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徐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
·刘祎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 · 第819篇
8544字丨阅读时间约17分钟
核心素养作为人的培养目标框架,指向面对充满未知的21世纪该培养怎样的人。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理念,指向各阶段教育目标及课程内容设计。
在落地到各个阶段教育中,各国都有其独特的本土文化价值,也会存在某种共同的发展价值追求,而这部分共性的内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学习品质,内在情感与品格。
正文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目前,在各学段中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攻坚问题。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起始学段和儿童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儿童一生的成长,也关乎国家基础教育竞争力的提升。
在学前阶段落实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进一步优化,也能够助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美、英等国均已将核心素养融入学前阶段的课程标准和实践之中。本文将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和价值取向的分析,为我国幼儿园与中小学如何形成合力,一致且一贯地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提供现实性参照。
一、美、英、澳、新
四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
基本结构
(一) 分析文本的选择依据
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学段之间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具有差异性。
在比较文本的选择上,本研究基于三个选择标准:
1 |
所选的政策文本需涵盖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应包含学前阶段儿童所需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 |
2 |
所选政策文本需涵盖或者专门关注于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领域和预期成果,任何不包含学前阶段的核心素养文本仅仅作为参考,而并不作为比较分析的主要对象; |
3 |
所选的分析文本需是国家主管教育部门发布的,且是最新的关于早期学习的政策文本。 |
基于以上三条选择准则,本研究所选择的文本为美国的《开端计划早期学习成果框架》(Head Start Early Learning Outcomes Framework)、英国的《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Statutory Framework for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澳大利亚的《归属、存在和成长:澳大利亚幼儿学习框架》(Belonging,Being&Becoming: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for Australia)以及新西兰的《编席子:早期教育课程》(Te Whāriki: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二) 美、英、澳、新四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基本结构
1.美国:以“学习品质”为基础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美国的“21世纪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以及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和专业智能,包含“学习和创新素养”“信息、媒体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三个方面。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美国健康和公共服务部的开端计划办公室发布了《开端计划早期学习成果框架》(下文简称《学习成果框架》),囊括了学前阶段儿童所需掌握和发展的核心素养。
该框架在2000年颁布,在2010年和2015年两次修订。作为国家层面的早期学习标准,《学习成果框架》是各州政府制定早期学习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州教育部门、教师和家长培养学前儿童核心素养的重要参照。
在2015年的版本中,《学习成果框架》将0-5岁儿童的发展划分为:
-
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 Learning);
-
社会和情感发展(Social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
语言和读写能力(Language and Literacy);认知(Cognition);
-
感知、动作及身体发展(Perceptual,Motor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这五大发展领域被认为是决定儿童学业成就和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
?
学习品质领域:
主要包含情感和行为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主动性和好奇心、创造性等内容。
?
社会和情感发展领域:
主要包括与成人关系、与同伴关系、情感表达、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等内容。
?
语言和读写能力领域:
主要包含参与和理解、交流和说话、词汇、早期读写能力等内容。
?
认知领域:
主要包含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萌芽阶段的数学思维、模仿、符号表征和游戏等内容。
?
感知、动作和身体发展领域:
主要包含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健康、安全和营养等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框架》以学习品质为基础,将学前阶段的核心素养划分为了五大领域,帮助各州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内涵,从教学策略和学习环境的计划、目标的设定、课程的选择、评价的采择方面为学前阶段的课程提供了依据。
其中,学习品质作为学前儿童发展的基础,整合了情感、行为和认知的自我管理以及主动性、好奇心、创造性等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和完成预设目标的能力。
同时,学习品质贯穿于其他四大领域之中并且支持着其他各领域的发展,教师的关注重点也并非儿童能够学到何种知识,而是关注儿童如何学习,如何养成奠基未来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态度、技能和行为倾向。
2.英国:以“有效学习特征”为核心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在英国的英格兰地区,《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下文简称《法定框架》)建构了该地区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该《法定框架》在2007年由英国教育部颁布,并在2012年、2014年和2017年三次修订。
在2017年的版本中,0-5岁儿童的发展被划分为七大发展领域,包括首要发展领域和特定发展领域。
?
首要发展领域包括:
-
交流和语言(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
身体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
-
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Personal,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
特定发展领域包括:
-
读写能力(Literacy);
-
数学(Mathematics);
-
理解世界(Understanding the World);
-
表达性艺术和设计(Expressive Arts and Design)。
每个领域之下则包含相应的发展目标(见表1)以及相对应的支持策略建议。
?
交流和语言领域发展目标包括:
聆听和注意;理解;讲话。
主要的支持策略为:给予儿童体验丰富语言环境的机会;发展他们表达的自信和技巧;在不同场合下与儿童分享并倾听。
?
身体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包括:
移动和控制;健康和自我照顾。
主要的支持策略为: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发展协调、控制和移动的能力;帮助儿童理解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
此外,除首要发展领域和特定发展领域外,《法定框架》提出了贯穿于以上七大发展领域的有效学习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Learning)领域。
与美国“学习品质”领域相似,该领域描述了影响儿童成为高效学习者的最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能力,对他们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学习特征主要包括:游戏和探索、主动学习、创造和批判性思维三个发展领域,并包含发现和探索、游戏中使用已有经验和指示等9个发展目标(详细内容见表2)。这三大领域和9个发展目标贯穿于首要发展领域和特定发展领域的培养之中,成为英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
3.澳大利亚:基于“学习始于出生”观点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澳大利亚早期学习标准《归属、存在和成长:澳大利亚幼儿学习框架》(下文简称《幼儿学习框架》),由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于2009年发布。
该《幼儿学习框架》从五大方面概括了0-5岁儿童的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
儿童具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
儿童与世界相联系,并为世界做出贡献;
-
儿童具有强烈的幸福感;
-
儿童是自信且参与的学习者;
-
儿童是高效的交流者。
五个子领域下均包含若干发展预期成果,每个成果下列举了儿童达到这一成果的预期目标(详细内容见表3)。
基于“学习始于出生”的理念,澳大利亚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以儿童自我认知构建为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根基,并在“自我认知”“联系”“身心幸福”“学习”和“交流”五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成果中促成儿童“归属感”“存在感”和“成长”三个核心目标的实现。同时,在三个目标和五个成果的实现过程中,也同时关注儿童在健康、学习品质、学习技能、感知等方面的发展。
4.新西兰:以学习倾向和工作理论为发展目标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新西兰非常重视核心素养在学前阶段的落实,2017年,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新版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编席子:早期教育课程》,进一步凝练了四大实施原则与五大内容领域,凸显了国家对于儿童发展的愿景。实施原则包含授权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家庭和社区、关系原则,是课程的制定和实践的基础。
内容领域包含健康、归属、贡献、交往和探索,描述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五个方面。两者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的课程标准的主体部分。
在四大原则和五大领域的基础上,新西兰学前课程确定了儿童早期所必备的两方面品质,一是学习倾向(learning dispositions),一是工作理论(working theories),这两点一方面成为区别于其他阶段课程和其他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标准的关键内容,一方面也成为新西兰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
儿童的学习倾向是支持儿童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指代的是儿童在不同环境中做出特定回应的倾向。
学习倾向的发展关乎儿童能够养成愿意和乐于学习的态度与能力,也关乎儿童能否适应和胜任21世纪带来的复杂情境和挑战。主要包含:
-
勇气与好奇心(courage and curiosity);
-
信任与活泼(trust and play fulness);
-
坚持(perseverance);
-
自信(confidence);
-
责任(responsibility)。
除学习倾向外,工作理论也是学前儿童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儿童在使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经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看法和理解。其主要内容涵盖知识、技能和策略、态度和期望三个方面(详细内容见表4)。
作为儿童学习目标,工作理论与学习倾向紧密联系且相互交叉,学习倾向支持了工作理论的发展、凝练和延伸。
二、美、英、澳、新
四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
的价值取向
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的详细描述,我们发现,四个国家在学前阶段的核心素养上并非单纯采用其他学段所具有的核心素养框架,而是基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建构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课程框架,并不断进行调整。
其中英国对课程框架的修订多达三次,美国也进行了两次修订。这既明确了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又指出了该阶段核心素养所应包含的独特属性和基本维度,为早期教育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了解和支持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依据。
综观四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文本,均凸显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强调学习倾向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以及提供可供参照的教学支架策略等价值取向。
(一)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美、英、澳、新四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均呈现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导向。
一方面,该价值取向肯定了学前阶段对于儿童发展的奠基作用。
英国《法定框架》指出,每一名儿童都应得到最优质的早期教育和支持以实现其发展潜力,儿童在早期教育阶段变化巨大,0-5岁的成长经历将对他们终身的发展产生奠基性的影响。
美国《学习成果框架》也指出,早期教育项目需创造丰富的环境和计划完善的教学策略来保证儿童获得后继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技能、行为和指示,以此达到良好的入学准备水平。
另一方面,各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框架也非常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澳大利亚基于“学习始于出生”的观点,以儿童自我认知和自我构建为根基,以儿童学习和发展为主线,强调健康、社会、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培养。
美国则在“学习品质”领域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儿童在社会和情感发展、语言和读写能力、认知和感知、动作和身体发展四大领域的发展。
(二) 强调学习倾向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此外,基于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各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在强调儿童语言、科学等素养处于萌芽阶段发展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以培养儿童与学习有关的品格、素养、能力为根本目标。这不仅与当下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完全一致,也逐渐成为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基于这种价值取向,良好学习倾向的养成与积极学习品质的培养成为各国学龄前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目标。
美国的学前儿童发展就以学习品质领域为基础,将培养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主动性、好奇心等品质作为儿童核心素养的奠基内容。
此外,在学习倾向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方面,各国也采取了相类似的实践方式,即将主动性、创造力的品质的培养贯穿于儿童各个领域的发展之中,而非单独教授和培养。
以英国为例,《法定框架》强调儿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将涵盖主动性、批判性思维等内容的“有效学习特征”贯穿于儿童七大发展领域的发展之中。
新西兰则将学习倾向与领域内容的发展–对应,在促进儿童归属感、健康等领域发展的同时,培养相对应的好奇心、信任等学习倾向。
(三) 提供可供参照的教学支架策略
在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各国均在相关课程文本中呈现不同年龄发展目标、典型行为和支持策略,这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也能够帮助他们对儿童的发展程度做出适宜的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以澳大利亚《幼儿学习框架》中的学习成果“发展例如好奇、合作、自信、创造、专注、热情、坚持、想象和灵活等良好学习品质”为例,儿童的典型表现就包含对周围环境表达好奇和兴趣、好奇且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积极且专注地扩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主要的支架策略包含:
-
识别且尊重儿童在学习中的参与;
-
提供灵活且开放的学习环境;
-
通过评价、鼓励、支架等方式对儿童的学习倾向进行回应等。
学习成果“发展例如问题解决、探究、试验、假设、研究以及调查等技能”中,儿童的典型表现包括采用多用策略解决问题、探索环境、建构性地参与到数学讨论中等,主要的支架策略则包含在学习环境中设置难度适宜的挑战,提供能够鼓励儿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有意识地支架幼儿的意义建构等策略。
三、启示
基于对我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发展的现状分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建构上的进展对我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研究有以下启示。
(一) 重视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为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
学前阶段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起始学段,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美、英、澳等国均非常重视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根据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建构了不同于其他学段的核心素养体系。
相比上述国家,我国首先应重视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重视核心素养在学前阶段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
目前,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学段相比,学前阶段显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学前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没有出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文本之中,学前阶段的相关课程和学习标准中没有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定位做出一个清晰的阐释,学前阶段的相关研究也大幅度少于其他学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学前阶段的奠基性,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对儿童的终身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忽视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短视且有害的。
因此,应重视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并明确在此阶段培养儿童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学习品质以及读写能力、同伴交流等五大领域的核心能力,将是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奠基儿童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关键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就指出,早期教育需要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应首先重视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将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野之内,同时开展相关的研究,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引之下,凝练学前段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内容,与现行的《指南》进行链接,为教师提供实践抓手,从而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育质量,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 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前课程,推进幼儿园的“去小学化”进程
由于学前阶段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在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上的不同,在课程内容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指南》指出,学前儿童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而该学段与义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着重儿童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减少知识的传授。
此外,由于学前教育的奠基作用,如果儿童能够在学前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倾向,那么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指南》则规定了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在科学领域就指出,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性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也只有对于5-6岁的儿童才提出“能通过实务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由此可见,学前阶段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儿童后继学习所需的关键能力和技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建构”奠基。因为核心素养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的特点,故而强调发展学前阶段儿童的核心素养,是伴随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并动态优化的综合素养。
无论是美国对于学习品质的重视,抑或是英国对于有效学习特征的强调,其核心内容都是将儿童主动性、好奇心等奠定儿童终身学习的宝贵品质作为学前阶段课程内容的重要目标。
我国也应基于核心素养,建构具有奠基性的学前阶段课程,进一步落实《指南》,培养儿童知识建构的关键能力,推进学前阶段的“去小学化”进程。
(三) 建立以学习品质为基础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目前,我国学前阶段的课程指南为2012年编制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和可供教师和家长参考的教育建议。同时,《指南》也体现出了与核心素养相关联的另一概念,即“学习品质”。
在《指南》的第四条实施原则中指出,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这些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学习品质包含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这些宝贵品质同样是核心素养中所强调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比较分析,我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建构应在厘清学习品质的内涵的基础上,进而建构符合国家发展现状和儿童发展水平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更能够高位地体现人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风貌,“学习品质”是“核心素养”涵盖的一项内容。
目前,学习品质在我国也逐渐受到教师、学者关注,但是教师对学习品质的基本内涵尚缺乏系统化的了解,《指南》也尚未对“学习品质”进行充分的论述,且未将其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这也就造成了目前幼儿园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学习品质,更不能理解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引入核心素养前,必须对学习品质的基本结构、各个年龄段的典型表现和教师支持策略做出科学适宜的界定,最大限度减少核心素养引入带来的概念混淆和冲突。
基于我国目前学前阶段课程框架,并结合美、英等国学前阶段核心素养内涵的相关阐释,研究者认为,我国学前儿童的核心素养体系可以将学习品质作为学前阶段核心素养的基础,同时关注学前儿童在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方面素养的培养,在充分参照基础教育阶段“三维度六要素”的核心素养框架下,形成以学习品质为基础的学前阶段核心素养体系。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尊重原创。
本文作者系徐鹏、刘祎玮老师。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欢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