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核心观点
评估是幼儿园课程质量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过程性评估应认识到,评估与教学不可分,教学即评估,评估即教学。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人人都是评估者,时时处处有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具体来看,可从三个层面落实过程性评估:做好《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注重班级保教计划,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教学即评估,评估即教学
课程是对一个既定目标忠实执行的过程,还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是彼此分离的还是一体化的?是先实施再评价,还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我认为,评估与教学不可分,教学即评估,评估即教学。无论是在集体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提问、孩子回答,还是在区域活动当中教师观察孩子的行为,以及基于对孩子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跟进指导,其实我们很难分清教师的行为是教学行为,还是评估行为。我们不应该把评估和教学截然分开,因此,我们使用了嵌入式评估这个概念。
人人都是评估者,时时处处有评估
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如何真正把评估嵌入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我们提出“人人都是评估者,时时处处有评估”的口号。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评估孩子。所谓“人人都是评估者”,意思是每一个介入到课程里面的人都是课程的评估者,其中教师尤为重要。
为教学而评估。我们认为,不是为评估而评估,更不是为了评估而教学,而是为教学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评估者,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看见孩子的发展,陪伴和支持孩子的发展。只要我们一直是陪伴孩子的角色,我们对孩子评估的偏差是可以自然得到纠正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是过程,而不是某一个节点上的孩子的发展水平。
如何做好过程性评估
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了三个层面的具体策略。第一个层面,做好《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以下简称《评估指引》)。一方面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另一方面,借《评估指引》帮助教师理解五大领域的目标,给教师提供一个基本的观察、分析孩子行为的支架,解决《指南》如何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注重班级保教计划。教师在课程开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实时回望目标,对照目标来判断孩子当下的发展水平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具体来说,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教师每天都能有所思考和记录,借助保教计划保持一种实时反思的态度,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寻找目标,调整教育过程。
第三个方面,扎实开展教研工作。教研也是课程评估的手段之一,教研既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对班级工作的监督。
我们希望能够重新去思考评估对于课程实施的意义,克服对评估的畏惧情绪。同时摆脱“文牍主义”倾向。从管理者到教师,要相信评估的价值,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有效怎么来。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儿童、眼中有儿童”,而不是用无意义的文档材料把儿童停留在纸上。
本文来源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