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室内建构区
2022年4月27日12:30—16:00,建构游戏项目组全体成员在领衔人江晨园长、主持人陆珠园长的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进行了如皋市“雅云工作室”建构游戏项目组第二次研讨活动。如皋室教师发展中心幼教研训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姚亚云和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幼教研训员熊凌燕参加了活动。
本次建构游戏项目组主持人及成员共同研讨以期达成以下三个目标:
1.对建构区所处的位置、环境的合理性、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等进行交流和分析,形成统一的意见。
2.通过提问,提高成员分析建构区游戏环境、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环境的能力。
3.形成几套建构环境设置方案(建构区域图示呈现)。
本次研讨活动分为三个流程,分别是各园交流班级建构区域环境创设、交流问题与困惑、点评及部署工作。
一、交流班级建构区域环境创设
各园结合区域平面图、环境照片及幼儿游戏状态视频等形式,对建构游戏区的环境创设展开交流,大家重点交流了空间安排、区域内布局、游戏材料、收纳方式、经验支架的呈现方式等。
如皋市港城第二实验幼儿园探索如何创设有准备的建构环境,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保障建构空间;创设动态、多元化支持性环境:探究材料分类、标记制作、收纳方式等问题。
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幼儿园介绍了观察、发现问题后进行调整的过程,如:空间安排中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材料摆放、学习支架、建构过程等问题。
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老师分别从建构区在活动室内的位置、建构区内基本布局概括进行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区域内一些细节的调整。如小班的基础材料的分类、标记设计;中班鞋柜的使用、辅助材料的收集摆放以及幼儿经验支架的调整和使用;大班作品展示位置的调整、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等。
如皋市东皋幼儿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班级的实际情况,从空间布局、材料投放、隐形支架三个方面介绍幼儿园班级建构区的环境创设。借助网格、灵活多变的夹子进行展示,根据幼儿的游戏及时进行调整,引发幼儿与之互动,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支架。
如皋市长江镇永平幼儿园老师们在教室建构区域布局中梳理出问题,针对问题做出了三次规划调整,很好地改善了游戏环境。
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幼儿园基于原先建构区存在的一些问题,重新审视班级环境,从布局的调整、游戏材料主辅材分类摆放、游戏支架墙三个方面大胆尝试,最大限度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幼儿园小、中、大班的老师从整体布局、环境支持、问题与调整、区域的联动等方面进行说明,并重点介绍了区域内一些细节的调整。
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幼儿园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班级区域的设置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梳理、调整,用列表的方式梳理出建构游戏区面积大小与幼儿人数之间的关系、建构材料具体数量等,形成了灵活的、自主的、互动的、支持的建构环境。
二、交流问题与困惑
问题一:建构区是否需要铺设垫子?
大家从什么样的垫子更加适宜、是否使用垫子等角度展开了讨论,最终发现,要基于当下幼儿建构的现状和各幼儿园具体的场地情况灵活决定。
问题二:如何投放辅材,是否需要额外加工?
在投放辅助性建构材料时,要注意辅助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幼儿收集的参与性、材料的安全性、支持幼儿建构的层次性以及材料的审美性等多种角度。
问题三:是否要求小班的幼儿在收纳时将材料框中的积木排列整齐?
根据材料的特点、幼儿年龄和能力的不同提供适宜的收纳容器,并在幼儿收纳整理的过程中实现多元价值的发展。
问题四:建构游戏计划是否需要画?在哪里画?
可从人员、时间、材料、空间等方面进行计划,教师要针对计划与幼儿交流。要关注幼儿建构过程,关注幼儿对计划以及制定计划的过程和具体目的。可在建构区单独设置、也可借助读写区或移动黑板等,形成区域联动。
问题五:积木上是否可以做标记?贴上去后这些积木的功能是否固定化了?
幼儿可以根据游戏需要做标记。做标记时要考虑易清理、可消毒清洗。
三、点评及部署工作
(一)根据各幼儿园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江园长对建构区游戏环境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要求:
1.建构游戏区域的设置,要思考放在这个位置的价值、跟其他区域之间的沟通与联动、有无矛盾冲突。
2.要挖掘建构游戏的多元价值,让幼儿通过建构游戏获得数学、科学、社会、语言表达、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
3.墙面呈现方式要有互动性,呈现内容要有逻辑性。建议用贴纸、网格等材料,要表现幼儿游戏的逻辑链条。
4.作品展示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开发更多的展示方式给幼儿展示的机会。
5.辅材的科学投放。辅材的投放要考虑比例、空间、颜色、作用等,要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形成材料投放清单。
6.收纳工具的规范表述,如柜子、箱子、筐子、篓子、篮子、盒子等。
7.思考标记使用的价值,如何对幼儿起到支持的作用,进一步思考其合理性。
8.线上交流如何更好地呈现。要将平面图和实景照片相结合;拍摄照片时要注意取景和光线,要凸显表现的内容;要单张静止呈现,多增加文字、符号说明。
(二)工作部署:
1.新学年开学季,再做一次区域环境设置的讨论交流。
2.5月25日,“清水积木建构辅助材料的取舍”案例交流。
如皋室教师发展中心幼教研训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姚亚云最后对今天的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
姚老师表示:通过活动,深切感受到了建构组浓郁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学习状态,交流中看到了大家大量的学习,基于问题在改变自己,这是一次非常具有科学性的研究。基于我们现状和各种问题来解决,这才是我们研究的意义。同时,对项目组活动提出具体的建议:
1.交流要能聚焦。交流前厘清建构环境涵盖哪些方面,空间、方位、布局、设施、位置、墙面,把环境到底有哪些概念化地列出来,进行罗列区分、系统梳理,提取有价值的经验进行推广。注重研讨成效、不断反思调整,在借鉴别人经验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和创造。活动后就可以列表,将好的经验列出来,得出基本经验。
2.汇报要有方法。讲述内容可以再提炼,一所园安排一位老师主讲,可例举班级生动的案例。平面图设计不要太花哨,要体现整体,可以用一张全局图,一张建构区的平面图结合说明问题。
3.研讨要求效率。活动主要聚焦环境,提问也要聚焦话题,尝试通过追问,表达真实想法,研究真实的问题。也可以用轮流提供案例、提前筛选内容、补充发言、聚焦一个班级环境审议等多种形式进行研讨活动。
一次研讨一次收获,未来我们仍将携手同行,和幼儿一起共探建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