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建构
2022年9月25日上午8:30~10:30,建构游戏项目组成员在领衔人江晨园长的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如皋市“雅云工作室”建构游戏项目组第六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目标如下:
1.通过案例的交流分享,研讨梳理对“有准备的”室内建构游戏环境的认识。
2.结合案例展开讨论、鉴别,厘清如何做更好的“有准备的环境”。
本次研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各园交流“有准备的环境”相关案例、提出困惑和经验、领衔人总结并部署下一阶段研究方向。
交流采用提前分享交流与腾讯会议现场分享交流两种形式。健康幼儿园、勇敢幼儿园、港城二进行线上分享,其余幼儿园提前一天将案例发在群里交流。
一、案例分享
案例1: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儿园陈津妍老师分享了小班建构区的基础性环境和支持性环境,利用网格、壁挂式支架、可移动置物架等解决了室内建构游戏空间不足的问题,用小案例介绍了环境对幼儿游戏显性和隐性的支持,其中“积木触摸墙”引发了全体教师的兴趣。
江晨园长评析时提到,触摸墙中蕴藏着许多学习价值,如:一一对应、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等,并建议大家应用其价值,避免单纯模仿。
案例2: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幼儿园:郭秋霞老师从“好的经验不能丢”、“横向阅读长见识”、“随机调整更适宜”三方面讲述了不断反思、学习、调整,力求向有准备的环境靠近的历程。除了基础性、支持性环境的介绍,勇敢幼儿园还进行了横向阅读和比较,梳理出对工作实践的启发,基于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游戏需要的了解,分年龄段调整环境,应用到持续观察中。
案例3:如皋市港城第二实验幼儿园赵志其老师从物质环境、情感环境两大方面阐述了对“有准备的环境”的理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投放适宜的材料。如在大班提供纸、笔、卷尺及测量工具,在认识建构作品的高度、长度中发展数学逻辑能力。这种支持性的环境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领衔人江晨园长重点评析了“材料使用情况记录表”:既能帮助教师作为材料投放、调整的依据,又能发展幼儿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的能力,并鼓励其他园借鉴。
二、交流困惑和经验
1. 小班幼儿如何收纳?
困惑:小班幼儿收纳时的秩序差怎么办?除了开展关于收纳整理的谈话,还可以怎样支持小班幼儿的收纳?
大家表示:在游戏前谈话时组织认识形状、介绍分类标志,在收纳时与幼儿共同收纳,小组指导幼儿收纳等,有助于幼儿形成分类收纳的习惯。小班初期可以减少材料投放的数量和种类,充分让幼儿使用材料、与材料互动。
2. 小班是否要投放辅助材料,何时投放?
困惑:小班幼儿搭建无目的性,投放辅助材料是否会转移幼儿兴趣,对建构活动产生干扰?
经过研讨,大家表示可以在幼儿形成了一定的建构的经验后,再根据幼儿游戏需要逐步投放。同时,基于各园模式不同,可根据各园情况看时机投放辅助材料。
三、领衔人总结并部署下一阶段研究方向
江晨园长对各园的案例进行了评析和总结,概括了各园的亮点及不足,抛出了系列问题,与大家共同鉴别“这是有准备的环境吗”,为大家明晰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1.你的环境是为哪个年龄班(时段、主题或具体幼儿)进行的准备?
教师需要审视标记、绘本等是否适宜本年龄段幼儿,在创设环境时需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参照,创设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环境,并时刻以幼儿为主体展开观察、了解幼儿需要。
2.观察孩子游戏的情况,判别材料摆放位置是否是有准备的?
3.观察之后,对“有准备”进行了怎样的审思?标签为什么而准备?支架为什么而准备?材料为什么样的情景而准备的?怎样的绘本是有准备的?什么样的记录环境是适宜的?记录的内容为什么而准备?怎样为呈现作品做准备?
最后,江晨园长提出:老师们应立足于对具体幼儿的观察,持续创造出“有准备的环境”,使案例更有说服力。要求项目组成员从所分析的问题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近期进行深入研究,将经验梳理汇总,为下次现场观察幼儿行为做好研究基础。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如皋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