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cwNjM5Mw==&mid=2650755031&idx=1&sn=8268a61e23d3d29d5c41e45258550df8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
从阅读素养的内涵看早期阅读教育
对阅读素养内涵的分析,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
“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参与社会活动”——阅读的目的,即为何而读;
-
“书面文本”——阅读的材料,即读什么;
-
“理解、使用、反思和参与”——阅读的认知过程和外在形式,即怎么读。
早期阅读教育——为何而读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面对未来的能力作为指向,即15岁学生(未来公民),在个人、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素养,不只是局限在阅读本身,还是通过阅读达成个人生活目标的能力。
相应的,在学前阶段阅读素养培养的早期,其目标不在于阅读的工具性,如能够通过阅读增加幼儿的审美熏陶、给幼儿生活的启迪、增长幼儿知识、拓展幼儿的视野等,而在于对阅读这件事情的情感和学习如何阅读本身。
1.为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而读
早期阅读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包括阅读的主动性、持续性和阅读时的专注性等,这是其面向未来,将阅读作为一种工具最为基本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正确持书、翻书、爱惜图书,并能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2.为获得阅读能力而读
在以阅读兴趣和习惯为先导下,有目的地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包括图画和文字的识别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策略。
其中,图画识别能力来自于丰富多样化的阅读经验;文字识别能力来自于阅读活动当中,有意识地进行图文对应、渗透文字意识和语素意识的教学;阅读策略包括预测、联结、推理、自主提问、解释等。阅读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幼儿只有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下,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才有可能在童年及以后的时间里,以阅读作为工具,获得更好的成长。
早期阅读教育——读什么
书面文本是指由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和各种媒介构成的文本。
目前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多以图画书作为载体,教育者也清楚需要给幼儿提供不同文学体裁的图画书,但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阅读素养中对于书面文本的定义,为教育者提供了早期阅读教育读什么的多元化认知。
1.以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主,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中,重视图书(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生活当中的标识、符号(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也有一定的要求。
图画书是以图、文共同相互配合完成对某一主题讲述的,可以将其看成连续性文本,比如大众熟知的《母鸡萝丝去散步》等;也有部分图画书是混合性文本,如分享阅读读本《天气》,可在幼儿完整阅读这本书达成初步的理解之后,和幼儿讨论“目录”的作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此外,还有一些图画书,存在一些幼儿理解该图画书的关键性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一步拓展成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
2.以纸质媒介阅读为主,适当加入电子媒介的阅读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这一概念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盛行,以及基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便利性考虑,早期阅读教育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倾向于将纸质媒介电子化。
早期阅读教育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为先导,而幼儿的兴趣来源于其直接的感官经验。当幼儿每接触一本新的书的时候,能够看见实体,听到翻书的哗哗声,甚至闻到书中的墨香味,这些直接的感官体验,能够更好地建立幼儿与书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对书和阅读的兴趣。
早期阅读教育——怎么读
“怎么读”分为内在的阅读认知加工过程和外在的阅读形式,阅读素养表述为:理解、应用、反思和参与。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将其分成了三个方面,结合阅读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对这三个方面深入的分析,可以推知以下结论:
-
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这三部分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阅读认知行为链。也即任何一次阅读行为,必须是由访问与检索(文本)相应的信息作为起始点,然后将信息进一步地分析加工,理解信息的意义,最后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观点对理解的文本信息进行反思和评价。
-
在阅读认知行为链中,前一阅读行为独立于后续阅读行为,后续阅读行为以前续阅读行为为基础。例如,一次阅读行为可以直接是从各种文本中访问和检索需要的信息,而不需要对检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与解释,便完成该次阅读活动;但如果要对相关的文本信息进行整合与解释,就必须对相应的文本进行访问和检索,以提取有用信息。
-
阅读行为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于不同的阅读者来讲,都有能力高低的区分。比如访问与检索能力,在相同材料中提取同一类信息,有的阅读者用时短,找的信息全,而有的阅读者耗时长,找到的信息不完整。
那么,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需从访问与检索能力入手,逐步螺旋式推进整合与解释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的培养。深入理解了阅读认知的行为链,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便能很好地指导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够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阅读理解,并能够根据幼儿的表现分析评估背后的问题所在。
总的来说,小班以培养幼儿访问与检索信息的能力为主;中班以培养幼儿理解与整合信息的能力为主;大班幼儿以培养反思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为主,由浅入深地推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阅读素养对早期阅读教学的启示
学前阶段作为阅读素养培养的早期阶段,可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相应的元素。
1.有意识地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和教学渗透
在完整阅读、理解绘本之后,对目录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教学遵循以下操作步骤:1.引起幼儿对目录的注意;2.鼓励幼儿对目录的作用进行大胆的猜测;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梳理澄清;4.设计游戏,对目录的作用进行巩固;5.对目录的作用进行拓展应用。
早期阅读活动中,对于绘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以及一些具有非连续性文本性质的元素,都可以做类似的教学设计。
此外,可以适当地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渗透,比如读完故事性的绘本之后,可以用故事结构图标帮助幼儿梳理完整的故事结构;读完知识性的绘本之后,通过知识网络图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等。
2.培养幼儿从多重文本/媒介中访问与检索信息的能力
读完一本绘本后,再以绘本为出发点的拓展活动当中,可以提供手机、电脑、报纸、杂志、书籍等,让幼儿在多重文本/媒介当中检索当天的天气信息。通过类似的阅读活动,锻炼幼儿在多文本及多媒介当中检索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3.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注意两点:
第一,弱化教师的权威性。
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整个阅读的过程当中起到引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当教师在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幼儿答案,还需要告诉幼儿自己的思考过程,并鼓励幼儿对于教师看法的思考。
如果教师要表达自己的见解,一定是:1.给出答案:“老师认为是这是秋天”;2.告知原因:“因为老师发现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了,并且地上落满了很多叶子;天气开始转凉,小朋友都换上了长衫”;3.鼓励幼儿对教师看法的思考:“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第二,教师要善于当一个“坏人”。
在阅读活动当中,幼儿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众,人云亦云。尤其是在评价性质的问题当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幼儿间的“冲突”。还有在教学活动当中,幼儿对同一问题表达出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引导幼儿进行辩论,激发其思维的碰撞,培养幼儿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
首要方面是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喜欢问“为什么”这一行为进行鼓励与肯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可以:1.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问题,然后将幼儿的陈述句转化为问句,让幼儿熟悉问句的形式;2.让幼儿尝试提出问题(原则上先敢问,而后会问);3.回应问题。
5.深化幼儿阅读的参与度
早期阅读活动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为先导,并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其前阅读能力。阅读活动既包含集体阅读活动,也包含幼儿独自自由的阅读活动;既在幼儿园内,也在幼儿园外,尤其需要鼓励家庭的亲子阅读,以及参与社区和社会上的相关阅读活动。
图文编辑/曾亚玲
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