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 潘月娟
幼儿园内部质量评价是幼儿园动态监控、持续改善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教育部于2022年2月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要求转变重外部评价轻内部评价的倾向,加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部评价。虽然以往的幼儿园质量评估和办园督导都要求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价,但很多幼儿园的自我评价并没有有效地发挥质量诊断和提升的作用。为了探索解决如何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内部质量评价的问题,自2018年至2021年的3年间,我有幸在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建华幼儿园”)李晓静园长的大力支持下,参与了建华幼儿园“基于内部自评,促进园所质量提升的实践探索与研究”项目,对有效的幼儿园内部质量评价的特征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加强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评价能力建设,保障内部评价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内部评价不同于外部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幼儿园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幼儿园管理和保教实践过程中持续、动态展开的评价。其中,管理者对班级保教实践和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幼儿和自身工作的评价是幼儿园内部实施的主要评价活动。而任何评价活动想要达成预期的目的都依赖于评价人员的专业胜任力,评价人员的专业性也会直接影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评价能力是园所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教师的保教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我国《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2015年)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都对此做了明确规定。总之,提升评价人员的评价能力是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内部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吴颖老师的文章《透过评价看保教管理》中提到:不同的管理者对同一老师的工作表现给出了不同分数,以及对某位老师的评价结果与管理者的日常印象不太相符。这些现象都反映出管理者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准确、不一致以及主要根据主观经验而非客观事实依据进行日常评价的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在幼儿园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价中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提升评价人员的评价能力是确保内部评价专业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华幼儿园就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将提升管理者的评价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组织管理者学习评价的标准和工具,对在班级现场关注哪些信息、如何对信息做出解释判断形成统一的认识,并进一步帮助管理团队形成证据意识,将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表现之上,避免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公信力。
构建尊重和信任的氛围,重视教师平等参与,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组织由人组成,人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教师是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条件,促进教师的发展更是幼儿园发展应当追求的目的之一。因此,有效的幼儿园内部评价应当定位于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发教师的潜能以及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建华幼儿园就强调幼儿园内部评价应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让默默无闻的教师也有自己的舞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幼儿园管理和评价理念。
平等、尊重、信任的组织氛围是确保教师认同并参与评价、保证幼儿园内部评价顺利实施的前提。评价涉及价值判断,只有教师感到安全、被尊重和被接纳,才有可能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对待评价,并在评价中展示真实的自我,认可评价过程和结果,而不是强烈排斥、忌惮和否定评价。案例中,管理人员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愿意并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教师在管理人员面前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勇于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不会担心遭到批评、嘲讽、打压、孤立等。并且,该园积极动员和支持每一位教师参与到园本评价的行动研究中,每个教师都平等地享有表达看法、参与决策的机会。教师不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对象,而是参与园本评价、主导自身发展的主体。由此,我们才看到该园教师认为园本评价是在帮助自己成长,并对评价充满了期待。
激发集体对话与反思,形成共同的价值规范
外部评价是幼儿园之外的主体遵循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做出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难以受被评对象影响,也难以充分考虑被评对象的认识、期待、资源和条件。而在内部评价中,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可以能动地参与并主导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解读、评价过程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因此,有效的内部评价应当充分激发集体对话和反思,将评价转化为研究和改善实践、建构共同价值规范的集体行动。这既是内部评价的独特功能,也是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趋势的体现。随着教育评价实践的改革与发展,教育评价将日益重视利益相关者对评价的参与和建构。
幼儿园保教实践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个体性,高质量保教实践的特征因幼儿、情境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如何界定和提供高质量的保教实践的问题上,需要幼儿园内部达成一定的共识。这就要求幼儿园内部加强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推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以此来约束和指导教师个体的行为,而教师个体也要积极理解和掌握幼儿园内部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幼儿园内部评价正是教师基于工作现场、融入保教过程的集体对话和反思,是情境性的、集体的学习过程。建华幼儿园实施内部评价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集体对话交流和反思讨论,例如业务管理人员和教师关于“何谓幼儿参与”的讨论,促使园内对“幼儿参与”形成了共同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展现了内部评价是一个共同建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这种能够激发集体对话和反思的内部评价必然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教师成长和幼儿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合理应用评价结果,开展循证决策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决定评价体系性质和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依据评价结果开展循证决策,才能建构以发展为目的而非问责为目的的内部评价。循证决策是指依据事实证据而非模糊的经验印象或非理性的喜爱偏好做出的决策,这是科学管理和实践的重要特征。内部评价可以了解现状、发现优势、诊断问题,为决策提供有力证据,从而确保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幼儿园管理和教学等活动都是一系列的决策过程,无论是涉及经费和人事的重大管理决策,还是面向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和支持指导的微观教育决策,都应以在评价和诊断中获得的信息为依据。因此,有效的内部评价不是独立于日常管理和保教过程的活动,而是有机地融入幼儿园业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的,是幼儿园管理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华幼儿园依据评价结果调整班级材料、选择园本教研的主题等,确保了对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对教师支持资源的提供等决策能够适应现实问题和发展方向。案例充分阐释了何谓基于评价结果的循证决策,证实了基于评价结果做出管理决策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许多幼儿园存在的,诸如园本教研脱离教师工作需求、班级材料投放随意等管理和教学决策无效的问题。
未来,如何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幼儿园内部质量评价,仍是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力度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2年第10期
微信制作:李 杰
微信审核:张月红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