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编写组在实验园展开了第六次研修活动。幼儿园教师展示了“沙滩上的棒冰”(小班下)、“我的运动我做主”(中班下)、“装糖果”(大班下)三个活动。之后,编写组与执教教师展开了讨论。本次讨论的关键词为“效率”: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幼儿的学习收益达到最高,是需要教师去思考的。
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能力的要求是随着环节的展开而逐步提升的:导入环节连接着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过渡到活动情境;展开环节依托活动材料,拆解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顺新旧经验区间逐级跃升的关系;结束环节对幼儿经验做验证,确立经验巩固的着力点。
(小班下“沙滩上的棒冰”)
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事先了解幼儿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倘若幼儿前期经验不足,教师就应该在该活动开展前,适当地在日常活动中组织相关的低结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一来,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就能避免出现在导入环节中花费大量时间去铺垫的情况,就能更加突出活动的重点环节,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以中班活动“我的运动我做主”为例,导入环节包括让幼儿利用实物(桌椅)进行有规律摆放,转化为在运动过程(攀爬桌椅)中发现动作的出现规律。而此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利用动作设计新的模式,由于幼儿在活动开展前游戏不够充分,以致于导入环节时幼儿的关注点完全在于桌椅游戏本身,以致于后面的重点环节无法顺利展开。
(中班下“我的运动我做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从幼儿的经验准备入手,在一日生活中观察记录幼儿游戏过程中与活动核心经验相关的表现。针对“我的运动我做主”活动,教师可在幼儿平时自主进行桌椅游戏时,以观察记录者的身份抓拍幼儿出现的动作模式,并对这些动作模式进行归类整理,留存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播放,帮助幼儿发现游戏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模式。
(中班下“我的运动我做主”)
但即便教师事前已帮幼儿做过前期经验准备,在活动展开环节仍要随时留意幼儿的表现,及时根据活动重点调整活动设计。如,在“装糖果”活动开展前,教师已于本周提前投放了相关材料,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但从活动现场来看,尽管绝大多数幼儿能熟练唱数“2、4、6、8、10……”但在实物操作时,幼儿仍不能很好地手口一致地按群计数。对此,大班教师进行了反思,并得出了结论:活动前,教师投放的只是若干画有两颗糖果的图片而非实物(这里投放的材料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各种小物品),人为屏蔽了实物多种特征带来的干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受实物多种特征干扰,没能提炼出两个两个数的主要意图。而幼儿只有在实物操作中,通过用手去两颗两颗拨弄并数数,才能逐步摒除实物的干扰特征,提炼出“两个两个数”的核心,才能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吸收,这也为之后“十个十个数”铺垫了经验。
(大班下“装糖果”)
(幼儿尝试十个十个数“糖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好一个观察记录者,将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与学习活动相结合,并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学习活动的重点,做好前期准备,通过有效的、策略化的手段,提高集体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收益,使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感谢每一位幼儿教育专家、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