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儿童,走进翠苑
“发现儿童”站点式研修
老师A
怎样的环境创设能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
老师B
儿童在探究中究竟需要教师怎样的支持?
老师C
怎么样去发现儿童的探究兴趣?
正在输入……
2017年6月16日
九莲幼儿园
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傅蓉萍主任、学前教育指导中心黄洁副主任、区幼教教研员沈颖洁特级教师、葛彩霞教师;先导小组导师陈慧楠、章妍、倪慧芳、郑秀凤老师出席活动;来自翠苑街道、古荡街道等各直属、部门、民办幼儿园的老师们共同参与现场研修。
九莲教师团队
说一说环境创设这件事
先导小组的导师们就环境创设这个问题,聚焦核心,带领九莲教师团队审视环境,叩问儿童观。
让我们一起走入现场,
寻找“发现儿童”的三把钥匙吧!
第一把钥匙
what——
探寻客观事实
从照片、案例中了解和分析教师创设环境的初衷意图以及背后的儿童观。
倪慧芳老师
此次研修活动不仅仅是发现儿童,还要发现老师自己。老师的行为与儿童的行为息息相关,影响着儿童的表达、表现。同时,在发现自己的过程中又能够进一步的发现儿童。
倪慧芳老师通过有关“种子”的环境创设作为案例和大家进行讨论。
视点一
区域材料中的种子
倪慧芳老师
对于这份材料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九莲教师
孩子在认识种子的同时对其内部结构产生好奇,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倪慧芳老师
什么是儿童探究?
九莲教师
儿童自发的,对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发现。
倪慧芳老师
这一环境创设能否让儿童对种子结构进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科学探究?
九莲教师
不能,那么我是否应该为孩子提供真实的豆子和一些工具,让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来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倪慧芳老师
对,非常好!这样的环境才能促使儿童开展科学探究。
教师在创设时,要基于问题的适宜性,对儿童探究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并让他拥有探究的过程。
视点二
主题墙上的种子
倪慧芳老师
这样的环境呈现方式,是否有利于儿童充分与种子互动,方便他们的探究?
九莲教师
孩子们是可以自由拿取的,种子悬挂起来,更方便他们看见。
九莲教师
我们班里的种子是装着罐子里,摆放在桌面上的。
倪慧芳老师
环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能促发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怎样的方式更适宜,不应是我们教师的主观臆断,而应从观察儿童的实际行为来获取答案。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基于观察到的儿童的实际探究行为,来不断调整和变化环境。
提到观察,九莲的教师团队纷纷提出了自己在设计观察记录表中的一些困惑,章妍老师带给我们了一些思考方向。
章妍老师
观察记录表
我们想到
自然角的环境正是科学融入生活融入环境的一个有效的切口。那么科学探究要力图实现“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以及教师积极有效的支持!“而重点在于学。
孩子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包括:产生疑问式疑惑;猜想和假设;观察和实验;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解释和交流。
我们思考
1.记录表是不是幼儿主动的学习行为?
在理论上,记录表应该是幼儿自发的,在幼儿已有的一些经验上去验证与实验的载体。是幼儿发起的(或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其探讨的,而不是老师凭经验形成的。
2.记录表应该有幼儿观察前期的假设育猜想。只有幼儿有了自己的猜想假设,才会主动与认真探索其真正想要的答案。
教师思维已经逐渐转变:知道应该关注儿童的探究兴趣,并增加尊重儿童兴趣的生成的内容。
在环境创设中,老师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儿童意识。但是,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什么是儿童探究,儿童探究学习的特点进行了解和把握,以促使自己在环境创设中把视角更多的投向儿童,而不会过多的凭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臆断。
02
第二把钥匙
Why——
环境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追问环境创设对孩子学习行为的影响,直击教师儿童观。
陈慧楠老师
教师需要意识到,我们创设了什么样的环境,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作用。这样能真正地从理念到实践发生转变。
视点一
操作种子嵌板的孩子
不同的环境,带给儿童学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陈慧楠老师
请老师们分析一下孩子与材料互动中的学习。
九莲教师
专注的完成操作;做事有序,有条理;能获得关于结构的认识;拼图发展儿童的空间能力和思维能力。
陈慧楠老师
如果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嵌板材料是否能激发儿童下一步的探究兴趣?
九莲教师
孩子只是完成既定的玩法步骤,似乎不能引发他们持续的探究。
陈慧楠老师
教师要意识到环境要为发展儿童积极的学习品质提供支持。除了创设有序和安全的环境,能否再多一些依据儿童兴趣创设的内容,让儿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探究他们感兴趣的事件。
视点二
转变视角,放下身段,不急着预设,先看儿童的兴趣。
静下心来听,孩子们发现了什么?
陈慧楠老师
对,环境创设的内容要源于儿童,要看孩子在干什么,这是儿童视角,而不是老师想让孩子干什么。
九莲老师
谢谢老师,我们有点明白了,接下来的环境创设要基于儿童的兴趣点,允许儿童积极主动地做他们想做的事,给孩子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视点三
蜗牛与植物
来源于孩子的想法,提炼生活经验
在进行《蚯蚓的日记》绘本阅读时,请幼儿收集蚯蚓。孩子将蜗牛与土壤一并带了过来,随后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疑问创设了蜗牛与植物的生态角,并提供了电子秤让幼儿能探究蜗牛是否每天都在长大。
当我们转变视角,不着急投放,会发现孩子的兴趣,蹲下身来仔细听听孩子在谈论什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让孩子提出想法并有计划的实践。
03
第三把钥匙
how——
怎样创设环境
以孩子的视角,创设有意义的环境。
章妍老师
关键词:尊重——要找到幼儿真正感兴趣的问题——适宜的探究问题。
例
观察中的提问方式——非浅表的你在看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而是要叩问幼儿内心的需要,了解孩子真的想知道什么?
珍视——了解认知的发展和需求,专业的素养和态度,结合内容的核心经验,给予孩子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导师的追问发现和梳理,九莲的教师们逐渐理清了思路,明白:先发现儿童,再思考怎么做。
郑秀凤老师
关键词:开放性!过程性!
开放性
-
环境创设的材料投放要具有开放性;
-
选择可加工改造的非结构化材料,能引发幼儿探究的环境材料;
-
鼓励幼儿熟悉材料后探索新的操作方法。
过程性
-
环境创设体现幼儿学习的过程性;
-
观察孩子与环境互动的情况(孩子说话、做事的细节);
-
投放新的材料扩展幼儿的探究兴趣;
-
在环境中保留幼儿学习的过程性痕迹!建议可以从“问题—探索—策略”展开。
环境创设要关注审美吗?
要!
美观且有意义的摆放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兴趣,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价值与意图,也体现了一种尊重与审美情趣。
环境的美感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陈慧楠老师
有意义的环境:
-
儿童的兴趣——环境中的留白让孩子的想法呈现出来。
-
儿童的发展水平——根据儿童的核心经验,创设环境。
专家引领
沈颖洁
从“我要给——你需要什么我再给;给什么(知识)——给过程和体验;给的就是全部——给的是最后阶段的梳理提升;教师设计的——幼儿参与的……“
黄洁
-
将幼儿准备的环境渗透在教师的理念和表达中。
-
信任孩子,认同孩子的表达。
-
在环境中要和孩子有互动。
葛彩霞
-
老师在交流中有所触动,慢慢的转变儿童观。
-
从优师教研反思自己。
傅蓉萍
-
脑力激荡,思维跟着主题跳动, 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
-
思考给孩子应该是“有准备”的环境还是“有意义”的环境。
结语
发现儿童的力量,也发现老师的力量。
随着视角的转变,行为也会转变。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