用。
例5:
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低沉的声音来扮演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来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相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会使幼儿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教师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在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从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
例6:
在大班语言活动“大熊的拥抱节”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把大熊的快乐与难过演绎得淋漓尽致,吸引了幼儿。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也可以让教学事倍功半。例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
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边画边说。
例7:
在美术活动“长颈鹿”中,在教幼儿画长颈鹿时,一边画一边说:“在草地中央住着一个蛋,在草地角落住着一个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从门前接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说:‘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从后门接了一根电话给打电话给大蛋说:‘大蛋,你好’,原来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去想象大蛋和小蛋的组合究竟是谁?幼儿从有长脖子的动物中去找,一下子就发现了长颈鹿,产生了参与画长颈鹿的愿望,有效的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五
教师提问要简洁、指向要清晰
问题的设计要明确,要有关键提问,提问的背后体现的是活动设计的目的与思路,对幼儿可能会如何回答,以及教师的跟进性提问都要有所思考。
例8:
在大班语言“我想飞”中,教师在第二环节中让幼儿猜想小动物飞上天的办法,由于同一个问题重复提了三次,而且每次都让个别幼儿回答,使幼儿思维疲劳,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反思这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的回应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与调整,如果这一环节改成教师提一次关键性问题:“小动物会想出哪些办法飞上天?”
先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这样的调整不仅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也会让教学节奏紧凑许多。提问中关键词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例9:
在音乐活动《小鸡出壳》的教学中,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鸡宝宝怎样出来呢?”有的小朋友说,用榔头砸;有的说,用来摔一下等。这显然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于是,教师又连忙改换成“小鸡宝宝怎样从蛋壳里出来?”孩子们就想到了用嘴巴啄出来。
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周到,才能真正使你的提问为目标服务。教师的提问通常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复杂。
另外,教师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幼儿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只要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设计提问的时候,立足于孩子,从目标出发,就一定能提高提问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孩子。在我们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总会碰到那么几个胆怯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每次碰到这类孩子,我都会给予他们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鼓舞他们勇敢大胆的话,如:“说下去”“你真聪明”“说得真好”等,他们会从我的鼓励和表扬中得到自信,进而更为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其实不光是内向的孩子需要被鼓励和表扬,对于开朗的孩子教师也应该常常给予鼓励和赞扬,多对孩子们说些鼓励和赞扬的话,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使孩子们更加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更加促进课堂积极气氛的形成,从而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语: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幼师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用心把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幼儿,多注意幼儿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运用,使教学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然会提高教学效果。最后,祝愿幼师们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 ◆
想掌握学前教育大咖的最新资讯吗?
想一键获取各种学前教育资料吗?
想近距离了解《当代学前教育》编辑部吗?
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当代学前教育》交流群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