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使幼儿园有了充足资金进行环境改善。
新形势下,大部分幼儿园都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并迅速付诸行动,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偏差,部分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未能真正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价值,甚至可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这种将环境与课程割裂的行为,难以体现环境“激趣”“导疑”“求索”的教育价值。
这种“艺术殿堂”式的装饰性环境未能让幼儿体验到参与环境创设的乐趣,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难以使其与环境互动。
虽然有的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宽敞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材料,但却让幼儿处在高控的活动氛围中,使其缺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的空间,且很少得到鼓励和支持,难以产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体验。
这种缺乏“灵魂”的环境就像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无法发挥环境作为“隐性教师”的教育作用。
支持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教育者认为,课程实施必须借助环境进行,用环境引发幼儿观察、提问、思考、操作和实践。
也就是说,只有在倡导幼儿探究性学习课程模式的支持下,才能够生发出彰显园本特色且有利于幼儿探究性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
教师必须将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环境成为幼儿亲自参与创设的劳动成果和自主展示、自由表现的舞台,让他们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欣赏和感受环境所蕴含的教育功能,滋生责任心和成就感,使其更加关注和珍视自己创设的环境,并积极与环境互动。
同时,还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在积极的状态中感受来自外界的多种信息刺激,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
教师应善于创设蕴含问题情境的环境,使其成为诱发幼儿产生探究灵感的“催化剂”和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助手”。
教师应本着“利旧利废”的原则,对材料进行各种巧妙组合和改造,变固定为动态、变单功能为多功能、变废弃为可利用,通过对资源的挖掘利用,更好地为幼儿探究性学习服务。
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幼儿一般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为他们创设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性学习环境。
为了激发幼儿主动探究性,仅靠师幼之间的互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认识到,环境和材料既是与幼儿互动的对象,还是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之间多方联动的媒介。
01.在生活情境中引发问题
首先
为幼儿创设生态化的环境,将动植物的饲养、种植分别设置在室内外两种环境中,让幼儿参与对动植物的照料,在每天、每时、每刻的环境变化中发现问题,学会付出和感受责任。
其次
创新户外活动方式,让幼儿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中探索与思考。
再次
放大角色扮演区,让幼儿获得更多社会角色的经验,以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能。
02.在主题情境中引发问题
主题线索和内容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也可以根据季节、节日、社会热点等选择。
主题情境环境的创设要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并随着幼儿认知发展能力的发展而灵活变化。
如在“跳蚤市场”中,幼儿从准备阶段对玩具价格进行评估到正式开始买卖,要面对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最后还要统计剩余商品以及自己的销售情况,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成长。
03.在任务情境中引发问题
首先
引导幼儿了解完成任务的意义,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
其次
对幼儿提供部分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再次,引导幼儿通过任务回忆的方式评价自己的行为。
最后
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帮助幼儿实现经验迁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任务渗透在生活各个环节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复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多次重复性实践提高其完成任务的能力。
01.尊重幼儿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建立和谐有爱的师幼关系,支持幼儿敢于表现与创造,主动探索和思考。
02.理解幼儿
在了解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行为,将其不适宜的行为作为探究的契机,通过合理引导保护幼儿的探究兴趣并提供有效支持,保证幼儿的探究性活动得以持续。
03.信任幼儿
相信幼儿是有能力学习和发展的人,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使其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表现的机会,放手、放心让他们自己设计并创造其喜爱的环境。
04.引导幼儿
通过创设包括幼儿可能会遇见冲突以及能够以无伤害的方式解决这些冲突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去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交往。引导幼儿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鼓励、诱导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在探究性活动中,材料是幼儿实现探索行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支持,对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通过以下方面的材料支持,帮助幼儿顺利实施探究性学习。
01.目的性材料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强调尊重幼儿发展水平,为此,材料的指向性必须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探究兴趣确定,并与课程密切联系,呈现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02.可变性材料
幼儿的发展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随时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在与自己相适宜的材料中互动。
另外,还要注意按照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递进式投放,让幼儿产生持久的探究兴趣。
03.流动性材料
材料的更换方式并不仅仅是以旧换新,还意味着其灵活地流转。
为此,幼儿园应建立资源流转库,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整合到资源管理平台上,让教师通过手机提交材料使用申请,管理员按时将材料配送至指定地点,以促进材料流动,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探究性学习。
04.创造性材料
为促进幼儿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应降低材料的结构化程度,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和操作性。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可以是同一材料更多玩法,也可是不同材料更多组合。
幼儿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经验的支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经验的建立主要依靠多种途径获得的生活体验,这些经验的获得不仅仅来自于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
01.教师有效引导
幼儿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探究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应更多地了解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变化和需要,鼓励和引导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实现学习与环境的有效结合。
02.家长主动参与
有效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是促进幼儿探究性学习深入实施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通过谈话、观摩、宣传以及邀请家长参与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赢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幼儿的在园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提高。
03.同伴互动合作
同伴交往是幼儿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表达情感和需要,传达和交换意见的过程。
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同伴自由交往,还应不断拓展其交往的范围,使其在与同伴互动中,享受更多人的信任和认可,从而获得社会交往的愉悦体验。
04.社会积极支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需要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初步了解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逐渐掌握社会生活技能,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
因此,教师应调动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丰富、愉悦的交往经历,形成未来社会人必备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其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研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幼儿顺利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这项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为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做出不懈的努力。
注: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