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幼教思考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TE0ODg2Mw==&mid=2247485004&idx=1&sn=71dab0ff39ba9af762627c83654a91ab
本文为幼教思考者李子江老师对利津游戏的观察和思考,他将从环境变化、室内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孩子的游戏故事、生活活动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利津二幼课程的成熟之处。
环境变化
之前的教学楼前
现在的教学楼前
之前幼儿园教学楼门前的路上放满了各式自制大型玩具,现在教学楼门前的道路敞亮了很多。
这个变化很有趣,标志着游戏理念的变化。之前道路上丰富的自制大型玩具给人呈现的是玩教具的丰富:我们有很多的玩教具,并且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而现在呈现的是:我们根据孩子的需要,动态的调整所投放的玩教具。
这是“加法”与“减法”的变化。与利津二幼的业务园长刘园长交流时,她明确地对我说:老师们会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观察,那些孩子不使用或很少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都会收起来,保留孩子使用频率高的设备与材料,以前做的是“加法”,现在做的是“减法”。
我想,这个理念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者有时凭自己的经验给孩子设计活动和准备材料,尽管这种预成的设计对教育者来说有明确的教育意图,但实际中是否真正地对孩子的发展有价值,需要通过孩子的活动来检验。活动设计与实施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为此,我特别关注了那些转移到“教学楼”后面的大型自制玩具,看孩子是否使用,发现,在自主游戏的时间里,仍然有相当多的孩子选择这些玩具。说明这些设备与材料是有教育价值的。有人论断:如果一件材料,有孩子两次使用它,那么这个材料就是有价值的。
孩子们自由活动时使用以前的大型自制玩具
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们在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他们进行的活动有:体验,探索,合作。
如果说这些设备是高结构的材料的话,材料的高结构与活动的高结构给孩子带来的体验、探索、合作等经验,有着巨大的价值,在业内崇尚低结构材料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的趋势下,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高结构材料对孩子的发展价值?
新设置的涂鸦墙
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绘有二十四节气的东墙改造成巨大的涂鸦墙。孩子们使用过的痕迹很明显。
园所西侧的游戏场地增设了很多大型的体育游戏设备。
旋转秋千
太空飞碟
绳梯山(赵园长命名为珠穆朗玛峰)
龙秋千
看到这些设备,我不由暗叹,真“土豪”呀,为了孩子真的是不遗余力,舍得投入与付出!同时也改变了我最早对利津游戏中设备与材料的那种“不上档次”的认识。我曾经“吐槽”过利津游戏材料有些“土”,原来花花绿绿,红黄蓝相间的设备,说实话真难以给人美感,没想到现在的设备从造型到色彩变得“高大上”起来。
我以为这些大型玩教具都是买来的成品,没想到都是赵园长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玩具原型自己设计制作的。我看到好多的孩子在这个飞船里快乐地玩。
我能明白,这些大型玩具的制作意图一直是赵园长的游戏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将教育目的渗透到材料与设备之中。
以“太空飞碟”为例:赵兰会园长设想的是,太空飞碟不仅是一个攀爬设备用以发展孩子的大肌肉动作,更深层的意义是让孩子在这个特殊设计的飞船内,体验一下航天员在宇宙飞船中的角色活动,说不定利津二幼的孩子将来会出几个航天员。
不管怎么说,这种愿景体现了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情怀,将来能不能出航天员不好说,但孩子们在这个玩具中活动,起码有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有了一种类似经验!
双层巴士
赵园长就像一个打食喂雏鹰的鹰爸鹰妈,每天不停地给孩子寻找“食物”。他看《窗边的小豆豆》,知道巴学园里有用电车厢做的教室,给孩子买来一辆报废的双层大巴士。一层可以让孩子体验司机与驾驶员的角色,二层被改造成建构游戏区。
孩子们在玩公共汽车游戏,这个“玩具”可是挺逼真的
园舍西面的路边给孩子设置了波浪式骑行小路,另一侧放置了很多平衡车。
平衡车道及平衡车
新增加的瞭望台和树屋。
建在树上的瞭望台
带滑梯的树屋
靠近沙水池的角色游戏小屋(上面是小餐馆、下面是小厨房)
新建的树叶池
新建的室外儿童洗手间
有时你不得不叹服赵园长那个有创意的脑袋,他竟然在幼儿园后大树上喜鹊窝边安装起了摄像头,直接在教学楼大厅放置屏幕,孩子们可以随时在屏幕上看到喜鹊做窝,孵蛋,喂雏鸟的过程。这个创意可能有人会想到,但据我所知,很少有人做到。
与在喜鹊窝安装摄像头相比,在楼顶安装望远镜就不值一提了,但这个瞭望望远镜给孩子带来的体验却是宝贵的,唉!拥有一个真正的望远镜一直是我童年的梦想,到现在还没实现。现在不是买不起,而是错过了童年期对世界探索的好奇。
孩子再用楼顶的高倍望远镜瞭望
以上为2年来新增加的设备与环境的变化!至于新增加的海沙池等场地与设备,因为太多就不一一提及了。
在总结利津游戏的特色时,有人使用了“生态”一词。对于环境的生态性,赵园长对我说,生态不仅意味着自然的生态,有着“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意味着幼儿园里面社会环境的“生态”,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幼儿园生态的最重要部分。这种认识我想应该体现了幼儿园生态的最本质问题了。
室内区域活动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途径,在虞永平教授主编的《幼儿园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P56)中总结为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五种。这是目前国内主流的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关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有一个已经达成共识的地方是:要相对地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安排为大块的时间,不能将孩子的活动时间分割的支离破碎。
利津二幼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下:
其中,9:10-10:00为间操与室外传统游戏共50分钟;10:00-11:00为室内区域活动60分钟;下午3:00-4:10分为户外区域游戏70分钟。
利津游戏中的传统游戏与户外自主游戏已经广为人知,但对其室内区域活动知之甚少。
据考证,区域活动诞生于美国,上世纪70-90年代传入国内,目前国内南方地区,以南京与上海为代表,区域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说,室内区域活动开展的好与坏直接标志着一所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高低,我们来看看利津二幼的室内区域活动,这些传统的区域,不用介绍,看看便知开展的如何!
美工区里,不少孩子在画他们的游戏故事,关于孩子的“游戏故事”我将在后面详细介绍。有一个小插曲,孩子在画她们的游戏故事时,有两个小姑娘主动要给我讲述他们的游戏故事,我很荣幸地听了她们讲述。
孩子区域活动时画她们的游戏故事
孩子给我讲述她们画的故事
用硬币做实验并记录的小朋友
●磁铁与迷宫,这应该是成品的科学区材料
磁铁与迷宫,这应该是成品的科学区材料
合作做沉浮实验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实验观察记录表
这是沉浮实验的观察记录表,物品名称孩子不会写,用画画搞定
观察植物生长的小朋友以及小朋友的观察记录
据说赵兰会园长大学学的是理工,科学深入到他的认知结构深处,利津二幼游戏与活动中的科学元素,比比皆是。
积塑
利津二幼儿的孩子睡眠室没有小床,每个孩子的午睡用品是被褥与枕头,收拾起来睡眠室就是大型的室内建构区。
室内建构
室内建构后老师组织的交流、反思与分享
不少孩子在阅读绘本
语言区的活动有些单薄,按理说,语言区内,听、说、读、写的活动都应该设置,但在“去小学化”风声鹤唳的今天,利津二幼也不敢设置让孩子书写的活动。
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这是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矫枉过正,将孩子的前书写准备一并抹杀掉!但孩子的书写需要能挡得住吗?观摩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孩子都会写汉字了,很多孩子不但将他们的名子写在“游戏故事”,而且用汉字写上了自己的话。
孩子在小四合院玩的角色游戏
找遍我拍摄的照片竞发现孩子室内的角色区设置的不太多,记得小班设有娃娃家,后来细思,发现利津二幼中相当多的游戏都带有角色的特点。
这些是2017年9月拍的孩子们的角色游戏
这个是室外的娃娃家
这个已经超出角色游戏的范畴
参观孩子的室内活动时,我故意问了一个外行的话题:孩子们进入各个区域活动是老师安排的吗?刘园长说:不是呀,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
是的!环境的自由,活动的自主,活动过程与表现的个性化,老师指导的间接性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显著特点,道理很简单,能做到却是不容易呢!
国内幼儿园教育的实践,关于幼儿游戏有“真游戏”与“假游戏”的说法,且不说给幼儿游戏贴上“真”与“假”标签的学术意义,国内幼儿园以前对幼儿活动控制过多是一个不争的实事,对幼儿的活动“放手”在很多幼儿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对幼儿的活动“放手”,将游戏的自主性还给幼儿的观念,说起来容易,形成起来真的很难。
其间发生了这么一个故事,让利津二幼在支持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方面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事情是这样的,在观摩孩子们的户外建构游戏时,一阵风吹来,将放置孩子们建构方案的画架吹倒,我本能地反应去将倒下的画架扶了起来。刘园长马上制止了:不要动,孩子会自己来扶!没等刘园长说完的时候,我已经将画架扶起来,总不再放倒吧,闹了个大红脸!
如果没有深入内心的支持孩子自主的理念与实践,刘园长不会有这种言行!
这就是那个我扶起来的孩子的画架,上面有孩子们的游戏计划
户外活动
利津二幼的户外游戏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突出教师主导的传统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一部分是完全以幼儿自主的户外区域活动。
其中传统体育游戏与体育活动是自2007年至今,利津幼儿园教育者经过12年的筛选与改造创新,保留下来的,有近200种。这些游戏是国内外传统游戏的精华,都是孩子百玩不厌的游戏。
9:10分左右,音乐声响起,孩子们参加完室内的主题教学活动与加点之后,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室外,孩子们有50分钟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与各种传统游戏。
户外传统游戏之前的篮球操
通常是10分钟左右的集体篮球操。小朋友专注地,灵活地随音乐,在老师带领下做操,整个幼儿园850个左右的小朋友一起拍球的场面十分让人震撼!大中小班的拍球动作难度不同,孩子很投入。没有考证过这种篮球操是谁在幼儿园首先发起,但我知道,拍球对孩子的好处多多。目前我在很多幼儿园都发现了这种篮球操。
然后是各种传统游戏与体育活动。
这应该是赵园长的发明
我也不知道这游戏叫什么名子!
这个我知道,是打地鼠
这两个都是角力的游戏
这是什么游戏?嘿嘿,这个知道。
传统游戏很多幼儿园都在做,如果我说利津二幼做的最好,不知有没有人反驳我!
传统游戏是千百年来伴随孩子成长的活动,几乎涵盖了游戏的各种类型,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另外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不让孩子玩传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损失。
利津二幼有个传统游戏资源库,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季节等科学安排孩子们玩这些游戏,游戏中,教师示范之后,放手让孩子去玩。更多时候老师是孩子的玩伴,成为游戏中的一员,与孩子一起玩。
传统游戏又以体育游戏最多,有着明显的规则性,在教师指导参与下,孩子的规则意识逐渐建立,自我控制能力得以发展。有人总结“利津游戏”理念,其中一个词是“传统”,我想实至名归。
每天上午的9:10-10:00是户外的传统游戏,我们再看看孩子的游戏大餐:室外区域自主活动。
利津游戏的室外区域自主活动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周一至周四下午3:00—4:10分的教师带领下的区域自主活动;另一种是每周五下午3:00—4:10的全园大混龄的自主游戏活动和每天离园后,30分钟家长看护下的自主活动。
由于利津二幼在户外给孩子设计了太多的区域,为保证孩子们能参与到每个区域活动,周一至周四下午,老师们按照计划带领孩子到各自不同的区域活动,定期轮换活动区域。
周五下午及每天离园后,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
每天下午孩子们起床完毕,在室内有20分钟的制订活动计划时间,制订下午1个小时10分钟的区域活动计划。然后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活动室。
下午3:00老师带着孩子走出活动室
各班在指定位置站好队,开始热身,热身的是配乐操是《中国功夫》,还有交谊舞。哈哈,中西结合。
10分钟左右的武术操作
紧接着区域活动开始!全园每个角落都有孩子在玩!整个幼儿园成为孩子游戏的海洋!
孩子的建构计划与建构游戏以及建构后的体育活动
体育游戏孩子们也有计划
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探索、挑战、合作与解决问题,度过1个小时的快乐时光!
各个区的自主活动
我注意到,即使在老师的带领下,各班在不同的区域活动,孩子们仍然是自主地选择不同的活动,因为利津二幼儿的户外区域是综合设置的,一定的区域内投放了大量的各种类型活动材料,任何一个班级活动的区域内孩子都有3-5种活动可选择,这种不同班级在不同片区进行活动的组织方式,极有力地方便本班老师对孩子游戏过程的观察。
关于周五下午全园大混龄游戏的开展,我问赵兰会园长:幼儿园是什么时候开始全园大混龄的。赵园长告诉我,从2012年开始,他就提出并实践了幼儿户外大混龄的活动方式。从开始时老师们观念上的艰难转变,到后来的普遍接受,再到现在的相对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他告诉我,现在老师不仅能神闲气定观察孩子的自主活动,而且已经对幼儿的混龄自主游戏过程有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孩子自主活动的规律:在一个小时的自选活动时间里,前20分钟孩子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相对容易的活动来做,然后有一短暂的混乱期,然后是孩子选择有挑战性的活动,进行长时间去探索、创造、一遍遍地重复自主玩耍。
我不禁感叹,教育走到最后都是相通的,利津二幼发现的孩子自主活动规律与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的孩子的“工作曲线”真的是不谋而合。
孩子们的游戏故事
自国内学者提出“游戏课程化”概念以后,“游戏故事”就成为幼儿园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国的高瞻课程提出儿童活动的“计划—工作—整理—回顾(反思)”活动开展环节;蒙台梭利课程中也有“协调工作意愿”和工作后反思的环节。国内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也符合了这些理念。于是孩子们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有了计划环节,游戏结束后有了回顾与反思环节。幼儿用绘画等方式表征自己游戏的“游戏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起来的。
在利津二幼,我看到了让我眼前一亮的游戏故事。
在一楼走廊上,我看到若干幅装裱起来的孩子们的游戏故事,看到多功能厅门右边孩子们画的“游戏故事”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孩子画的“游戏故事”线条与笔触太好,对游戏过程表现的太完美,以致于我不相信是孩子画的,追问了赵园长好几遍:“你确定这是孩子画的?”赵园长还有刘园长肯定地说就是孩子画的。
孩子画的如此之好,我怀疑是一个孩子画的!
然后,我就在每个班的走廊上看到了孩子们大量的游戏故事。
走廊里贴的到处都是
活动室内墙上挂着孩子们的游戏故事作品袋子。
我打开其中一个孩子的故事袋。
我从孩子的每张画中,读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孩子用他们那有些稚嫩的笔触,表达了他们的童心童趣。我感觉我发现了宝藏,孩子画的游戏故事,我看了近两个小时,两个小时里我体验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恰如置身生机勃勃的游戏场地,我的身心都愉快起来。我拍了近300张孩子的游戏故事,准备找个时间慢慢欣赏!
怎么也看不够
支架画的如此厚重,说明孩子有感知经验!
两个人荡悠绳,画的如此精巧!
三个人的悠绳,旁观者的情绪都表现出来!
小班也有游戏故事。
这一切都有老师对游戏故事的引导:
游戏故事的开展很简单,只要孩子有充足而深刻的游戏体验,然后给他一张纸一支笔就足够了!孩子在与周围的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接受环境中的信息,然后希望有一个表达的过程,如果老师能在孩子游戏结束之后,组织孩子交流分享游戏过程,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老师只要倾听与欣赏就足够了。表达自己是每个人的社会需要,孩子也不例外。
游戏过程中,游戏前的计划,游戏后的回顾将幼儿游戏引向深入,会使幼儿进入深度学习之中,同时对于发展幼儿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自我反省能力有着莫大的益处,也给教育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打开一扇窗口。
进行中的日常生活教育
国内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教育原则是保教结合的原则,本意是“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然而,实践中很多幼儿园的保育注重了对孩子的照顾,忽视了保育行为对幼儿的教育,照顾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以至于幼儿的动作、独立性等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赵兰会园长告诉我他的计划,下一步在幼儿园生活教育方面要做尝试。实际上,他已经开始做了。
利津二幼的门口有着一个牌子:
在幼儿自主活动话题的交流中,赵园长反问:幼儿的自主活动不应该包括生活的自主吗?
关于孩子使用筷子,我们谈论起,儿童生活技能的发展,从孩子9个月能进行钳指握开始,1岁就可以自己用勺子自己吃饭,一岁半就可以用筷子吃饭,两岁半就可以自己穿衣,三岁就可以独立如厕。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在家长的包办代替之下,自我服务的技能已经远远落后了。
赵园长对园大中班的孩子使用筷子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
中班有37.2%的孩子不会使用筷子,大班有7.9%的孩子不会使用筷子。
在充分认识到生活教育的不足之后,赵园长准备开始了他的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的计划,他将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请大家拭目以待。
(小插曲,就在我修改这篇文章时,赵兰园长给我发来了孩子使用筷子吃饭的照片,还有孩子们拖地擦桌子的照片)
结语
由于没有深入活动室观摩利津二幼的主题教学活动,在此没有照片,但很关心这块内容,于是专门就活动主题的选择,主题活动的过程询问了两位园长,他们告诉我,利津二幼的主题教学活动的主题部分来源于省编的参考教材,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孩子的游戏本身。
教学活动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单向传授模式,代之以分享、交流、探索、讨论、合作等活动方式,而这种主题教学活动模式的改变,孩子的自主游戏与自主活动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孩子推动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如果非要总结利津游戏的理念,我觉得两个字就够了,就是在利津二幼入门后两块石头上刻的字,一个是“玩”,一个是“爱”,前者说的是孩子,后者说的是老师。
以上是我这次利津二幼再次观摩的观与感。
如果说利津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利津游戏”四个字成为一种符号,想来真没有什么特色之处,利津的幼教同仁不过是将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到实处,较好地贯彻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关系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与教育规律罢了,他们只不过是做了本分内的事。
但越是基本的,越重要,做起来越难!没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没有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教育情怀,没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学习心态,想做贯彻《规程》、《纲要》、《指南》中的精神于实际教育之中却是真的很难!
期待再临利津!
*注: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幼教思考者,作者李子江,山东临沂职业学院副教授、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
拓展阅读:
周洪宇:学前教育的两难选择与政策建议
刘 焱: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苏 婧:“两寻找、三研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赵兰会:利津游戏是学前教育的本质回归
程学琴:安吉游戏是一场深刻的儿童游戏革命
王振宇:幼儿教育应当回归到陈鹤琴
王海英: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
冯晓霞: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内容及实施方法
华爱华:游戏是什么?
朱家雄:游戏与教学,老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觉得有用,请点这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