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开展了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征集和遴选活动,全国共选送、上报了2909个案例,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家进行层层筛选,最终留下130个案例,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新桥幼儿园的《彩虹洗球池》赫然在列。
在“读懂儿童”公众号回复“彩虹洗球池”
可阅读完整案例
令人惊叹的是,这篇案例是新桥幼儿园创作的第一篇游戏案例!在未有任何外力的支持之下,从头至尾由园所教师独立完成!那么从迷茫到专业,从一无所知到硕果累累,这所幼儿园究竟有哪些思考?他们做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新桥幼儿园,走进这所有着70年文化底蕴的幼儿园,去感受他们在撰写游戏案例过程中的温度与专业。
PART 01
一头雾水,踌躇彷徨:
什么才是好的游戏案例?
其实在案例征集活动之前,新桥幼儿园的老师们一直在园内做学习故事的撰写与分享,但以前没有进行过游戏案例比赛,老师们不知道自己写得对不对:到底什么样的案例才是好的游戏案例呢?怎样才能玩出“好”的游戏?好的游戏案例又应该如何撰写?……
一头雾水的老师们没有办法,只能从分析本园已有的学习故事开始,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思路。在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购买了《五月的风》《红红火火中国龙》等优秀的案例书籍,仔细对比自己的案例和其他案例的不同,勇于发现和提出真问题。通过扎实研讨,老师们果然从自己撰写的故事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第一,故事中处处体现着老师的“指导”,缺少“儿童味”
在自己的案例中,孩子们游戏的玩法相对单一,游戏很难有深度,大多游戏内容都是由教师“绞尽脑汁”去设计的,教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孩子更像是被安排的“演员”,获得的发展以及深度学习的机会微乎其微。
第二,故事线单一不完整,儿童学习难以体现
在以往的记录中,老师们都只对儿童的游戏进行了单一片段的记录,没能进行持续观察,也没能完整地呈现儿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针对这两个问题老师们分别做出了研讨和实践,大家首先研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游戏活动才是好的游戏活动?好的游戏从哪儿来?
PART 02
拨开云雾,确定方向:
好案例应充满“儿童味”!
新桥幼儿园的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好案例从哪里来?老师和孩子究竟谁更会“玩”?最终老师们一致得出结论:孩子们远比老师会玩!优秀的游戏案例不应该是由老师写出来的,而应该是由孩子们玩出来的!“既然是游戏,那么游戏就应该是孩子自发创造的,我们老师去追随孩子的兴趣就好了。”老师们在研讨中说道。
所以在王园长的带领下,新桥幼儿园开始了大方向上的调整,从传统游戏模式转变成自主游戏模式。
在游戏环境上,老师们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室内变成了存放各类游戏材料的“材料超市”,室外不再只是“运动场”,还变成了孩子的“游戏场”,孩子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
在游戏组织上,由原先孩子们只能选择去哪个区玩,变为老师们给孩子提供全开放的游戏选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等自主决定想玩什么游戏,而实现游戏意图的材料、地点和方式,都可以由儿童自己决定。游戏结束后,老师们再带领儿童回顾游戏场景,梳理游戏经验。
在游戏规则上,老师们尽量在游戏中去功能、去规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尽情选择每种材料的玩法。只要孩子愿意,七巧板可以用来当饼干假装吃,可以用来当成奥特曼的武器,而不只是用来当七巧板本身拼着玩。除此之外,无论室内外,都不再有具有一定功能性和限制性的区域,当孩子想玩医生游戏时,老师不再帮忙搭建医院,而是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搭。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允许。孩子们可以没有心理负担、放心大胆地玩!
当提供给孩子这样的开放自主的环境之后,孩子的游戏逐渐丰富起来,有了更多的游戏创意和想法,而这也正是我们优秀游戏案例形成的重要基础。
当孩子有了自主探索的“土壤”,自主游戏的种子也开始生根发芽。新桥幼儿园的老师们发现,自从开展自主游戏后,园内随处可见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的身影。获奖案例《彩虹洗球池》应运而生:一颗脏了的海洋球,引发了孩子们修建洗球池的想法,从挖坑到引水到蓄水,尝试了多种类型的材料,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想‘儿童在前、教师在后’这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在游戏活动中只有让孩子成为主体,才能够生发出许多精彩的游戏活动,老师不应该是主导者,而应该是追随者。”王园长如是说道。
在案例《彩虹洗球池》中,儿童自主发起并推进了对洗球池的探索
PART 03
深入剖析,逐步推进:
把好的案例写下来!
在明确了“写出好案例的前提是追随儿童”的基本方向后,老师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把孩子们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给写下来了。但由于老师们从来没有真正写过游戏案例,所以在撰写之初,所有人又进入了“一头雾水”的状态:一篇完整的案例应该包含哪些部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如何呈现?应该如何在案例中体现教师的思考和支持?……
经过在网上搜索查阅,老师们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开始有了大致的思路,比如案例中应该有大量儿童自己的想法和语言,比如游戏过程和教师反思部分都应该体现出老师对儿童的尊重和支持……但这些信息都较为碎片化,具体落笔时大家依然犯难,于是,新桥幼儿园的老师们开始分两步走,逐步推进案例撰写工作。
第一步:详细整理游戏过程
为了真实地呈现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老师决定从案例生发的那一刻开始每天都通过拍摄视频、逐字逐句文字记录等方式对儿童的行为、语言做大量的观察记录。每次游戏结束后,老师都会将当天的游戏进行观看梳理,并将儿童的行为和对话及时转换成文字。在孩子的“彩虹洗球池”游戏结束时,老师们对所有文字进行了汇总,得到了将近2万字完整而详实的文字内容!这一步保证了老师仔细倾听孩子,不错过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和观点。
第二步:提取游戏过程中的关键点
详细的游戏过程有了,接下来老师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案例主线和重点进行梳理,以突出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持续性的学习。这再次让老师们犯了难,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先从模仿开始!于是乎老师们再次研读两本优秀案例书籍,通过分析优秀案例的框架和重点,老师们发现以下两个关键点:
>>案例应该有明确的主线。如《彩虹洗球池》这个案例是围绕孩子们如何解决“搭建一个不漏水的洗球池”这个问题而展开的,那这个故事中“提出想法-第一次尝试-第二次尝试-第三次尝试-第四次尝试”就是主线,主线把游戏从头到尾串联起来,使整个案例完整而清晰。和故事主线无关的内容就可以不作为描述重点,可以去掉。
>>案例应抓住儿童的典型行为。是谁发现了问题?发现问题后是怎么解决的?是谁提出了新的想法从而推动了后续游戏的进行?……当我们描写故事主线上的每一个环节时,也并不需要事无巨细、流水账般地全部交代出来,把以上这些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典型行为详细描述出来即可。
基于这两点,在后期,老师们针对案例中呈现的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并且在园长的带领下逐字逐句地修改案例,找出案例的主线,重点描述关键性的问题和孩子的解决过程,其余部分即用简短的词句表述。最终,老师们终于从几万字的内容中提炼出大家看到的核心的案例内容。
PART 04
继续深研,上下求索:
如何更好地支持儿童的游戏?
在生成和撰写这个游戏案例的过程中,老师们除了收获了更多对“自主”的理解和对案例文本的打磨方法外,还有另外的感悟——孩子的游戏要持续深入的开展,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支持,而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一定需要基于孩子的当前的发展水平和需求!
>>如何适时适当地支持孩子呢?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始终保持“放手”“退后”的状态,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探索时间和机会。
当孩子们发现洗球池里的水会漏掉,游戏进入“瓶颈”时,老师也及时提出了关键性问题:“你们还可以找什么材料,想办法让洗球池积起水?”基于这个关键性问题,孩子们的游戏得以持续。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还多次以同伴身份重构孩子的语言:“原来石头与石头之间有缝隙,水会流动,就会从缝隙里溜走。”以此来帮助幼儿提取关于石头和水的经验……
>>如何基于孩子的当前发展水平去支持呢?
在和一位同行聊天的过程中,园长接触到了读懂儿童观察评价软件系统,了解到COA观察评价法。在深入了解了系统的使用后,老师们开始每天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且将每一个领域的指标和该指标下的发展规律都熟记于胸,通过孩子当前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在某项能力上的发展阶段,并基于此进行适当的支持。当我们足够了解孩子当前所处的能力水平,足够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最近发展区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在游戏过程中支持其全面发展。
一篇优秀游戏案例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这样的“积累和沉淀”既来源于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又来源于儿童在游戏中真实的发展与学习,更来源于老师们孜孜不倦地观察与思考。
优秀的游戏案例只是一个呈现出来的结果,在这个结果背后,一定是老师对儿童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发现!共勉!
创作 | 蒋頔
编辑 | 蒋頔
审核 | 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