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凤: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葛市幼儿园
摘要: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结合自己的兴趣,搭建了出租车、卡车、校车等不同的汽车。在建构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基于已有的游戏经验,想出不同的方法灵活处理遇到的问题,建构能力、表征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汽车;建构;合作
一、游戏背景
我班建构区设置在走廊上,区域旁边放着装有各种辅助材料的敞口木箱。建构区一侧靠墙,两个积木柜位于建构区的两端,呈半围合状。柜子上陈列着幼儿从家中带来的汽车模型,墙面上展示着与主题相关的汽车照片、前期建构的优秀作品图册、由游戏精彩瞬间制成的游戏书,墙面一端悬挂着纸、笔给幼儿做计划,另一端挂着他们对建构作品的绘画表征图。
二、游戏实录
(一)第一次游戏:搭建出租车与卡车
出租车——无处安放的轮子。水棋找来两个半圆形的单元积木,他把积木的曲面朝下放在垫子上,刚放上去积木就倒了,连续几次都没有成功。旁边的濛濛急了:“我们还是先搭车子吧,小顾他们都快成功了。”他们看了看小顾搭的车子,也搭起了车子,很快汽车的雏形就搭好了。水棋大声地说:“老师,快看!出租车”。我装作不解地问:“咦,你们的出租车怎么没有轮子的?”水棋赶忙拿起旁边的半圆形积木放在车子两侧:“这就是轮子呀。”
图1?搭建的出租车
教师的分析与支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对车子非常熟悉,对汽车也非常感兴趣。由于平时经常观察墙上的汽车照片,把玩汽车模型,所以幼儿十分了解汽车的结构,在建构时能自然地联想到搭建出租车。在幼儿搭建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尝试。
卡车——滚来滚去的轮子。这边小顾也遇到了麻烦:四个大圆柱两两排列靠在一起,横放在垫子上当作车轮,几块积木平铺在圆柱上做车底。可是,当小顾把第二块单元积木放到圆柱上时,圆柱开始滚动,不到两秒钟车就倒了。馨馨看见了,愣在原地,苗苗急得小脸通红,跺着脚问:“怎么办呀?”小顾扶着车轮一言不发,沉默了几秒钟后,突然站起来,从积木柜中拿来四个半圆形积木替换了原来的圆柱体积木。他把积木间隔一定的距离摆放,中间仍是用单元积木平铺在垫子上做车底。最后,他们做了车头,将玩偶放在车前,可比克罐放在车厢里,苗苗用积塑雪花片做了方向盘和反光镜。分享时,他们说这是一辆装着煤气罐的卡车。
图2?装着煤气罐的卡车
教师的分析与支持。在幼儿搭建车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车轮的摆放位置,而是在分享讨论的环节,引导幼儿带着目的观察模型,从而发现车轮摆放的距离、位置等要素。面对轮子滚来滚去的问题,三个幼儿的表现不一,馨馨愣在原地、苗苗急得大喊期待教师的帮忙、小顾沉着冷静。针对这个情况,教师静静地等待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二)第二次游戏:搭建校车
小顾提议:“我们搭校车吧,我每天都是坐校车上学的。”馨馨附和道:“好呀!我也见过校车。”“校车里都有什么呢?”教师问他们。小顾说:“有座位、台阶、安全带,还有驾驶员和跟车的老师……”他一口气说了很多。馨馨说:“还有许多坐车的小朋友。”
坐不住的“小人”。有了搭建车轮的经验后,这次,小顾直接将四个圆柱体积木平放在地面,又找来两个四倍块长条积木横放在圆柱上方,用双倍块积木平铺在长条积木上,车身就悬空了。很快,小顾就搭建好了车身,随后用胶粒玩具做出座位。小顾用黏土捏好一个扁平的站立型纸片人,顺手将它放在座位上,可是“小人”总是往下滑、坐不住。“怎么老是掉下来呢?”他看了看教师,又挠了挠脑袋,继续尝试了两次还是不行。教师装作很随意地说:“站得太累了,让我坐下来歇一歇。”并顺势坐在旁边的凳子上,一只手顺着上身在背后和大腿处画了个“直角”。他看看教师,笑着将“小人”的腰部折了一下,成功让“小人”坐到座位上,并根据座位之间的空隙调整“小人”的数量。
图3?捏出“小人”坐在车位上
车牌号“贴”起来。做完车厢后,小顾在校车周围转了一会:“校车上面都是有数字的,我坐的车是7号车。”他跑回教室取来纸笔写下“7”,又跑回教室拿剪刀、固体胶、双面胶……来来回回跑了六次才取完所需工具。小顾将第一个车牌号贴在校车正面,又写了一个“7”剪下贴在校车的侧面。在他准备继续写时,教师问:“小顾,你还需要做几个车牌号呢?”“我来数一数。”他伸出手,在校车的四周比画着:“2个。”“那我们可以……”教师故意拉长声音。“我知道,一起写,一起剪。”游戏分享环节,教师请小顾分享游戏过程,询问了他前后几次跑回教室分别拿了什么?并接着问:“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有的幼儿提议:“想好了一起拿。”还有幼儿说:“在建构区里放一些纸、笔、剪刀。”
教师的分析与支持。首先,教师通过动作暗示,间接指导幼儿游戏。当出现“小人”坐不下来的问题时,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的暗示及相应的手势,看似无意,实则让儿童更真切地感知、体验坐着的人体结构。其次,教师及时介入游戏,并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策略。在游戏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可以将车牌号一起写、剪,而是借助情境,引发幼儿的思考,启发幼儿反思与总结游戏经验,自主学习游戏策略。最后,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教师与幼儿再次梳理游戏过程,将个体的经验分享出来,形成群体的经验。
(三)第三次游戏:“小可可”能坐的车
幼儿建构的校车吸引了同伴的目光,每次经过校车时,他们都会停下脚步,甚至趴在垫子上看。有幼儿提出:“这车好小呀,可以做大一点的吗?站着就能看清楚。”于是,小顾和几个朋友决定做大的汽车。他们拿来八个奶粉桶,一侧放四个,将第二个与第三个靠在一起,并用两个长条积木连接,汽车底部支架就完成了。接着,幼儿把四倍块积木平铺在底部支架上,很快就做好了车底。最后,他们用圆柱体积木和四倍块积木搭建车身。
试坐——扭来扭去的车轮。一直在旁边观察的苗苗突然问小顾:“小顾,人怎么走进去呢?”听了苗苗的提问,小顾走到车旁,一只脚踩上车头的空隙处,这时车子开始摇晃,他连忙退下来,发现车轮歪了。凡凡赶紧蹲下,将车轮扶正,小顾看到后,也学着他的样子调整另一边的车轮。轮子调整好后,几个小伙伴继续平铺车身,在第一层完成后,小顾再次尝试上车。这次他更加小心,慢慢地伸出一只脚,待立稳后,再迈出另一只脚,终于稳稳地坐在上面。下车时,他半蹲着,手脚并用,慢慢地从车上退下来。尽管非常小心,可车轮还是歪了,于是小顾拿了一块拱形积木,轻轻敲打着奶粉罐,调整左右两边的车轮。
教师的分析与支持。首先,同伴是最好的游戏推进者。苗苗的一句话促使小顾两次试驾。正因为有了同伴的质疑,儿童的经验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丰富。其次,幼儿在多次尝试中积累经验。针对试驾中出现“车轮”歪了的问题,小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两次调整,第一次是简单模仿同伴,第二次是自己借助工具尝试。可见小顾十分善于思考,能熟练地迁移他人的经验,但又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
总是倒的车身。培培继续用四倍块积木沿着车底边缘竖放积木搭建车身,可由于接触面小、重心不稳,放了好几次都是一松手就倒。他们没有放弃,一次次试着,小顾看见了说:“再放两层挡住,这样就不会倒了。”他们将积木以横向垒高的方式在两边各放两块四倍块积木条。接着,在积木条内侧继续竖放积木,果然车身稳了许多。可是,车身还没有完成,四倍块积木却都用完了。梓涵想将支架上的积木拿下来,培培阻止道:“不行,不能拿,拿了就会倒。”小顾朝柜子里看了看,找来基本块积木和双倍块积木,替换了做支架的四倍块积木,用间隔组合排列的方式搭成车身。最后还给车搭了顶“防止下雨”。在简单装饰车身后,大家迫不及待地邀请了小可可来试驾。后来几天,大家都想坐,但每次都要排很长的队伍,小顾担心地提醒道:“你们不要挤了,小心弄坏了。”排在最后的昊昊说:“每次只能坐一个,要是大一点就好了。”教师顺势提醒道:“对呀,能不能搭一辆大的,可以坐许多人的车呀?”“那我们明天就来搭吧。”小顾信心满满地说。
图4?小可可试驾
教师的分析与支持。积木的数量关系到建构的质量,太少会阻碍幼儿建构水平的发展,太多又会导致幼儿出现选择障碍,所以投放适量的积木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所需积木的数量,可根据进入区域的儿童数量和建构能力的发展阶段来决定。在四倍块积木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幼儿想到用替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对于哪些部位可以替换,幼儿有不同的想法,这反映出幼儿在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上存在差异。
(四)第四次游戏:搭建可以坐很多人的汽车
没有“成品”的一天。小顾和苗苗试着搭建能坐很多人的车,但由于积木长度有限,再加上受原有搭建经验的影响,幼儿没能搭建出理想大小的车子。他们平放薯片桶、竖放小圆柱、横放大圆柱,不停地调整方法,但都没能成功。在分享环节,教师找来建构的图片与幼儿一起欣赏,同时实地参观大班搭建作品,并现场讨论作品的特征。
教师的分析与支持。首先,幼儿在试错中学习,在运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的过程中探究、学习与思考。其次,教师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在幼儿建构水平停滞不前时,教师及时介入,通过实地参观、图片欣赏等方式拓宽幼儿的经验。最后,教师关注游戏过程,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虽然在近一个小时的建构过程中,幼儿没有搭出成型作品,但教师仍耐心等待,关注他们在建构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探索的态度,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我们成功了。幼儿用交错垒高的方法围合成椭圆形的车身,用一根四倍块积木架空放在两个小圆柱体积木上方当作座椅,找来铁皮盒做方向盘。搭建完成后,幼儿热情地邀请教师试驾。游戏结束后,教师说:“座椅好像有些硬,坐着不舒服,能不能调整一下?”小顾捂着嘴笑着说:“是园长老师的屁股太大。”“我们还是把凳子做大一些吧。”“对,这样会舒服一些。”苗苗附和道。于是,苗苗用增加积木的方法将座位加长,小顾则用大圆柱和四倍块积木架空将座位加宽、加高。
图5?搭建的车
教师的分析与支持。首先,成人参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试驾,对幼儿的建构作品进行评价,促进幼儿及时反思与调整,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热情。其次,采用不同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针对座位不舒服的问题,幼儿基于自身的经验与发展水平想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正好说明了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三、游戏反思
(一)基于兴趣的建构游戏充满生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验是最好的支持。建构汽车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就是最有生命力的游戏。在建构汽车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参与游戏,体验建构游戏的乐趣,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效能感均得到发展。
(二)教师适切的支持,让建构活动深入发展
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让游戏深入发展。在建构过程中,教师扮演观察者、提问者、倾听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通过适当的提问、追问、无意的动作暗示、亲自参与试驾等多种形式介入游戏,助推游戏深入发展。
提供多样化材料,让建构顺利开展。为了让建构活动顺利开展,教师提供工具性材料、低结构材料、积塑、表征材料等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供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探索。在班级里,师幼达成一致,幼儿可以将室内任何材料,拿到任何地方进行任何游戏,真正体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三)促进多种能力的发展,达成深度学习的可能
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搭建过程中,幼儿综合运用各种材料与积木创造性地进行建构,搭建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想象能力也得以发展。
发展观察表征能力、读写能力。通过对建筑图片及他人建构作品的观察,幼儿观察模仿能力、用积木及图画进行表征的能力均得到发展。
发展建构能力。在建构不同造型汽车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座位数与“人”数,幼儿了解了座位数量与“校车”内部的关系;通过尝试调整与更换积木,幼儿了解了积木长度的比例关系……从一开始的迷你型“出租车”到可以坐人的车,幼儿的建构能力得以发展。
(四)后续提供的支持
扩大建构空间。通过提供大型的空心积木,幼儿在户外的操场或室内开展建构游戏,让作品更加多元、立体。同时,在大型建构过程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同伴合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为进入大班参与合作游戏奠定基础。
提供多种绘本拓宽视野。教师可以提供宫西达也的“小卡车系列”绘本,《100层的巴士》《汽车嘟嘟嘟系列》绘本,让幼儿了解各种功能的车子,拓展幼儿对汽车的认知,使其日后搭建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寻找课程生成的契机。其实,在本次主题建构活动中,对于采用哪种材料做轮子、怎样让车身更稳定等问题,里面涉及的滚动及平衡原理都可以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让幼儿的学习更加深入。
本文来源于《新班主任》(当代学前教育)2021年第29期(10月出版)。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