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即
关注我们
随着新版《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即将面世,“完整儿童”课程研发团队设立了课程实验园,针对新版《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的实施,进行新一轮的研修工作。
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了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操作材料的使用正是符合了指南评估的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学习的过程,以评促建,使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研修活动中,实验园展示了小班 “ 春天的宝贝 ” 、中班 “ 找芽苞苞 ”(原文请戳这里)、大班 “ 天气预报 ”(原文请戳这里)三个活动。
本期推文,我们将还原小班活动 “ 春天的宝贝 ” 研修现场。更多研修活动将在后面几期推文中陆续更新,请持续关注!
研修热点: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形式
● “ 春天的宝贝 ” 活动前,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环节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中寻找和发现春天,或动员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幼儿一同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春天,让幼儿用照片、图画等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为日后在集体前的分享活动,积累与春天有关的经验。
●“ 春天的宝贝 ” 活动时,教师可播放《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研发团队为新版课程量身定做的备课视频《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 春 –
●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分享自己发现的春天宝贝。幼儿在对春天进行了充分的探究后,表现出极强的表达欲:
“ 春天小草长出来了,长出了新的叶子。”
“ 长出了绿绿茶叶。”
“ 春天有黄色的油菜花、迎春花、小鸭子 。”
“ 春天有蓝蓝的天空,天气暖和起来了。”
“ 春天还有金色的金鱼、黑色的蝌蚪。 ”
……
●在幼儿分享的同时,作为参与其中的教师,可以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按照颜色的特征,将幼儿正在描述的春天宝贝,记录到大开本的 “ 春天颜色笔记本 ” 中。师幼在集体面前共同梳理的过程,可以促使幼儿直观感知配套课程的《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中 “ 春天颜色笔记本 ” 操作页的记录方式,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大开本 “ 春天颜色笔记本 ” –
●分类记录环节后,可以邀请部分幼儿根据 “ 春天颜色笔记本 ” 中的记录,分享宝贝的含义:红色的宝贝有哪些,黄色的宝贝有哪些,绿色的宝贝有哪些……想一想还有什么宝贝可以记录下来呢?这将引发幼儿继续思考,并对这个问题进行长期探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活动前的记录、活动时的同伴分享,尝试运用材料中按照颜色分类的记录方式,通过添画、粘贴等方法,继续丰富自己特有的“春天颜色笔记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讨论
春天的宝贝只有植物吗?
春天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植物了,但春天的宝贝绝不只有植物。
在这次分享活动中,除了植物,幼儿提到 “ 黑黑的小蝌蚪 ” “ 黄色的小鸭子 ” “ 蓝蓝的天空 ” …… 前期的探索支持了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幼儿的认知也因同伴间的分享而不断提升:从关注春天的植物变化,到动物的变化,甚至是天气、气候的变化。
研修热点: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项目化
推进的可能性
“ 春天颜色笔记本 ” 的制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可以不断丰富其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一个展览 , 供幼儿欣赏和感受春天的特点,幼儿也可以在相互欣赏 “ 春天颜色笔记本 ” 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中的各种颜色产生兴趣:
“ 好像同一种颜色的宝贝,颜色也不是完全一样。”
“ 春天的色彩太丰富了,好像彩虹,怎么制作春天的彩虹呢?”
“ 为什么春天的郁金香会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呢?”
……
教师可鼓励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思考可以使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阅读相关的绘本,或参观植物园等方法)。此外,还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继续生成与颜色有关的低结构活动,如在玩色和涂鸦的过程中探究如何调出不同的颜色;利用收集到的宝贝,制作 “ 春天的彩虹 ”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对颜色的感知更加充分,有助于之后能更好地进行艺术表达。
小班幼儿喜欢收集各种小东西,除了“春天颜色笔记本”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创设 “ 春天博物馆 ” ,提供小瓶子、小箱子等容器,供幼儿整理收纳不断收集到的宝贝,允许幼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宝贝进行整理收纳,根据幼儿的收集情况和意愿,可在一段时间后组织幼儿再次进行集体分享。
研修热点:
“ 春天颜色笔记本 ” 中
出现葡萄需要纠正吗 ?
幼儿在制作“春天颜色笔记本”时,可能会收集到其他季节的事物,比如夏天的葡萄。教师需要“纠正”幼儿类似的行为吗?
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的感知并不充分,加上当今农业科技的发展,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非当季的水果。当幼儿在收集春天宝贝的过程中,产生常识性错误时,教师没有必要过于强调 “ 葡萄不是春天的宝贝 ”,同时尽量避免对幼儿进行类似的科学常识性知识的灌输。幼儿不理解教师纠正的情况下,自然无法正确建构这部分相应的知识体系。
幼儿园时期的科学探究活动,重在培养幼儿感知、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而非学习准确的科学概念或得出唯一的结论。教师应允许幼儿暂时保留成人看来不科学的观点,当幼儿经历了各个季节对应的主题活动,充分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后,相信他们自然会对每个季节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往期推荐
【研修现场】大班下 “天气预报”
【研修现场】中班下 “找芽苞苞”
扫码关注 | 波比幼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