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你最为关心的工作话题是什么呢?是常年占据“幼师们最为头疼的工作”榜首的环境创设工作;还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后,对老师挑战越来越高的观察评价工作;亦或是虽然热情满满,但是越做越手足无措的师幼互动呢……
本期小编带着大家一起盘点2022年老师们最为关心的年度工作话题,并且在每个话题后都附上了与之对应的教学资源库,让老师提前做好准备,为新学期的工作夯实基础。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工作核心是要从儿童出发,让儿童在幼儿园的环境里感到舒适和愉悦,并能处处隐含教育性。然而,环境创设却也常年占据“幼师们最为头疼的工作”年度榜单的榜首。那怎样做环创才能既让孩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又让老师减负呢?“以儿童为本”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小编给大家整理好了!
? 学会留白,是教室墙面“活”起来的基础
首先,成人视线区可重点留白。如果觉得大面积留白太空,可以张贴几幅作品,也可以张贴供一些给成人观看,或提醒成人的内容。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应的内容,保育保教方面的规章制度等等。
其次,儿童视线区的活动展示墙和作品展示墙,学期初只需做好背景打底即可,上面的内容可随着活动或游戏的推进逐步增添。针对作品展示墙,只需做好作品边框,或如下图中粘好放作品的盒子或袋子即可。
? 互动性强,是教室墙面“活”起来的关键
如果教室空间小,可以把墙面作为存放材料的空间利用起来,既丰富区角材料,又增加互动性。材料丰富了,游戏才有可能丰富。
艺术区:利用网格、置物架、带钩的盒子、瓶子
家庭区:利用网格架、夹子、挂钩等
如果教室空间大,有大幅的墙面,可将墙面做成互动墙。
乐高墙,玩法开放,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幼小衔接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但是很多老师在理解和推行该工作时,总会陷入“幼小衔接就是要提前学习小学学科知识”的误区。其小衔接并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它衔接的是思维,衔接的是能力,衔接的是发展。那幼小衔接工作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小编给大家整理好了!
? 关注幼儿生理发展阶段
以写字为例。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不适合从事大量的严格的写字训练,所以,这个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生理发展阶段,通过让幼儿直接感知、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训练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发展。比如涂鸦绘画、做手工、玩拼插玩具、玩手指游戏、做家务、使用工具(如剪刀胶水镊子)等等。
图片 | 新津区第一幼儿园月花分园
? 关注幼儿学习习惯
继续以写字为例。许多老师和家长一味重视孩子写了多少字,而忽略了孩子的书写姿势是否正确。但殊不知,错误的书写姿势会让孩子写起字来特别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写字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比起要求孩子写多少字,教会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为重要,这些都是进入小学学习的基础。
? 关注容易被忽视的能力:注意力与时间管理意识
小学的上课时间长,需要儿童有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保持,而这个能力在上小学后再来补是很困难的,最好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好。所以,在幼儿阶段,成人要在生活吃饭穿衣玩耍等这些事情上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同时,当孩子专注、投入做自己的事情时,成人少去打扰。
虽然近些年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幼儿教师观察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已被提到战略级的高度,然而现实情况是幼儿教师在做观察评价时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观察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观察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写完记录后不知道怎么用……怎样才能让老师突破现有观察评价工作的束缚,让老师做观察评价不再感到压力,真正发挥观察评价工作的价值呢?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小编给大家整理好了!
? 观察儿童的目的是理解儿童
观察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要基于真正“看到”。“只看”很简单,但要真正“看到”并不易。比如这条描述:我们班豆豆特别好动,爱讲话,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孩子喜欢捣乱,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非常调皮。
这看似是源自“观察”,实则是“评判”,不是“客观事实”的描述,而是“个人观点”的总结阐述。而当观察结果成为“个人观点”而非“客观事实“时,就会离“理解儿童”越来越远。事实上,这一行为是孩子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发展节点上出现的典型表现,老师需要从内心接纳这一行为,把想改变孩子的内在意图放下,反之,老师永远没有办法真正看懂“调皮”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
图片 | 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 真正的“看到”是用理解心、接纳心建立联结
老师要保证自己写的观察记录是“事实”,而非“观点”。“事实”是“我看到”“我听到”,“观点”是“我认为”“我觉得”。
比如,在观察孩子们在用剪刀剪圆时,带着主观判断去观察,很可能会把焦点集中在孩子的“不会”上,可能会记录为:
笑笑不会用剪刀剪圆,她不能沿线剪出完整的圆形,她使用剪刀的能力比班级其他孩子差。
而从客观角度去观察,重点就会落在“能做什么,具体怎么做的”上面。记录可能会是这样的:
笑笑一手按住纸,另一只手拿剪刀在圆形线附近斜着剪了一下,然后把纸转过来用了同样的方式依次剪了4下,最后剪出了一个不规则形状。
要理解儿童,一定离不开观察,而观察不是只用眼睛看,带着什么意识,用什么心去“看”更加重要。老师唯有带着理解心、接纳心去观察,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才能透过表象洞察背后儿童的想法、需求和感受。
师幼互动可以说是幼儿教师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给儿童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对话都是师幼互动,讲道理,教师应该能从师幼互动中获得最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为何现实却是老师热情满满的孩子互动,却手足无措,甚至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无力感呢?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构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让师幼在互动中共同进步呢?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小编给大家整理好了!
? 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我们更倡导老师和幼儿是同伴的关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扮演着支持者、跟随者的角色而并非是教授者、指挥者。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一切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前提,老师要学会理解儿童,试着站在优师教研去思考问题。唯有和幼儿建立良好真实的关系,那些师幼互动策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师幼互动才有意义。
? 把握准确的师幼互动时机
如果说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基础,那么把握准确的师幼互动时机则是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前提。但现在许多老师在判断介入时机时也陷入了“过早的介入”和“放任、不敢互动”两个极端,那什么时候才是老师和幼儿进行互动的最佳时机呢?这里有一份介入时机的优先级清单供老师参考:
第1优先级:出现激烈情绪,发生冲突;幼儿发出邀请、求助。
第2优先级:幼儿遇到困难;幼儿长时间低水平经验重复;幼儿无所事事。
第3优先级:幼儿以自己方式探索材料并且无问题产生;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冲突;幼儿流畅地进行游戏。
? 掌握科学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切为支持儿童游戏发展的行为都能称之为互动,并不是直接上去跟孩子说话才叫互动。教师互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孩子兴趣和行为的观察、对自我、材料等的调整,这些都是互动。
图片 | 成都市武侯区第二十六幼儿园
在语言沟通上,相比频繁的“拷问”,更建议老师通过“描述”“重复”等陈述性语句和幼儿进行互动;在行为支持上,老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意图,在觉得必要介入的时机通过平行游戏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互动;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基于观察,通过投放孩子感兴趣材料的方式支持儿童的游戏想法,从材料的角度支持儿童拓展游戏细节。
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其实老师们也都知道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家园共育工作却成了老师们的老大难问题。那怎样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园关系,做高质量的家园共育工作,让家长成为教师繁琐工作中的助力而非阻力呢?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小编给大家整理好了!
? 保持平等与尊重
在家园沟通中,教师既不要以“专家”自居,站在高地去教育和要求家长;也不要将家长视作“上帝”,只管满足家长需求。沟通时少用“应该”“必须”这类词语,多以商量、征求家长意见、给予建议的态度和语气,往往更能得到家长的认同,让彼此达成一致。
? 展示真实与热情
在遇到一些我们自己也不甚清楚和了解或没有把握解决的事情时,教师应当真诚地告诉家长,积极地与家长共同探讨寻求解决办法,切忌糊弄了事和推卸责任。唯有当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热情时,才能真正信任老师,做到与老师坦诚相待。
图片 | 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中心幼儿园
? 言之有物不空洞
老师在向家长介绍孩子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一忌“挺好的”“很不错”这样空洞的词汇,要言之有物;二忌使用教育界的行话或术语,应多贴近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家长的理解。
比如,在与家长沟通如何在家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时,教师可以把“生活自理能力”换成“能够在热的时候自己脱衣服,冷的时候自己加衣服,渴的时候能够自己倒水喝”等这类通俗具体的表述,更易于家长理解与配合。
? 注意用词和表达
和家长谈论孩子时,不用“调皮”“迟钝”等容易踩中家长雷区的字眼;也不笼统地说“很好”“很乖”“很聪明”等让家长听起来有点敷衍的字眼。要就孩子的行为细节,具体地和家长交流情况。
比如,当家长问道:“今天东东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呀?”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具体说一说东东今天在学校玩了些什么?做了什么作品或者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聚焦一个点,具体的与家长分享。
老师们,你最关心的年度工作话题是什么呢?欢迎老师们在留言区交流讨论。关注该话题的人越多,我们整理归纳该话题教学资源库的机会就越大哟。
创作 | 橙子
编辑 | 橙子
审核 | 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