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混龄晨练活动是指在户外进行的,打破全园幼儿年龄与班级界限,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多种形式穿插、多种内容呈现、多种材料组合、多种模式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晨间锻炼活动。户外混龄晨练活动能让年龄层次不同的幼儿在晨练运动中进行紧密的合作互动,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增强晨练活动的社会化水平,让晨练类型更加丰富多样,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的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平台。
我园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处在城郊接合的新城发展区域。部分家长对幼儿过度保护,幼儿缺乏有效的体能锻炼,语言表达和合作交往能力等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部分家庭的生活作息相对不规律,家长和幼儿起床时间较晚。基于此,我园在健康教育特色研究的基础上,着力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的研究,一方面以有趣的晨练活动吸引幼儿按时来园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以科学的教育研究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一、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的实施
我园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统筹准备阶段、实施开展阶段及梳理提升阶段。
1.统筹准备阶段
我园教师根据园所的实际空间布局、开展晨练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现有材料的汇总分析等,确定幼儿园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的组织形式、区域设置、材料投放、人员安排四大方面的内容,为开展幼儿园户外混龄晨练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园所户外活动场地集中分布在教学楼前坪区域,为更好地保障幼儿活动安全,让幼儿全面参与晨练,我园采取主题式与分区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班级全体早班教师共同参与幼儿晨练活动的组织并有序分布在活动场地内,维持活动安全及秩序,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与指导。教师还整理了园所现有器械材料,根据活动分区梳理、制作了各区域材料投放表,材料投放表随材料的丰富与新增及时更新。
2.实施开展阶段
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园制定了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结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园实际情况,我园户外混龄晨练活动分为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和分区式混龄晨练活动。
(1)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
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是指围绕某个主题,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宗旨而开展的晨练活动。如“小士兵炸碉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品质,学习先辈们不怕困难的精神。
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规则。以“小士兵炸碉堡”活动为例。活动前,全体幼儿分成男女两大阵营,男孩集中分布在幼儿园彩虹跑道区域,女孩集中分布在滑滑梯区域。幼儿自主选择自己的游戏角色:一种是作战兵,负责投放炸弹;一种是工程兵,负责炸弹等武器的运输补给。负责作战工作的士兵一次拿取一枚炸弹,穿越层层障碍后抛出手中的炸弹投向“碉堡”区域。只有身穿“防炸马甲”的工程兵才能进入“碉堡”区域,其他士兵一律不进入该区域。
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的指导要点。①明确角色分工。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提醒幼儿明确自身扮演角色的任务,教师应尽可能以游戏同伴的身份介入指导。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游戏情境及发展使用适当的动作或语言推动游戏发展。如当女士兵闯入男士兵的阵地去捡炸弹时,教师可以请男士兵去提醒女士兵回到自己的阵地,或者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在女士兵作战区域内大声呼喊:“请你快回来,这边才是我们的阵地,我们需要你!”
②实行动态管理。由于幼儿晨练的路线具有不确定性,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危险系数较高,因此,教师要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当小士兵扔完炸弹不躲闪,站在原地被对方攻击,存在危险时,教师需及时指导:“这位小士兵,快去拿炸弹,不然对方要把你打倒了,快点快点!”
③及时增减材料。开展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如人多材料少、材料未使用等情况,教师需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的作用。如在“小士兵炸碉堡”活动中,当炸弹全被扔进碉堡,游戏受到影响时,教师可在双方的阵地各投放两辆小推车帮助工程兵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炸弹补给速度,推动游戏持续发展。
(2)分区式混龄晨练活动
晨练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为进一步了解全体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晨练活动内容,我园组织全园幼儿开展了一次体质测试。测试生成了幼儿个人、班级、园所三个层面的数据分析报告,我园对幼儿个体及整体的运动发展情况都有所了解。分析幼儿整体数据,我们认为应充分利用材料,在晨间活动、体能大循环等非教学活动中对发展较弱的单项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为了促进幼儿各项体育技能的发展,全面提升幼儿的身心素质,我们开展了分区式混龄晨练活动。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安全出发,以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为基础,我们利用有限的场地,运用多种器械组合,创设平衡区、钻爬区、跑跳区、冲刺区、投掷区五个区域,将材料呈“s”型投放至整个操场。幼儿按照由慢到快、由静到动的活动轨迹,从起点开始晨练活动。
分区式混龄晨练活动的规则。幼儿以园门口为起点,按照“s”型路线开始晨练。幼儿进入每个区都需要遵守该区域的规则。在排队等待时,幼儿可以选择较短的队伍排队,但不能逆向奔跑或在五个区域中间随意穿梭,只有通过冲刺阶段的幼儿才能够进行最后的投掷,投掷完后幼儿再返回起点开始游戏。
分区式混龄晨练活动的指导要点。①合理设置活动区域,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针对分区式混龄晨练活动的特点,我们设置合理的活动区域,每个班请3~5名幼儿参与材料投放,师幼共同商讨可利用的材料及如何摆放的问题。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投放功能多样、种类多样、有层次的材料,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幼儿能探索、敢体验、促发展的环境。我们通过增加幼儿与环境、材料、教师互动的机会,促进幼儿对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的感知和体验。
②教师检查设施,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幼儿安全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晨练前,教师必须全面检查器材的安全性,排除所有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晨练活动。
③实行区域负责。每个区至少分配一名教师观察与指导,危险系数较高的地方则增派一名教师,其他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游戏。
④利用多种方式介入指导。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教师应当进行指导。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介入指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当幼儿破坏物品时,教师需要及时制止;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也要给予指导。总之,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介入指导。如入园高峰期,排在起点的队伍较长,此时教师可以说:“我是晨练活动小交警,现在起点人较多,请后面的小朋友前往中间的钻爬区开始游戏,前面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你们哦!”
3.梳理提升阶段
每次晨练结束后,教师会利用餐前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对晨练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师幼共同梳理、分享活动中收获的经验与快乐,探讨并解决出现的困难或问题,讨论下一次晨练活动的主题、材料投放、活动规则等,提升幼儿在晨练活动中的参与度,激发幼儿对下一次晨练活动的兴趣。
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推进,教师遇到了不少困难,也产生了很多疑惑,我园适时组织教师开展“幼儿园户外混龄晨练活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讨活动,针对主题式混龄晨练活动和分区式混龄晨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其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优化幼儿园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的策略。如教师提出幼儿穿凉鞋或皮鞋参与活动,幼儿由于对活动场地不熟悉,在场地内乱窜等。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提出班级可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规范幼儿参与活动的着装。为避免幼儿因不熟悉场地布置而乱窜的现象,各班可提前在班级群内发布场地实景照片或解说视频,帮助幼儿提前了解晨练内容和规则。
▍二、实施户外混龄晨练活动的思考
1.科学制订晨练计划,合理把控运动强度
晨练活动的顺利开展依托于科学适宜的活动计划。在进行幼儿园晨练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及幼儿能力与发展水平,制订严谨的晨练活动计划。因晨练活动是在幼儿早餐前进行的,为保证幼儿活动后能正常食用早餐,教师应注意把控活动中幼儿运动的强度,以免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影响幼儿早餐进食。
2.科学规划活动场地,提供多样化活动材料
户外混龄晨练活动是针对幼儿园全体幼儿开展的,幼儿人数多而场地有限,为保证幼儿能充分参与活动,科学规划活动场地至关重要。同时,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与材料,可能导致幼儿活动积极性降低,多样化的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也能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注重幼儿活动安全,及时做好生活护理
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应时刻放在首位。在组织和投放活动材料前,教师应对活动场地及材料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教师在活动区域内的站位,确保幼儿的活动安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第一时间清点班级幼儿人数,检查幼儿的出汗情况,及时为出汗量较大的幼儿更换衣物,避免感冒,提醒幼儿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并注意用正确的方式饮水。
4.有效开展教研工作,持续推动活动开展
晨练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团队反复、深入的研讨与思考,活动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同步成长的过程。一次次的主题教研能帮助教师明确自身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也能让教师真正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更加科学地投放材料和进行活动设计,让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的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所发展。
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混龄晨练活动使幼儿、教师、家长三者都有一定的收获。对幼儿而言,户外混龄晨练活动模式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幼儿在活动中更加自由自主。通过参与活动,幼儿的基本动作及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身体的平衡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提高。对教师而言,把控活动过程的安全性、投放材料的科学性、介入指导的适宜性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家长而言,通过积极参与晨练活动,幼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焦虑,这有助于缓解家长的担忧情绪。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从活动中汲取科学的教育理念并珍视幼儿体育锻炼潜在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实现家园协同,共同助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原文刊发于《年轻人·幼师园地》2023年第4期。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白沙幼教集团。(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丨彭羡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