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克方法建立在一种积极的、全纳的儿童观基础上,就像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组成的马赛克图案一样,这一研究工具构成了一个大型的马赛克。马赛克方法是一种融合了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探究方法,它将不同的视角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构建一幅关于儿童世界愿景的图画。
它通过多种研究工具的使用获取儿童的经验或看法,每种工具获取的信息都将形成一片“马赛克”,将它们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有关儿童及其看法与经验的完整图画,也形成了一个基于儿童视角对相关事物展开对话、反思和解释的基础。
在实践上,研究者学习倾听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更全面系统地收集儿童的观点并赋权儿童,从优师教研出发指导研究和实践的开展。
马赛克方法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起点打开儿童的世界,释放成人和社会对儿童原有的束缚。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马赛克方法存在研究时间过长、研究成本较高、儿童参与人数较少等问题,但马赛克方法所秉持的“儿童是有行动能力的人”“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专家”等理念为成人的生活世界提供启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的老师”,提倡成人向儿童学习,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聆听儿童的声音。
马赛克方法不仅是儿童研究者的有效工具,而且是家长、教师和其他从业者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有效途径。
成人如果想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聆听儿童后还需把儿童的经验和能力积极地应用于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日常教育与工作服务。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倾听,沦落为浅显的参与,最终失去儿童的信任。
1
倾听幼儿,珍视儿童声音
在游戏推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建构区、科学区这样操作丰富、有挑战性的区域有着独特的偏爱,而面对阅读区,幼儿总是缺乏兴趣,因此,创设幼儿喜欢的、愿意不断“探险”的区域成为教师共同的愿景。
在游戏过程中,根据最近的热点话题——垃圾分类,幼儿生成了“垃圾车”的游戏,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些垃圾到底都属于什么垃圾呢?起初幼儿高兴地跑去问小伙伴或问教师,但难题也接踵而来,幼儿和教师对多样化的垃圾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区分,更多的是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垃圾的正确分类。
“我们一起来学吧!”宸宸的一句话点醒了笔者,可以根据这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知。而游戏就像一个小小社会,垃圾的种类也趋向于现实的生活,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加强分类探究,可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记忆主要是通过形象记忆实现的,因此,鲜明的材料性质、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幼儿更好地熟悉垃圾分类的方法。游戏的推动下,幼儿将问题带回生活中,很快,一张张直观的图画、照片,一段段有趣的视频被带回到班级中,想法、材料的来源多样,反映的也是幼儿的各种看法,而不是少数群体的需求。
在多样化的档案收集过程中,幼儿在乐趣中体验了垃圾分类,也将探究的发现带给大家一起分享。
班级里档案记录的方式已经不限于绘画,拍照片、视频成为幼儿最喜欢的信息收集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图像以一种清晰、直观的方式看见幼儿喜欢的事物。在照片收集的基础上,教师帮幼儿打印了两套照片,一套作为活动的照片供幼儿使用,另一套则让幼儿制作成了一本关于垃圾分类的图书。
幼儿的绘画、照片跃然纸上,而图书的制作也能帮助幼儿将他们的探究进行总结。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制作的垃圾分类图册投放垃圾,当他们再次遇到问题时更多的会选择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进而主动获取知识,正确地进行投放。
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垃圾,不同的垃圾对应不同的颜色,幼儿在粘粘贴贴中,巩固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这样的操作过程无疑帮助幼儿通过动作与形象进行了有效的记忆。
2
改造实践,建构游戏空间
3
思考的循环,保持探究的能量
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养成了把自己的问题和思考说出来的习惯,这样的沟通途径可以帮助教师和幼儿开诚布公地交流,也能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汇总,这样一个由错综复杂的想法、感受和问题编织而成的网就展现在教师的眼前。
它是美丽的,因为它是这个班级学习共同体的体现,在这张学习网中可以不断添加元素,而这样的网造就了一幅未完待续的马赛克。
笔者逐渐地意识到,教师正鼓励幼儿成为一个具有深刻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人,教师正培养着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不断提出疑问,教师允许幼儿提出质疑和问题,并把其观点和看法添加到学习地图上……幼儿的声音很重要,教师期待着提出的问题得到幼儿给出的有意义的答案。
马赛克强调多途径地倾听,不仅是倾听幼儿,还包括这个探究共同体中的任何一员,可以是教师、家长、同伴……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既贡献自己的一片马赛克,又与其他的主体一起共同勾勒一个更为完整、绚烂的愿景。
1
教师要加深对“马赛克方法”的认识
马赛克方法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下对幼儿教育领域作出的创新,也代表着未来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其秉持着怎样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幼儿教育而言,马赛克方法能否得到落实和贯彻取决于教师对马赛克方法的认识程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法,马赛克方法对传统幼儿教育理念做出大胆改革,将幼儿教育进行重构,其在很多细节的实施上需要教师发挥更多作用。
因此,教师要确保自己对马赛克方法具有正确认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对马赛克方法的内涵进行积极探索,深刻把握马赛克方法的使用重点,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避免对马赛克教育理念的生搬硬套,不断提升对马赛克方法的使用熟练度。
2
“马赛克方法”的应用要结合幼儿特点
通过对马赛克方法的分析不难发现,马赛克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核心是幼儿主体地位的构建。例如,在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建中,幼儿园的班级区域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在潜移默化中能影响幼儿在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班级区域环境并非为教师创设,而是为了幼儿的成长创设。
因此,教师在创设班级区域环境时要注重对幼儿主体地位的提升。以往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在发展阶段上的局限性,教师始终把幼儿视为不成熟的个体,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够重视,在对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中也没有引导幼儿参与,导致幼儿对班级区域活动的参与热情始终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而未来马赛克方法在幼儿教育的应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阶段性特点,不要拘泥于马赛克方法在理论上的阐述,而是要将理论知识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在实践中对马赛克方法的应用做出创新,从而使马赛克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3
幼儿园管理者要建立对“马赛克方法”的评价机制
马赛克方法是伴随幼儿教育的发展所推出的新型教育方法,要想确保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对马赛克方法的应用效率,除了教师方面主观积极性以外,幼儿园管理者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针对马赛克方法的教学评价机制。
马赛克方法作为时下流行的教学方法较为新颖,很多教师往往并无相应的教学经验,相对而言他们更习惯使用熟悉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就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畏首畏尾,甚至对马赛克方法的使用浮于表面,导致马赛克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缺乏效率,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而在马赛克方法的教学评价体制构建中,幼儿园管理者还要做好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在马赛克方法应用能力的提升上提供途径,以此多管齐下确保马赛克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质量。
总之,马赛克方法认为,幼儿有能力表达自己对所处生活的观点,强调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其中扮演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对话者的角色,并和幼儿共同建构对环境创设的意义理解,进而基于幼儿的视角,对环境创设实践做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马赛克方法并不只有上述所提的几种方法,只要是幼儿熟悉的、能发挥其优势的方法都可以归纳到马赛克方法体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甚至是个体幼儿的年龄、特长等灵活选择,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方法。
教师需要在聆听幼儿之后把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积极地应用于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日常教育与工作服务。幼儿是具有丰富原始资源的宝藏,其内在的、真实的心声是否被成人聆听、理解与接受,不但关乎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关乎幼儿教育的本质。
幼儿有一百种语言,马赛克方法恰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幼儿的语言,契合幼儿的内在需求,让幼儿的声音存在于幼儿教育的现场,让幼儿的声音滋润与呵护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