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 王寒雪 王芳 付思佳
在大班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中,在在带来了绘本《跑跑镇》并放在了图书区,平日里略显冷清的图书区因为这本书而热闹了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围着它,一边看一边发出笑声。孩子们都被故事里出其不意的“碰撞”吸引,期待着下一页的内容能验证自己的猜测。
伯阳:老奶奶和扫把可以变成什么呢?
屹宸:我觉得是老奶奶拄着拐杖吧!
伯阳:(翻开书)哇!是个巫婆!太神奇了!
启镇:海豚和小女孩碰撞之后居然变成了美人鱼!我怎么没想到呢!
天佑:馒头和肉丸碰撞在一起我还以为会变成烧麦呢,我最喜欢吃烧麦!
优优:烧麦是馒头和大米在一起。
《跑跑镇》是一本富有创意的游戏书,整本书充满了创意和趣味,画面简洁,具有视觉冲击力,跟着“哒哒哒”的脚步声,两个不相关的事物相互“碰撞”,变成一个“新”事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跑跑镇》中故事的角色、画面形象吸引着幼儿;跑跑镇中的居民是幼儿较为熟悉的动物、事物;碰撞后产生的新事物也是幼儿能够认同和接受的;故事中文字简洁明了,固定句式“XX哒哒哒,XX哒哒哒,咣,变成XX”幼儿容易习得并运用。
这些鲜明的特征使得孩子们对《跑跑镇》爱不释手,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借助《跑跑镇》的故事,激发幼儿的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现“碰撞”规律,尝试延伸
发现幼儿对《跑跑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后,我决定将这本书介绍给所有小朋友,让小朋友们在深入阅读中感受想象、猜测、验证,继而恍然大悟的乐趣。深入阅读绘本时,孩子们依然有着极高的热情,但是与初次阅读时的兴奋好奇不同,这次孩子们开始更加关注两个互相碰撞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当读到“猫和老鹰在一起会变成猫头鹰”的时候,孩子们发现猫和老鹰会变成猫头鹰是因为他们有一样的“字”。我支持孩子们继续联想,于是问道:“你还能想到类似的吗?”辰辰说:“熊哒哒哒,猫哒哒哒,咣!熊猫!”虫虫听后有了不同的意见,说:“猫头鹰是有猫的脸和身体,有鹰的翅膀、爪子,结合在一起就是猫头鹰了。”原来,它们不仅有一样的“字”,还有相似的身体部位呢。
当读到“黑熊哒哒哒,北极熊哒哒哒,咣!撞出了一只大熊猫”时,洋洋说:“黑熊和白色的北极熊组合在一起,就是又有黑又有白的大熊猫啦!”我追问:“这与刚才的猫头鹰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发现,这次的碰撞不仅是相似的身体部位的组合,还加上了颜色的碰撞与组合。当读到“红宝石哒哒哒,苹果哒哒哒,咣!撞出了一颗石榴”时,孩子们发现,这次的碰撞除了有外形、颜色的组合,还有更深层次的融合。当读到“黄色哒哒哒,蓝色哒哒哒,咣!撞出了一片绿色”时,孩子们发现这是“黄色”和“蓝色”融合在一起变成的新颜色。
原来《跑跑镇》的故事中,有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有两种类似形象组合在一起,如外形组合、颜色组合,还有两种完全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发生碰撞,新产生的事物同时将它们的典型特征体现出来。通过归纳总结,孩子们对《跑跑镇》中事物组合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开始主动地对故事进行联想和创造了。比如,“馒头和肉丸碰碰碰,除了变成肉包子以外,还能变成饺子呢”,孩子们已具备了创造性地开展“碰撞”游戏的能力,可以尝试让幼儿进行更多的创造和表达。
创编语言游戏,扩展阅读经验
游戏一:抽一抽,说一说
随后,教师将绘本中出现的、生活中的事物的图片打印出来,投放在区域中,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继续创编跑跑镇的故事。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游戏玩法:两名幼儿进行计分比赛,幼儿以猜拳的方式决定谁能抽取卡片,然后分析两张卡片上的内容,思考两者相撞会变化出什么事物,并用绘本中的语言“……哒哒哒,……哒哒哒,咣!……”表达出来。比如,“小木棒哒哒哒,棉花哒哒哒,咣!棉花糖!”如果抽到卡片者没有将两者结合变成新事物,此局不得分。以此类推,得分多者获胜。
不出老师们所料,孩子们对这个材料很感兴趣,很多孩子都参与了进来。随着对游戏越来越熟悉,孩子们还升级了玩法:两位幼儿进行游戏,一位幼儿根据抽到的两张卡片内容做动作,另外一位幼儿来猜测,这不仅要求表演的幼儿要用动作准确表现出卡片内容,负责猜测的幼儿还要通过观察推测出所表演的动物,并组合创造出新事物。这游戏的难度系数着实不小,但他们玩得不亦乐乎。
游戏二:《跑跑镇》新编
孩子们对《跑跑镇》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也不满足于已有的故事内容和游戏的玩法,开始有更多的表达。一天,多多在洗手的时候,突然自言自语地说:“水哒哒哒,橙子哒哒哒,咣!橙汁!”其他的小朋友听后也开始接着说了起来:“水哒哒哒,大米哒哒哒,咣!大米粥!”观察到幼儿自发的故事创编,我们在区域中提供了更多图片,供他们进行自主选择“碰撞”。
玩过几天后,幼儿不再满足于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图片,开始自己动手绘制新图片,和同伴自主创编游戏。
佑临:玉米哒哒哒,炸弹哒哒哒,咣!爆米花!
厚琦:小甲虫哒哒哒,灯泡哒哒哒,咣!萤火虫!
盈缇:风车哒哒哒,车厢哒哒哒,咣!摩天轮!
子墨:糖果哒哒哒,木棍哒哒哒,咣!棒棒糖!
接着,他们模仿起新学会的词语接龙游戏,又开展了《跑跑镇》碰撞接龙游戏。
朱紫溪:水哒哒哒,米哒哒哒,咣!米饭!
张又雨:米饭哒哒哒,海苔哒哒哒,咣!饭团!
吴佳同:饭团哒哒哒,鸡蛋哒哒哒,咣!蛋炒饭!
……
游戏三:汉字对对碰
生活中的“碰撞”无处不在,除了故事中的“碰撞”外,幼儿还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碰撞”后的产物,比如汉字。一次,咿朵从明月的椅子边上路过时,突然眼睛一亮,指着“明”字说:“日哒哒哒,月哒哒哒,咣!明!”这一发现让孩子们惊喜万分,纷纷开始找自己认识的字。
英杰:两个“人”字,组合在一起是赵从笑的“从”字!
佳雨:我姓“吴”,是“口天吴”的“吴”!口哒哒哒,天哒哒哒,咣!变成“吴”!
雨恒:我姓“贾”!西哒哒哒,贝哒哒哒,咣!变成“贾”!
木辰:我姓“李”,木子李!木哒哒哒,子哒哒哒,咣!变成“李”!
看到孩子们的兴趣延伸到了汉字的“碰撞”,我们认真分析了班级幼儿前识字的核心经验和发展水平,计划从幼儿常见和熟悉的汉字入手,将汉字部件融入到《跑跑镇》的故事中,利用汉字部件开展碰撞游戏。随后,我们和孩子们对什么样的汉字适合玩《跑跑镇》游戏进行了讨论。
皓宸:我觉得这个汉字能拆开,就可以玩。
惠涵:我觉得必须是我们认识的字,有的字拆开了不认识。
瑞希:你看我的‘关’字就不适合玩这个游戏,拆开了大家都不认识了。
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些孩子还发现有些字是上下拆开的,有些字是左右拆开的。此时,我对孩子们说:“要不,我们试试用我们认识的,还有小朋友名字中一些常见的字来玩游戏,怎么样?”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起找到了“张”“李”“孙”“贾”“吴”“明”“天”“三”“大”等汉字,在“碰撞”中感受汉字组合的乐趣。
借助《跑跑镇》绘本开展语言游戏的思考
绘本《跑跑镇》借助幽默夸张的想象,以“碰撞”的趣味情节,连接起很多事物,充满了吸引力。在深入阅读“跑跑镇”故事后,孩子们感知到故事背后所描述的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从绘本中的碰撞联想到生活中所有事物间的碰撞,由此引发了《跑跑镇》系列语言游戏。
对幼儿兴趣的尊重是生成语言游戏的前提。《跑跑镇》系列语言游戏是在对绘本本身进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幼儿阅读中表现的兴趣和需要生成的游戏。游戏并未脱离绘本本身,而是借助绘本,引导幼儿对绘本的“碰撞逻辑”进行分析后生成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本质上与绘本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绘本阅读生成了游戏,游戏活动又延展了绘本阅读经验,使得阅读和游戏互相促进。
教师的支持是游戏不断拓展的重要保证。在围绕绘本创编语言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考虑了游戏玩法的难易程度与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性,在《跑跑镇》系列语言游戏中,游戏难度是层层递进的,由最开始的卡片碰撞游戏,到创编游戏和《跑跑镇》接龙游戏,最后又结合“前识字”中对汉字部件结构认识的目标进行深入的拓展,使幼儿能够基于《跑跑镇》提供的“碰撞”形式和逻辑,形成“绘本阅读经验——链接生活经验——发掘汉字特点”的逐层迁移和推进,在有趣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获得阅读经验、语言能力、阅读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时的表现的分析极为重要,注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投放相关材料,帮助幼儿将绘本中的经验进行迁移,鼓励幼儿用多元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创想,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
本文为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儿童绘本的文化教育功能研究”(编号SZ201910028014)实践成果,由项目负责人刘晓晔指导完成。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3年第2-3期
实习编辑:杨慧杰
微信制作:李 杰
微信审核:李 原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