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沙池寻宝









一、活动背景


一天,在沙池里游戏的贺贺跑过来,对我说“张老师,你快看,我挖出了一块宝石,里面可能有像水晶一样的宝贝。”可是这块石头太大了,搬不到三楼活动室,于是贺贺找了一个地方把“宝石”埋了回去,并拿了一片树叶做标记,放在埋好的沙子上,方便明天再找。

可是第二天再来沙池的时候,树叶没有了,干净的沙池里,贺贺再也找不到他的“宝石”……

    于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孩子们围绕“沙池寻宝”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宝石”为什么找不到了


“埋到沙子里的宝石为什么找不着了?”围绕这个问题,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笑笑:“肯定是你没有做标记,我都说了要做一个标记的。”

贺贺:“我做标记了,我放了一片树叶在上面。”

淇淇:“可能是小班的弟弟妹妹挖走了,我们玩完了他们也会来沙池玩。”

大宝:“我觉得是树叶被风吹走了,所以找不到准确的位置了。”

丫丫:“有可能是门卫爷爷打扫卫生的时候把树叶扫走了,也有可能是爷爷洒水的时候把树叶埋进了沙子里,叶子不见了所以宝石的位置也找不到了。”

佳颖:“也有可能是别人看到了你的标记,觉得沙子里可能有好东西,就把宝石挖走了。”

教师的思考:聆听幼儿对话,可以发现大班幼儿已经有根据结果进行逆向推理的能力,而且这种逆向推理结合了周围环境,是合理和科学的。因此,真实的问题情景,有助于老师了解幼儿思维发展水平,更提示教师要珍视孩子游戏中的各类问题,支持孩子为解决问题进行的沟通交流和各种探究性行为。

教师:贺贺你觉得他们的建议怎么样?

贺贺:我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这次宝石找不到了可能是我的标记物没有选好,或者宝石是被人拿走了。再埋东西的时候,要找一个固定的,别人拿不走的东西做标记。

教师的思考:贺贺能够接受同伴的建议并依据建议反思自己的行动,这说明他的社交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具备非常好的学习品质,而从同伴的建议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宜的判断是大班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标志。标记物的科学选择:从移动到固定,在孩子的分享-交流-讨论中似乎得到认可。在现实游戏中,孩子能够按照分享中说的那样做吗?我对明天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沙池寻宝游戏初显


第二天,进入沙池,有很多孩子自发形成“挖宝”的游戏,沙池里不时传出“老师,我挖出了一个贝壳。”“快来看,我挖到了一块恐龙化石!”……壮壮举着一块鹅卵石走过来问:“张老师,这也是块宝石对吗?看它白白圆圆的,真像一块玉。”一旁的振宇说:“快,我们也把它埋回去吧,看看王子他们能不能找到它。”

壮壮、振宇把宝石埋到了鹅卵石小路和平衡架中间的位置,接着把石块放在沙子上,把两边的沙子往石头上埋,不一会,地上鼓了一个小包。“埋好了!”两个男孩高兴地喊起来,接着他们又找来朋友,请好朋友来找自己埋的宝贝。敬鑫、王子刚走过来,还没开始仔细观察,壮壮就忍不住用手指着藏宝的地方说:“告诉你们,宝藏就在这里,看到了吗?”王子说道:“不用你说,不用标记,我也知道宝贝藏在这里,因为这里高出一块,和周围的沙子不一样。”说着就把“玉石”找了出来。

教师的思考:在壮壮和振宇的游戏中,我们发现两人的初始的游戏目标很简单,只是满足埋和找的过程。而至于怎么埋、埋哪里、怎样做标记,怎样让同伴找不到等这些问题,没有做过多关注。从游戏功能来看,幼儿在游戏的初期,对动作和情绪上的满足先于游戏深层的价值体验。

分享壮壮和振宇的游戏视频,孩子们对于藏宝游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雨恩:他们的游戏很好玩,而且请朋友来找,具有挑战性,一定很刺激。我也想试试。

小建:有的人埋,有的人找,就像对抗赛一样。

勺子:他们没用标记,找的人不太容易找。这次找到了是因为他们埋得太浅了,而且都鼓出来了,太容易了。下次他们可以挖深一点,别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宗奕:挖出来的沙子颜色太深了,一下就能看出来下面埋了东西。

佳颖:敬鑫和王子还没找呢,壮壮就告诉他位置了,这样就没意思了。得让他们自己找,找不到了你再提醒他们。

振宇:我们太想让王子他们找到了,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朋友。

……

教师的思考:游戏的分享阶段,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请同伴对幼儿游戏行为予以评价,减少教师的直接评价,这样幼儿的游戏行为解读可能更真实有效。另外,“分享什么很重要”,到底是分享幼儿视角下的游戏问题?还是分享老师视角下幼儿的游戏问题呢?基于两种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导致分享的效果也可能不同。与此同时,在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们也发现了大班幼儿有自主衍生游戏情节、修补游戏内容、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有让游戏走向按照自己希望的目标推进的意识。他们对社会交往中的同伴关系非常关注,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社会情感的需要日趋增加。


“老师的玩具藏在哪里了?”


热热闹闹的藏宝游玩了几天后,出现了兴趣骤减、争抢工具、转投其他户外游戏的情况。怎样拓展幼儿的挖沙游戏呢?一天早上,我从家里带了两个玩具,把它们埋到了沙池里,并记录下埋藏的地点。饭后和孩子谈话时,提醒他们“老师在沙池里埋了两个宝贝,想玩沙的孩子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图1)去挖,谁挖到玩具就是谁的。”结合图示和孩子进行了简单对话: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图1 教师的藏宝图)


教师:老师的画是什么意思呢?

佳颖:老师埋了两个玩具。一个是公鸡玩具,一个是小兔子。

丫丫:还有数字1和2,这是什么意思?是数量!

大宝:这是线索标志!就像藏宝图,两个玩具就藏在这两个地方。

教师:那就去试一试吧!

教师的思考:为了拓展幼儿有意义的游戏,保持孩子对“挖沙”的兴趣,在游戏中教师替代幼儿“埋宝”,以问题情境带动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在观察图示的过程中,我发现随着幼儿思维的发展,他们对符号的解读能力越来越强,能根据具体情境对抽象符号及其关系进行解读和链接。

刚到沙池,站在长凳边的乐乐指着平衡架说:“张老师,第二个标志就在那里对不对?”看到我没有说话,乐乐更加肯定的对身旁的瞳瞳说:“肯定没错,玩具就藏在那下面,我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镜头一(寻找玩具公鸡):

跳进沙池,笑笑连挖沙工具都没拿,直接用手在平衡架附近挖了起来,乐乐扶着平衡架说“应该就在这里”,很快平衡架下围满了挖沙的孩子。乐乐反复地说道“真的就在这里”,大宝在一边也说道“这里是有线索的地方”。挖了一段时间,鹤怡指着对面的位置建议“再挖挖那边”。

教师的思考:游戏中,乐乐从询问、言语确认、依据他人行为做出判断,充分说明他已经具备多角度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从“这边”到“对面”,说明有的孩子开始关注挖的位置,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物体埋放位置对挖宝结果的影响,幼儿的工程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

终于,在挖了接近4分钟后,娃娃和鹤怡在平衡架正前方的位置挖到了玩具公鸡。

镜头二(寻找玩具小兔):

鸿芮和妙想在Y型玩具前30cm左右的地方,挖了1分钟左右仍然没有挖到,鸿芮用小碗在身体前面挖挖,又到玩具架下挖几下。雨恩也进入了她们的游戏区域,她直冲Y型玩具的正下方开挖,很快就挖到了玩具小兔。

活动后的分享:

游戏后,围绕“你找到宝藏了吗?是从哪里找到的?”“挖宝的时候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挖到”等问题展开讨论。

娃娃:我和鹤怡找到了,我们找的是公鸡玩具,它藏在平衡架的前面。我们挖了好久才挖到。

教师:公鸡玩具紧挨着平衡架,还是离它有一段距离?

娃娃:有一段距离。

教师:这段距离大约有多少?

娃娃:大约这么远(用手掌比划)。

教师:看来,光找到标记还不行,还要看好距离才行。

雨恩:位置很重要,我的小兔就是在那个丫型玩具的正下方找到的,没有空隙。

教师:鸿芮和妙想也在那里挖,为什么没有挖到呢?

鸿芮:因为我们挖的位置不对,离的太远了。

教师:找对标记,看好位置对于我们找到宝藏非常重要。那大家在挖宝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大宝:张老师埋的宝贝太少了,我都没挖到,下次多埋一些。

丫丫:我觉得还要有提示的图纸,比如藏宝图才行,要不然我们都忘了宝贝都藏在哪里了。

雨恩:可以在藏宝图上做好位置标记,比如小三角、笑脸,这样就更容易挖到了。

教师的思考:在这次分享过程中,通过两个问题的重点分析交流,帮助幼儿梳理游戏过程,分享各自的游戏经验,以问题引导游戏思路的方式,达成方法上的确认,情感上的共鸣,思维上借鉴与学习。


挖宝小组对对碰


第二天,壮壮走过来说“老师,这次的宝藏我们来埋吧?每个人从家里带一个玩具,埋到沙子里,请朋友来挖就行。”这个提议得到了伙伴的响应,隔天孩子们就带来了自己要用的各类玩具。这些材料合适吗?游戏要怎么玩呢?围绕“挖宝小组对对碰”的游戏主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1.带什么玩具? 

经过自我审查,对什么玩具可以埋进沙子里,孩子们有清晰的认识:纸质的、毛绒玩具、怕水的玩具不适合游戏的进行。带这些玩具的小朋友需要重新调整和更换。

2.什么玩具适合藏宝游戏?

经过讨论,孩子们对适合埋藏的玩具达成共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是自己最喜欢的也不能太破旧,还不能太贵,否则就是浪费。

3.你埋的玩具被别人挖走了怎么办?

敬鑫:送给他,本来就是朋友,这也是游戏规则。

蓓蓓:可以换回来。用自己挖到的玩具换回自己的玩具,但是需要他同意才行。

乐乐:我们要藏的深一点、不好找,不让他们挖走就可以了。

宗奕:那样就没意思了,如果你不想别人挖走你的玩具,你可以不参加游戏啊。

教师的思考:师幼发起的三个话题,引发幼儿对游戏材料适宜性的认识,引导幼儿提前预想游戏结果。在讨论中,我发现大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灵活,能聚焦问题且解决问题的意识特别强。他们的讲述大多能围绕话题展开,会进行关键性阐述,在讨论中达成基本的游戏规则。


挖宝游戏小组对对碰——我设计的藏宝图


游戏材料经过调整终于准备好了,孩子们跃跃欲试。实现小组间的“对对碰”还需要藏宝图,因此,孩子们自发准备了纸和笔,藏完宝,他们有的趴在压水井边,边看边画,有的直接跪在沙子里进行绘制,藏宝图的绘制过程非常投入(图2)。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图2 孩子的藏宝图)


教师的思考:从预想到埋宝,再到观察理顺,再到思维输出:笔上绘制—语言讲述,孩子的认识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反复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抽象逻辑和外部思维表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表征能力有所提高。好的游戏会提高幼儿主动游戏的动力,促进其游戏水平,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材料或者问题,创设好的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


挖宝游戏小组对对碰——游戏中的小问题


“老师,敬鑫有两张藏宝图”“我没有挖到宝贝,可果果挖了两个,她就给了我一个”……这两天的游戏中充斥着孩子的游戏诉求。围绕 “画好的藏宝图给谁”“多挖出的宝贝怎么办”“按图寻宝还是挖不到怎么办?”等核心问题,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协商,基本达成共识:藏宝图要“按组,一一对应”;多挖出的宝贝可以放到班级材料仓库,也可以埋回;挖不到宝,可以请埋宝人提供线索……

教师的思考:幼儿自主商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生活和游戏经验的多维链接,问题的解决即经验的有效运用。游戏中孩子们追求公平,说明他们的竞争意识在发展,他们渴望在平等、公正的环境中得到最适宜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给予幼儿公正客观的评价。


挖宝游戏小组对对碰——寻宝图里的秘密


这天早上,我请几个吃完饭的小朋友到室外进行挖宝游戏的准备工作,并组织幼儿根据埋的位置(图3),自由分组记录藏宝图(图4)。有了之前的游戏经验,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准备工作。这次的挖宝能顺利开展吗?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图3 埋宝具体位置)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图4 小组幼儿设计的藏宝图)



镜头一:符合条件的有几组,怎样准确定位

佳颖拿到线索1,并快速锁定“圆形的东西”。但是她并没有着急去找,而是环顾沙池四周,找寻符合图纸上注明的:圆形、圆形内有长条样的东西。沙池里圆形的东西很多,里面有长条样的东西有几组,到底是哪一个呢?佳颖和同伴开始了轮番尝试。

第一次尝试:定位于小路延边的轮胎处。结果:没挖到。(图5)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图5 根据藏宝图的提示,第一次定位:找错位置)


第二次尝试:位置找准了,缺乏耐心。结果:没挖到。

第三次尝试:再次读图,静心挖掘。结果:成功挖到武士娃娃玩具。(图6)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图6 成功挖到宝藏)


教师的思考:这次埋的是什么,其他孩子并不知道,这种“盲目性”有利于幼儿排除干扰,更投入的参与到游戏中。佳颖组的目标物是武士娃娃,第一次定位,佳颖和同伴考虑到了圆形的问题,可是却忽略了圆内直立的长条,这说明同时关注两个信息,或者是符合两个属性的综合性分类对于刚上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有目的的开展此类活动。

对于符合条件的多个位置,怎样才能进行精准定位呢?这就意味着要提高细微观察能力,学会排除法,抓关键信息。比如同样是轮胎里长着凌霄花的两处位置(图7),一组轮胎内的凌霄花主枝干是弯曲的,而另一组的树干是直直的,仔细观察,幼儿就能找到藏宝的位置。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图7 区辨有共同特征的藏宝区域)


镜头二:关注藏宝图上的细节——数字与符号

娃娃、雨恩等拿到的是线索2。很快她们就确定了:在旋转风车样玩具的正下方开挖。结果:没挖到。

过了一会,雨恩拿着木制小熊走过来高兴的说:“老师,我挖到了。”她主动告诉老师:“我用手掌量着,然后挖就找到了。因为图纸上有个箭头还有数字2,一个手掌,我就知道在玩具前面2个手掌的位置。”(图8)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图8 演示自己怎样挖到宝藏的)


教师的思考:幼儿学习和运用经验的能力已经出现分化,幼儿的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在雨恩挖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运用身体进行自然测量的经验比较丰富,这与孩子的已有经验相关(之前进行过《我家的漂亮尺子》的数学活动)。同时,针对不同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教师要有的放矢的开展活动,提高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能力。

镜头三:怎样看藏宝图——有方位的辨识

敬鑫等拿到的是线索3。他们的目标物是:头绳。

第一次尝试:经过观察,他们依据藏宝图提醒,确定了沙池走道旁的塑料桌玩具,并在玩具与走道的中间位置开挖。结果:没挖到。(图9)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图9 第一次定位挖掘)


第二次尝试:定位路边轮胎组合旁边的塑料玩具。结果:没挖到。(图10)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图10 第二次尝试)


第三次尝试:开始求助老师。“老师,我觉得我们这个太难了,你给点提示呗”连续的尝试让敬鑫开始寻求其他办法。(图11)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图11 向教师展示藏宝图)


我拉着他站到沙池的小路上,提醒道“你看,从这里看过去,蓝色的玩具还是上面窄,下面宽的四边形吗?”“不是,是一个斜着的长条。”“这里的轮胎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所以,许多的轮胎从上面看都是长方形的。你找的位置是对的,往前看,什么东西从侧面看上去是四边形呢?”

受到教师的启发,敬鑫和伙伴们沿着小路的轮胎沿往前走,锁定了路旁的大树桩。大宝兴奋的叫道:“肯定是这里。”

教师的思考:仔细观察敬鑫的图纸,会发现在小组绘制的3张藏宝图中,这张难度最大。其中隐含着三个关键因素:方位的因素——轮胎从上往下看、树桩从侧面看;数的因素:三个轮胎——从树桩开始的位置数3个轮胎;距离的因素——东西藏在第一、二个轮胎之间,在靠近轮胎的部分。如果说前两个是幼儿能力区间的游戏,这组属于挑战范畴。在孩子们不断寻找-定位-推翻-重新锁定的过程中,孩子是有能力能够借助实物理解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形状的,也有能力完成“最近发展区”的挑战。为了帮助幼儿凝聚好的活动专注力和积极性,经过三次尝试不成功,敬鑫开始求助时,教师给予了肯定和正面引导。

第四次尝试:即使准确定位,由于图纸上的信息较多、较隐蔽。结果:未能成功挖到宝贝。

教师的思考:敬鑫这一组游戏过程真是一波三折。从大树前到大树左,大约挖了12分钟,加上之前的几次尝试,整整30多分钟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为了一个目标不断努力,真的要为这一群努力、坚持的孩子喝彩。经过四次尝试,孩子仍然没有成功,老师该怎么办?幼儿的游戏动能还足吗?教师需要再次介入吗?

这时,参与准备的笑笑在旁边着急的说“看星星,看星星,星星在哪里?”在教师的默许下,她迫不及待的介入了他们的游戏。“看仔细,图上的小星星是什么?它离轮胎近还是离树桩近?”(图12)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图12 笑笑指导同伴挖宝藏)


同伴的关键问题提醒、手指指认,帮助敬鑫他们进一步聚焦思维、理顺思路。很快,他们也挖到了宝藏。

教师的思考:借助同伴的经验指导自己的游戏,是幼儿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的介入与指导,让幼儿形成问题解决的共同体,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集体教学活动,为高水平的合作游戏搭支架

结合孩子的游戏情况,在下午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我们进行了《寻找消失的爸爸》的活动。通过阅读、分析,孩子们基本了解了提示信息与图符的关系,在看懂提示信息的基础上,尝试用图示指导自己的行为等,丰富了幼儿对立体图形和方位的认知,知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位看过去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数理逻辑思维,梳理游戏经验。

教师的思考:有效整合幼儿个别化指导、小组学习和集体教育等有效的学习形式,分享幼儿的游戏过程和游戏体验,帮助幼儿提升现有游戏经验,不断丰富、拓展幼儿现有的游戏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该游戏进入后期,教师需要分层解决的。所以,游戏从来就不只是游戏,作为教师要从游戏中扩展幼儿经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一)游戏和学习:双向融合与奔赴

平时看幼儿的玩沙游戏,更多是聚集在沙水造型或借助造型开展的角色游戏,这次的“沙池寻宝”显然不同于以往。它需要幼儿群体性参与、注重互动反馈、社会性经验和学科性知识的综合应用,目标推动游戏进程中体现出了较高的结构性。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纯粹的游戏态度,积极的游戏精神,看到了他们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组织策划、沟通调整的学习过程,更看到了幼儿间互融互通的社会性发展。因此,该活动实现了游戏和学习的深度融合和双向奔赴。

(二)教师和幼儿:相助支持与促进

幼儿智慧支持游戏进程。从游戏的发起到维护,再到深入推进,幼儿始终是游戏的主体。为了挖到宝藏会主动探究,积极寻求他人帮助,为了让游戏追随自己的兴趣,他们会根据游戏的需要主动发起话题讨论、自行制定游戏规则、试误后的游戏行为调整……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和游戏过程推进中,我们看到了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自我建构经验的能力以及完整的人格魅力。

教师支持幼儿探究中的学习成长点。在游戏中,教师要给自己做好角色定位,做好观察,适时引导,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游戏中,我敏锐地发现“宝石”不见了的问题情景,通过组织讨论,引发了幼儿持续的探究游戏行为。针对幼儿游戏兴趣下降、游戏中的科学经验梳理等问题,我选择主动参与,通过替代行为和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支持幼儿的兴趣与能力获得。游戏中,以欣赏、探究的目光追随幼儿游戏的身影,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三)游戏难度判断:指导与适宜性的问题

观察敬鑫这一组的游戏时,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需不需要在当天的游戏中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在其他两组都成功的挖到宝藏以后。如果有了教师的引导以后,孩子仍然挖不到宝藏又该怎么办?线索3是否适合孩子现有的游戏水平?

在敬鑫这一组尝试过三次仍未成功的情况下,我选择介入,主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问题。介入中,教师引导和幼儿主体性进行了有效融合,因此在介入后的分享,以幼儿表达表征为主,分享孩子失败或者成功经验和感悟,将游戏的权利再度移交给孩子。在第四次尝试失败后,教师默许幼儿同伴的介入,实现了幼儿无压力的成功体验,这种指导方式对长时间试误后幼儿的心理满足感至关重要。

游戏中,当幼儿在短时间内不能读懂藏宝图的关键线索时,老师能不能教?这一直是比较困惑的问题。面对敬鑫的寻求帮助,我选择了过渡指导。其实可以尝试,不介入,将下一个环节《寻找消失的爸爸》提上来,尝试把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借助集体教学活动,实现问题—关键经验的对接,也许就能解决这一组的问题。线索3适宜性的问题,结合《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发现这一挑战内容,既没有给孩子带来挫败感、担忧、焦虑,也没有让孩子感到乏味,而是全情投入,并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这说明难度还是适宜的。

注:本文来源于山东省淄博市柳泉幼儿园


推 荐 学 习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戳我试试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3张图片【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4张图片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from="2" data-index="0" data-origin_num="86" data-isban="0" data-weuitheme="light" data-weui-theme="light" data-is_biz_ban="0">

推荐阅读: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5张图片

01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6张图片

华爱华:幼儿的游戏意愿与教师的介入意图

欧赛萍:幼儿游戏评价可视化的内涵与路径

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朱家雄:什么样的园长才是好园长?

黄小莲: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故事讲述——课程故事、学习故事、游戏故事

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贺蓉: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武建芬:幼儿园特级教师到底“特”在何处?

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7张图片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幼师课件网第28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游戏案例】沙池寻宝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