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课程决策是由课程研究者、专家和行政人员作出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规划和评价中来,也就是说教师没有参与课程设计的机会,幼儿教师仅仅是作为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事实上,幼儿园教师作为一线的实践工作者,她们拥有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幼儿课程,他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正因为如此,《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要成为积极的课程研究者、开发者、设计者。
《新纲要》(注:本文所使用的《新纲要》特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这也就是要求:幼儿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处的教育资源条件,根据所教幼儿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出适合本地、本园、本班具体幼儿群体、幼儿教师自己素质的课程。
为了让课程能更好适合本地、本园的教育资源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育素质情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就不能机械地照搬别人设计好的课程,因为别人设计好的课程方案只是适应设计者本人所处的教育资源条件和特定的幼儿群体的发展基础,而不一定适合每个地方的教育资源条件和幼儿群体的发展基础。为了使得幼儿园课程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位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利用别人提供的文本课程资源和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研发出适合本幼儿园、本班具体情况的“园本课程”。
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研发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发的课程,应该有利于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纲要》所提出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研发时,应该时刻牢记:幼儿园课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达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手段。所以在进行课程研发时,一定要明确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并且要根据教育目标来确定选择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保育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是幼儿园一切课程研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研发要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的,课程研发者不能任凭自己的兴趣或喜怒哀乐随意地进行所谓的课程研发,或放任幼儿,让幼儿任凭兴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二、课程研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内外的课程资源
课程研发,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特别是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课程资源包括:幼儿园环境、教育者、幼儿个体及群体、幼儿园环境、幼儿家庭、幼儿园所处社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课程文本资源。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和经验,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要注意经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必要性原则,要特别注意其教育的实效性,而不应将“走出幼儿园”当作一种时髦来追求,更不可将其当作幼儿园课程改革或现代与否的一种标志。另外,“走出幼儿园”,还注意教师的心承受力。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但要促进幼儿的发展,也要考虑幼儿教师的身心负担,不应无限地加重教师的负担。
在对课程“文本资源”的利用方面,也应注意根据本园、本班的具体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专业素质水平来具体处理,要善于整合各种课程“文本资源”,而不应机械地完全照搬别人制定好的具体课程实施方案。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课程方案,特别是没有最好的文本课程方案;世界上只有最适合你及你的教育对象的课程方案。
三、课程研发,要处理好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的关系
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各有优劣势。预成课程的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较强,如果课程设计得好的话,教育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幼儿的基本发展,尤其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其最大的问题是:课程设计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尤其是即时的兴趣、需要)有时不容易吻合,有时甚至出现课程实施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顾幼儿的兴趣,不能及时抓住偶发的教育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生成课程则充分考虑幼儿当前需要和兴趣,在幼儿当前的兴趣中生成课程,因而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学得更主动、更有效。生成课程的问题主要在于它的系统性不强,同时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较高。
在传统课程体系中,过分重视预成课程,而忽视生成课程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此,往往会出现,教师机械地按照“教案”预设的步骤去“教”而不顾幼儿的即时兴趣,所以时常出现课程实施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主张将两种课程融合,特别是将生成课程所蕴含的现代教育理念融合到预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去,以便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两种课程相辅相成,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整体教育效益。
既要尊重幼儿的自发兴趣,又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培养幼儿的兴趣。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否则,课程预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幼儿的兴趣,有的是幼儿自发形成的,有的则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培养起来的,也就是说,幼儿的兴趣不仅仅有自发产生的,也有教育者有意识地培养起来的。课程研发,要充分考虑幼儿自发的兴趣,即幼儿园课程要在一定程度上“追随”幼儿的自发兴趣,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感兴趣的并不一定都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要注意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只有那些有较大教育价值的、发展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另外,还应注意,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组织游戏化,通过给幼儿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任务,通过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功体验、通过幼儿教师对课程活动本身的饱满热情和浓厚兴趣等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和增强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课程价值的核心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只要牢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处理好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课程研发,要充分考虑幼儿发展所必需的关键经验
幼儿能学会的东西很多,对幼儿发展有意义的东西也很多,幼儿能学会的、对幼儿发展有意义的东西并不一定都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现在在许多幼儿园里出现了课程严重超载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好幼儿园”里,幼儿从早上7:30入园到旁晚18:30才能离园,幼儿在园里忙些什么呢?他们除了要应付上、下午的教育活动外,还得应付幼儿园和家长为他们选择的所谓兴趣班活动,如水墨画、简笔画、游泳、艺术体操、围棋、钢琴、英语、舞蹈、讲故事、珠心算、认字、书法等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会让他们的孩子每天忙碌于各种兴趣班,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而经济利益、社会“声誉”则是幼儿园对课程超载起推波助澜的作用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应该学的应该是对幼儿现在及其今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有哪些呢?这确实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弄不清楚,其后果可能有三:一是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持续有效地发展;三是使幼儿错失许多发展的关键机会,因而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弥补或较难弥补的损失,三是将一些“非关键经验”在“××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导引下被堂而皇之地列入幼儿园的课程,导致课程进一步的超载,如,有些幼儿园就将足球、乒乓球、踢踏舞等项目列入幼儿园的正式课程,还美其名为“足球特色课程”、“乒乓球特色课程”。
幼儿园课程超载,反映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在内)对幼儿阶段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还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中许多人认为只要幼儿能学会的,不管什么内容对幼儿都会“有用”的,加上幼儿园的有关政策法规对幼儿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幼儿园课程超载那就是必然的了。
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研究幼儿阶段到底必须掌握哪些关键的经验,只有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可能从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混乱局面中走出。
参考文献
[1]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冯晓霞.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J].早期教育,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