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班级工作管理中,一直致力于“家园合作”的研究。在与同行交流中,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家长也难沟通。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直接反映着家庭教育的状况,体现家庭教育的质量和侧重点,呈现出教养观、质量观等非常个性化、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如同孩子一样,家长的教育类型也日趋个性化、多元化,显然我们用整齐划一、没有个性、没有实效性的单项交流方式开展家园共育已远远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了。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呢?笔者认为,应针对家长的不同教育类型,采用个性化、多元化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平等、对话�p一致�p互补的合作关系,逐步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探索班级家园合作多元化的格局。为此,笔者做了一些探索。
二、家园合作多元化的尝试
笔者从家长教养观念这个角度,将家长的教育类型分为“拔苗助长”型、“可怜天下父母”型、“自相矛盾”型、“潇洒自我”型(隔代教育型)、“分工明确”型。下面就每种教育类型的特点、沟通重点、沟通策略等进行一一的阐述。
(一)“拔苗助长”型
1.特点
这类家长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这种类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父母往往比较能干、自信,由于不懂孩子的年龄特点,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对孩子容易苛求指责,过高要求,把孩子看成是“缩小的大人”;另一种是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个人的发展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这种高期望嫁接到孩子的身上,期望孩子能圆自己的人生之梦,是一种补偿心理下的高期望教育。
在这种教养方式之下的孩子不善于交往,自卑、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班上的琳琳小朋友在班中显得那么忧郁低沉,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去尝试新事物,生怕做不好,如:课堂上从不敢发言,总是担心自己讲不好,别人会取笑。经观察了解,琳琳父母的教养观就属于第二种心理。
2.沟通重点
帮助其正确认识“孩子是什么?”,转变其片面的教子观。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明白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自己孩子,利于其长远发展的。
3、沟通策略
首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是什么?”。在探讨中明确几个要点。
第一,孩子是独立的人。
不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独立性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第二,孩子是自由的人。
父母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他们自由地接触生活,有应付生活的权利和机会,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活动,会用头脑想、双手做、思想指导行动,充满自信。
第三,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化的。
如同这个世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不应当将统一的世俗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莫名其妙”地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第四,家长应该把孩子看成平常人。
虽说,望子成龙,是人的本性,但作为一个理智的父母,首先应将孩子看成一个平常人。因为,有了这种平常的心态,你就能够在孩子受到挫折时为孩子分忧,在孩子获得成功时为孩子高兴。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很多,但有的很亮,有的黯淡,可是它们都是按自己的方式放光,同样精彩。
其次,借助家长助教、亲子游戏等活动让父母亲身感受。
有了上一步的观念引导,还需要行动实践。针对琳琳父母这样的补偿心理,借助家长助教、亲子游戏等活动,可以邀请琳琳的父母来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助教活动,活动中琳琳爸爸的科技创作助教活动受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讨论中,大家就“多元智能”“赏识教育”“孩子是独立的、有思想的特殊人”等问题展开,家长和孩子都认识到人才有多种类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为社会作出贡献,遵循孩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科学有效的。在亲子游戏中,琳琳父母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原来和孩子玩是这样的有学问,这样的有趣,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合作引导、教育、锻炼,现在琳琳变得大方自信起来,活动中也积极参与发言。大班毕业时,还当了全园“六.一”文艺演出的主持人。
(二)“可怜天下父母心”型
1.特点
这类型父母往往将“爱”片面的理解为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为孩子提供最周到的服务甚至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极其敏感,在教育中失去了自己。时间长了使孩子养成了过分依赖、任性自私、推卸责任、创造性不强等不良性格的特点。如琪琪4岁了,经常哭不肯上幼儿园,在园不会自己吃饭,不愿学习穿衣、整理玩具,遇到事情就叫:“老师,我不会的。”“你给我穿”、“我不敢,我怕”,如,豆浆倒了,就坐在原地,任由豆浆弄湿她的衣裳,不会躲避,更不会拿布主动擦拭。哪怕是平路上自己走路也总会摔倒。所以在幼儿园里总是情绪不稳定。经了解,原来,家中的所有人都热衷于替孩子做她力所能及的事时,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实践的机会。
木村久一说过:“有一种家长,把孩子视为宝贝,怕跌倒摔伤不让孩子滑冰;怕溺水不让划船和游泳。这简直是把孩子用玻璃罩子罩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这种教育方法只能使孩子成为废人。”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型家庭教育的生动描述。
2.沟通重点
明确这种过度的“爱”将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教给家长具体的改变思路、方法。
3.沟通策略
为了改变琪琪家长的这种过度心理和行为,我主要采用开放教学、家庭联谊等多种途径,引领家长为孩子提供合理锻炼的机会。在活动中,让琪琪的家长亲眼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从横向纵向的比较中,对自己孩子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找到差距,认识到这种过度的“爱”给孩子带来的直观影响,从而进一步帮助家长明确的把尊重孩子和宠爱孩子区分开来,让孩子有与其他孩子交流实践的机会,舍得放手让孩子吃苦、长见识,如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并与家长一起对琪琪的成长速度、程度、兴趣、能力大小做出恰当的判断,制定出合适的发展目标。从而使家长发自内心的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合作,琪琪像变了个人似的,什么事都嚷着要自己做,可喜欢上幼儿园了。进入中班后琪琪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同伴群众中突颖而出,成了同伴中的“小领导”。
(三)“自相矛盾”型
1.特点
“自相矛盾”型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前后矛盾,有时紧,有时松,爱憎无常,忽冷忽热。在教养态度、教养方式上也不一致,“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自相矛盾”型家长的教养方式往往使孩子对大人的要求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好猜疑、说谎、投机取巧、责任心差等不良人格特征。与“自相矛盾”型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关心的,但由于自己的情绪总是不太安定,又缺少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指导,所以对孩子虽有要求,却不能要求一贯、教育一致。
2.沟通重点
统一家庭成员之间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形成家庭教育统一战线。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逐步帮助家长积累科学育儿方法。
3.沟通策略
针对矛盾型家长的心理特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班上聪聪为例,我首先推荐一些相关的育儿杂志、书籍给家长阅读,建议、安排家长参加有关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然后通过家访、来园接送、评估本等途径来感化、改变家长的育儿态度,逐步使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要求上保持一致;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有一贯性,不自相矛盾;在管教孩子时,注意自己的情绪安定性,在心平气和时教育孩子解决问题;夫妻感情上创造一个和谐气氛,不将家庭的纷争、摩擦、矛盾迁移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情绪。家庭成员之间约法三章,谁违规,有相应的“惩罚”。
一段时间后,家长明显地感觉到一致、一贯的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明白了教育是一项最守信用、最需要耐心和信心的工作,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地密切,家长感慨地说:“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更是好好地接受了最纯真、最有信用的教育。”这时的聪聪变得开朗起来,合群了,攻击性行为也没了。
(四)“潇洒自我”型(也叫隔代教育型)
1.特点
“潇洒自我型”也叫隔代教育型,是指父母因工作需要,不能亲自接送孩子或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直接照看和教育孩子。
这种家庭教育状况,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是教育者(祖辈)在教育中往往情感多于理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容易与父母教育观念不同而引起家庭冲突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等。而且,教师对这类幼儿的要求�p希望等信息不能直接与父母沟通,只能通过爷爷奶奶做“二传”,在这个“二传”过程中,信息容易失真。而且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活动中会表现得胆小、忧郁、自卑、不合群等不良性格特征。如,简简的父母都在乡下上班,平时由外婆带。刚来园时,简简总是行为固执,乱发脾气,活动不愿参与,不乐意与人交流。主要原因是由于隔代教育,外婆往往在生活上照顾比较多,平时缺少与同龄交往的机会。
2.沟通重点
正确协调祖辈教育者的教育地位,提倡教育孩子以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原则,发动家长克服困难,重视和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家园共同创造条件促进交流和沟通。
3.沟通策略
通过班级网络论坛、QQ、电子信箱及电话随时与简简的父母经常联系。了解简简的一些个性特点、喜好、以及家长的一些育儿困惑等,及时向家长反馈简简在幼儿园的情况,传递一些科学育儿的指导信息和电子读物,互相探讨教育方法、交流教育体会等。而且这种网络化的联络方式,实现了家园之间平等式、朋友式的交流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跨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家园合作,简简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不乱发脾气了,在一日活动中,也表现得积极主动起来。
(五)“分工明确”型
1.特点
“分工明确”型,是指由于工作原因或家庭生活方式等原因而存在的双亲家庭中的单亲教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主要由父亲或母亲一方负责教养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又当爹又当妈不是把孩子教养成粗心、顽皮、霸道的“小霸王”,就是内向、胆小、依赖性强的“小绵羊”。
入园第一学期,老师从来看不到开开爸爸来接送孩子,幼儿成长纪录本上的家园交流,开开父亲也从未写过,开开在幼儿园的行为显得霸道、顽皮、攻击性强、不合群。通过了解才知道,父母对开开的家庭教育是“分工明确”,开开上小学之前的家庭教育指导由母亲承担,上小学再由父亲来管教。
2.沟通重点
了解形成这种教养方式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家庭教育合力的增长。
3.沟通策略
首先通过家访或平时的有意沟通,了解形成的原因。比如,开开的父母是由于工作忙的原因,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他们家庭中的规则。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介绍共同承担教育孩子任务的重要性,告知单亲教育是一种失衡教育,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父亲带给孩子的是安全感、权威崇拜、坚强、勇敢,母亲给孩子的是细心和关爱,两者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作为父母们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尽可能固定一段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同孩子做游戏、读书、逛公园,让孩子得到父母双方平衡的教育。
另外,还通过组织亲子游戏、成果展示活动、家长联谊会等来激发家长一起积极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的热情,给孩子提供“健全”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学期,开开父亲也会每周抽时间来接送孩子一次,幼儿成长记录本上的交流也和母亲轮流写,开开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遇事也更讲道理了。
四.结束语
家园合作多元化的实践使家园间形成了个性化的双向交流;实现了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合作内容的深层化;提升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家长成了幼儿教育的合作者,促进了主题教学活动地有效开展。但是家园合作多元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育的能力,永无止境地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家园合作方法,帮助家长不断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适应多元化的、开放性的社会大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和谐、个性化的发展。
【实现班级家园合作多元化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