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小衔接教育现存问题简析
教师层面
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真切意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其认识依然停留在表面。不同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具体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幼儿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习惯、兴趣和创造力的激发,小学教师则将关注点放在知识理解、实践应用等层面。
幼小衔接要让幼儿具备进入小学后基本的心理和生理素质,能够适应小学的课程学习、教学管理及行为规范要求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若教师对幼小衔接没有充分认识,仅仅一味将其理解为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基础就会导致幼儿在衔接阶段不适应,产生抵触和不良学习情绪。
此外,教师采用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会让幼儿丧失学习兴趣,无形中影响幼儿未来的学习成长。
家长层面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促使家长更加重视教育问题,受传统“望子成龙”家庭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错误理解,认为需要在这一阶段给幼儿提前灌输一年级知识。
盲目灌输知识内容、过分重视智育发展、忽略幼儿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锻炼的做法,导致幼小衔接教育过于片面化和目标导向化,甚至一些落后地区的家长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幼小衔接孩子也能慢慢适应。平时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完全交给教师管理,自己无暇关注孩子学习和心理层面的成长教育,平时生活中多方面包办代替,导致幼儿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独立性、意志力和适应性等也无法得到本质化提升。
家园合作层面
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家庭与幼儿园应该共同携手、协同合作,做好幼儿思想、行为习惯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入学准备。
但实际的幼小衔接教育常常会出现家园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双方都不了解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表现,教师一套教育理念,家长一套教育方法,幼儿夹在中间无所适从,最终影响其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会整体削弱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幼小衔接教育的价值定位
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环节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家里的“小神兽”在幼儿园和学校的约束下自然会逐渐适应新环境,不需要特意衔接。
幼儿园的游戏主题活动和小学的学习生活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升入小学阶段的幼儿要接受另一种教育方式,对他们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面临学习上的压力,也要适应新环境、认识新伙伴、学习新知识。
这些幼儿并非天生就会,需要合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训练,因此幼小衔接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必修课”
幼儿学习的起点在幼儿园,教师要做到早重视、早规划、早实施,让幼儿在适应生活的过程中培育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要充分认识幼小衔接工作并非大班一年完成,而是要将目标细化到平日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活动中,针对性地将教育内容融入教学计划,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
作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幼小衔接的重点在于集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有效组织、研究相应的教育活动引领幼儿积极投入其中,做好身心层面的准备。
幼小衔接是小学教育的“必选课”
升入小学一年级,幼儿需要做好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适应和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认识新同学,掌握必要的交际技能,体会交新朋友的乐趣,在新的校园生活中对新的课程学习产生好奇和兴趣,了解小学生需要遵守的规范、正确的坐姿、上课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好时间规划按时到校,懂得喝水和上厕所需要在课间完成。
当下幼小衔接建议幼儿入学前不要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因为这会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幼儿一年级学习时精力更加涣散。小学教育初始要做好幼儿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共同关注幼儿各方面能力和兴趣,做好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是家长的补习课
当前教育背景下,家长的认识存在两极分化的教育误区:要么不重视幼小衔接,要么有强烈的“起跑线”意识,认为学前教育应该让幼儿掌握更多小学阶段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长远而言,这两种教育思想皆有弊端,家长要及时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教育,培育幼儿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行为能力。
3
幼小衔接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情感态度方面
当前很多家庭均围着孩子转,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这势必无形中会使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交往情境中与他人沟通的有效技巧,导致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心理上需要较长时间适应。
很多幼儿害怕新环境,对小学生活产生抗拒,这势必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在实际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幼儿的情感适应性,让幼儿意识到上小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尽可能带他们参观小学校园,给他们介绍上了小学之后可能会发生哪些精彩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憧憬,做好心理层面的适应性准备,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和方式。
教师在幼小衔接准备工作中也要积极注重幼儿规则的建立,要积极发现幼儿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渗透相应的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确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愿意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小学生。
很多幼儿是从玩中学,小学阶段则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他们会发现学是常态,玩是课间活动,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聆听教师的讲解,通过勤于思考和学习自主探究相应知识,因此幼小衔接也要做好幼儿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工作。
学习习惯方面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培育,这其中包括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其中低年级阶段学生重点需要培养的是书写、阅读和倾听习惯。
首先,书写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鼓励他们掌握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对其一生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关注幼儿正确的坐姿练习,培育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其次,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每天设计固定的阅读时间给幼儿创设愉悦的阅读环境,在相对安静的阅读互动中他们能够不知不觉识记较多汉字,像《我要上小学啦》《大卫上学去》《迟到大王》等绘本都不错,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能让幼儿做好入学的思想准备,让他们能够掌握具体的交往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启不一样的衔接之路。
最后,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懂得倾听,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听课的良好学习习惯。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烈,在面对新知识和新事物时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脑海中蹦出的新想法。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不轻易打断他人讲话,鼓励幼儿在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
行为习惯方面
进入小学诸多“不许”“禁止”“不能”的规矩接踵而至,很多幼儿一时无法接受。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比如一些幼儿习惯了家长包办,很少独立自主收拾书本文具,因此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行为习惯。
年龄较小的学生无法长久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常常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甚至与同学小声交流不认真听课的情况。在实际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行为习惯对小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培育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反复示范和督促幼儿自主整理归纳学习物品和文具,让他们在自我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些专注力培育方式让幼儿养成在课堂中规范举止行为的好习惯。
4
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实施对策
关注幼儿身心组织主题活动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时要充分顺应当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好奇、好玩的天性,基于他们自身的认知特点组织相应的日常主题活动。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聚焦幼小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寻幼儿发展的科学路径,通过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相应的过渡性幼儿活动课程,促使幼儿科学起步。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课程培育幼儿的协调、分类整理能力,在主题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幼儿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并主动表现。如“我是自理小能手”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学习整理书包、系鞋带,让他们自主制订学习计划,为他们迎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聚焦幼儿发展组织多元活动
一年级入学准备是幼儿综合素质的学习准备,因此幼小衔接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关注幼儿各领域的整合教育。在素质理念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聚焦幼儿能力提升组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通过多样活动的引领促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及自信心,幼儿园可以精心设计关注幼儿能力发展的系列主题课程。
比如“我是小小值日生”活动,通过鼓励幼儿每日课后坚持用固定时间打扫班级卫生提升他们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感;通过组织“图书馆,静悄悄”的活动,培养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不大声喧哗的习惯;通过“走廊不乱跑”“吃饭洗手要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在多元活动组织准备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可以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模拟小课堂”的教学活动,鼓励幼儿身临其境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让他们积极体验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重视家园合作共促幼儿成长
家园共育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升幼小衔接的教育质量及效果,教师要充分关注家长发挥的重要教育力量,通过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发挥自己的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为了促使幼儿做好各方面的入学准备,教师可以从家园协同合作的角度共同关注幼儿的进步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亲子入学体验”活动,邀请幼儿和父母走进对口小学,积极参观和体验小学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家长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学校的体验一日课堂活动,教师要提前与相关的学校做好沟通,通过集中安排体验让幼儿积极参与,并对所上小学的丰富生活有充分体验、了解和认知,从思想上产生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之情。
此外,家长与幼儿园甚至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联系,幼儿园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教讲座等给家长答疑解惑,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让他们愿意与幼儿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后续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贡献力量。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三方教育力量必须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微信群、QQ群和钉钉等不同平台共同制定幼儿的能力目标,针对清晰具体的目标,三方教育从不同方面发挥力量引领幼儿。
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沟通联系,了解班级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后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导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对目标进行优化补充,在实际组织相应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家园共育渠道为幼小衔接做好基本准备。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学习
戳我试试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from="2" data-is_biz_ban="0" has-insert-preloading="1" data-index="0" data-origin_num="86" data-isban="0" data-weui-theme="light"> 推荐阅读: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