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咏梅·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
4821字丨阅读时间约9分钟
在入园的时候,常常听到园长、老师们会说:这个要如何做呢?其实做事我们是不怕的,关键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做的。
而真正的事实往往是因为对“做什么”没有深刻思考,对于“是什么”也是靠直觉,才会对怎么做,为什么做犹疑不定,甚至陷入自我怀疑。
当我们开始深究学前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就不得不思考它是何以存在的。核心素养未必是终极答案,或者说它是某个阶段我们可参考的答题依据。
核心素养对于中国学生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当下及未来需要怎样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呢?不同的课程建设方案会给出不同实现路径。
正文
“素”为未染色之丝,“养”乃长久的育化,“素养”即“养之有素”,素养是在长期开放、丰富的活动–生活场景中熏陶浸润出来的“平日的修养”。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人的素养为核心,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综合提升和全面发展。
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是国家对各学段学生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幼儿“核心素养”启蒙培养尤为重要。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遵循“尊重发展规律,彰显生命本质”,在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解读、思考中感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实践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和改革,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回归儿童发展的本位。对我园园本课程开发实践及思考展现如下:
一、夯实“六大”基础课程
随着新园搬迁和全新幼儿园打造的推进,我们立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认真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始终坚持把“幼儿园园本课程科学构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放在核心地位。
建构了“主题课程、园际课程、亲子课程、健康课程、区域游戏、园社互动”六大特色课程作为园本课程之基础。
(一) 主题课程,促进幼儿差异发展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活动”“整合”为主要课程建构形式,始终遵循通过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的差异发展,通过五大领域的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来构建主题课程。
围绕幼儿生活中的核心经验选择主题,科学合理且有层次地设定目标,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相结合,在领域内与领域间实现不同层面的多重渗透、有机整合,建立幼、师、家、社多方联动,形成各种活动相互支持的教育活动网络。
(二) 园际课程,促进幼儿混龄交往
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集合在一起的各种生活、学习、游戏活动,能大大增加幼儿产生认知冲突的概率。
在这种大家庭式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学会合作、友爱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使每个孩子不同的水平和能力有着不同的提高。
全园性的混龄园际课程,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习得与提升。
(三) 亲子课程,促进幼儿情感生成
家庭教育具有新活力,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逐步建设“尊重、平等、交谈、合作”的家园文化。
与计生局共建“0~3岁早教培养基地”,定期开设社区亲子课程;
成立巾帼社区亲子志愿队“走进社区”,特色亲子活动丰富多彩;
亲子课程建设因为有了家长的热烈响应,更加生机勃勃;
核心素养提升,因为有了家长的牵手联合,更加亮丽耀眼。
(四) 健康课程,促进幼儿体能锻炼
我们积极构建“以教科研为引领,以体育活动为突破,以一日活动为依托,以家长为合作伙伴,增强幼儿体能”的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园本课程,配备专职的体育男教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让幼儿创造性地玩起来,让孩子们积极探索一物多玩、多物融合玩的乐趣;
以一日活动为依托,有效实施健康教育课程;
以家长为合作伙伴,巩固健康教育成果。
(五) 区域游戏,促进幼儿自由表达
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让幼儿在各区域中能按自己的意愿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积极表现,大胆发挥。
开放式的生活体验馆,邮局、超市、银行、医院、消防队、快餐店、宠物店等为幼儿搭建了一个模拟的城市社区,让幼儿充分自由表达、自由交往、自由表现。
此外,我们与马边城北幼儿园、马边城南幼儿园结成姊妹园,开展“手拉手”协作活动,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辐射。
二、探索“创新体验课程”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来成长。
我们基于六大园本特色课程,开展了系列“创新体验课程”的开发探索,作为园本课程之延伸。
(一) “宝贝制造工作室”开启幼儿探索发现之旅
回归自然和淳朴,让幼儿尽情动手。
创新打造“宝贝制造工作室”,木头、小锯子、小榔头、钉子还有陶土、布料等自然、开放、环保材料,以及幼儿工作“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次指尖创造都充满孩子们的智慧。
将“宝贝制造”纳入课程管理,每学期根据幼儿的意愿提交订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动手制作,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乐趣,在探索中主动创造,在体验中尝试成功,在交流中获得经验。
(二) “游戏嘉年华”让幼儿自由快乐地行走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更是幼儿生存的方式。开发“游戏嘉年华”活动课程,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时间、材料保证,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自我、玩出自信”。
社会交往游戏如甜品屋、水吧、银行,智力游戏如接龙牌、棋苑,手工游戏如小小设计师、点心作坊,体育游戏如打地鼠、勇敢挑战者以及亲子DIY、角色大转换等等,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知识、技能和经验,幼儿的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获得发展,还有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规则意识的形成。
(三) “微课程”成就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区域游戏与小组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积极探索、互相交流的活动。
由于区域与小组活动具有注重个别操作,鼓励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特点,同时区域与小组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能力需要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引导策略,提供难度不同的活动材料,安排长短不同的“微课程”活动,因而有利于实现个别化教育,充分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自身体验获取经验。
(四) 系列化亲子教育课程全面指导家庭科学育儿
在市级课题《社区亲子教育园涉策略研究》中开发延伸了系列亲子教育课程,如语言篇、动作篇、社会篇、音乐篇、美术篇,以利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家庭育儿。
三、“课程游戏化”实践构建
2015年幼儿园以“课程游戏化”的研究、实施作为一个切入点,构建了“3+3”课程游戏化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儿童在这个环境里自主地探索和游戏,从而真正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
课程模式的建构,有助树立先进师德理念,改变教育行为,并且找寻到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综合提升、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有效提升的发展之路。
?
“3+3”模式解读:
基于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提出“3+3”课程建设方案,第一个“3”即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围绕游戏、学习、生活三条轴线进行体系化建构,第二个“3”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以三大支架的支撑,对现有课程进行提升、改造和完善,提升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质量。
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突出体现游戏精神,以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一)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三轴构建
根据自身的环境优势,按照幼儿园活动类型、活动属性的不同分成三条轴线来建构,分别是游戏构建、学习构建和生活构建。
通过对这三种活动针对性区域的创建,将游戏精神贯穿其中,让环境贴近幼儿的生活。各类活动相对划分,但又有机联系,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更贴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
1.自主、合作、分享的游戏区创建
包括班级游戏区、功能游戏区和户外游戏区。每类游戏区是幼儿园教育内容发展、园本游戏化课程推进的“左膀右臂”。
通过不同的内容设置和材料投放,吸引幼儿自主探索,成为幼儿自主学习探究的场所。幼儿在玩耍中感悟生命的点滴,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天然的熏陶。
2.主动、专注、表达的学习区创建
基于对《指南》精神的理解,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活动多由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的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小组活动不等同于“分组活动”,更加关注个体,有效进行个别指导。
3.自理、自助、自由的生活区创建
将一日生活中的分散的生活环节连贯起来,以自主的形式来组织,不统一时间,幼儿按需参与。减少教师因不断组织造成的时间的隐性浪费,保证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和自由。
教室里不再出现一段音乐一刀切、一个提示全班干、一个要求全执行的场面,而是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内,有孩子决定前后顺序和参与的时机。幼儿变得轻松、自主,幼儿通过自我管理,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二) 三大支架的支撑,开启课程游戏化的钥匙
支架一: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课程游戏化的基础和前提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游戏化课程顺利推进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去小学化”,幼儿教师就必须专业化。
(1) “变”交流方式。
教师介入时改变习惯性的主观判断性语言,而用具体的客观描述与孩子交流。
(2) “写”观察记录。
记录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时间、地点;记叙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记叙幼儿做种种事情的行为方式及变化;描述幼儿对自己的行为的感觉、表情、心情、神态;记录幼儿行动时所说的话。
(3) “讲”教育故事。
对观察记录进行案例分析与反思,包括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4) “做”幼儿评价。
站在对3~6岁幼儿身心特点的理解、把握之上,通过对幼儿的评价提升教师观察效能,理解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个幼儿自身能力的纵向发展,关注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看得见。
支架二:时间、空间的科学合理规划是课程游戏化的保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一步步学习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首要条件就是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各类游戏的机会。
(1) 调整一日作息,真正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2) 取消固定模式,真正赋予幼儿游戏自由。
取消各种“条条框框”的区域游戏规定,打破常态下活动区材料摆放的结构与方式,为幼儿主动学习排除了干扰与影响。
游戏时间延长,游戏空间扩大,幼儿的游戏变得不一样,老师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与支持每一个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支架三: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关键
不同的材料能诱发幼儿开展不同的游戏。在幼儿园材料的开发利用研究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开放性:
材料不需分层;开放性的材料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幼儿的行为需求决定材料的更换频率;材料分为高结构和低结构,但并非绝对,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真实性:
孩子最感兴趣的材料是源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真实的材料易于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
(3) 有效的辅助材料:
简单的重复搭建只是技能的训练,而提供小车、树、动物、人物等辅材却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游戏意图,并且延伸和推进幼儿的游戏情节。
上述实践与探索,进一步触发了基于幼儿“核心素养”理念下园本课程的思考。课程的变化改变了我园重教轻学的现状,引发了包括一日常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一系列的优化。
将园本课程构建置于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进行思考,结合幼儿园发展的链条和历史的传承,既有文化积淀、经验积累,又有特点创新、前瞻性思考,是努力尊重个体差异并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宜教育的过程。
同时,高质量的实施课程才能保障育人效益。
通过教科研活动,使课程计划、课程行动方案、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形成基本规范和质量达成标准,在课程实施途径上更为多样化,且对外来课程进行了系列本土化探索,如“蒙台梭利”教育课程、“海森高”综合课程等,这些探索进一步完善和具化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总之,乐山市实验幼儿园基于幼儿“核心素养”启蒙培养,以园本课程开发构建为切入点,通过园本课程实施和创新,“在游戏中育化,在生活中养成”,幼儿、教师、家长综合素养获得整体提升,真正实现了“让课程回归儿童本位,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把未来的世界交给孩子”。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尊重原创。
本文作者系赵咏梅老师。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来源:后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