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结构并会随律动游戏的基础上,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
3.在闯关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图谱、音乐课件
3.铃鼓、三角铁、响板各6个,大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随乐律动《超级玛丽》,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二、阅读图谱,熟悉图谱内容。
1.阅读图谱,说说“刚刚游戏的路径”。
走走走走、跳跳→看见小乌龟静止不动→走走走走、跳跳→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放鞭炮
2. 解读“遇到乌龟不能动”的原因,为演奏时的休止做准备。
3. 分组进行动作表演。
三、探索配器。
讨论“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部分用什么乐器。(铃鼓)
四、 演奏“玛丽波尔卡”。
1.分乐器练习。
2.教师指挥,幼儿合奏。(根据幼儿演奏情况用“玛丽音乐”来判定成功与失败。演奏两遍后加入一个大鼓)
3.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五、延伸活动
到中班表演节奏乐《玛丽波尔卡》。
听课指导:
1. 活动主题选择充满游戏性,活动过程从身体律动入手,再到节奏,符合幼儿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学习规律,也遵循了节奏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2. 音乐活动的基本是音乐,但是整个活动没有一次对音乐的欣赏和感知,教师的指挥和指导是完全追求演奏的准确性,幼儿的演奏也是在机械性地操作。透过节奏活动所表现的音乐情趣完全没有。应该在阅读图谱时关注音乐与游戏的衔接,关注节奏与音乐的吻合,节奏声音的强弱、快慢都应该与音乐相关联。
3. 节奏活动中运用图谱,目的有两点:一是变抽象的节奏为可见的节奏符合,帮助孩子们了解和记忆演奏的方法。二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图谱中有帮助幼儿带着游戏情趣的图片认读,有指导幼儿有效演奏的节奏符号。图谱很重要,但是其中出现的音乐知识的问题(小节线没有、重复记号没有,终止线没有,休止部分出现四分音符的节奏符合)是不应该的。图片和节奏符号是两个层次的符号,应该一行是图片,下一行是节奏符合,不能混在一起,模糊孩子们的认识。运用图谱,不仅仅是教师指挥的工具,主要是给孩子们看的指示工具。因此,阅读图谱时,应该让孩子们来解读,并看着图谱进行练习。
4. 节奏活动难以开展是因为每个孩子手中都有能发出声音的乐器,演奏时的合作和乐器的拿放都是需要建立在演奏规则之上的。这个活动中,教师忽略了手势所起的规则培养,而是不断的用语言和压制来统一规则,教师累,孩子们更是不尽兴。这方面问题也是日常节奏活动中老师们常常出现的问题。节奏活动常规是要和孩子们共同商议而建立的手势指令,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的规则建立,为每一次的节奏活动的有效和愉快演奏打下良好基础。
觉得不错,请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