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领域
1、《指南》中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答: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3、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对幼儿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对于个体而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能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于社会来说,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环节,也体现出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4、健康领域中所包含的子领域?答:健康领域中包含身体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
5、健康领域中各子领域的发展目标?
答:(一)身心状况:
(1)具有健康的体态
(2)情绪安定愉快
(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二)动作发展: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成人应为幼儿提供怎样的生活环境?
答:(1)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物质环境,照顾好幼儿的日常生活,这直接关系到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2)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轻松、支持的心理社会环境,使幼儿感受到成人给予的尊重、理解、关爱和接纳,使幼儿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并形成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赖,这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7、幼儿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哪两方面入手?
答: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
(1)以幼儿身体素质为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
(2)有目的地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8、围绕幼儿运动中的安全,我们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1)幼儿运动的场地要开阔、平坦,并要有一定的弹性。
(2)幼儿的运动器材要牢固、安全、并适合于幼儿。
(3)幼儿的运动器材要定期检查,开展活动前也要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幼儿在运动前,成人要根据活动需要提出必要的安全要求,如上下滑梯时要有秩序,不推挤;荡秋千时手要握住两边的绳索。
(5)幼儿在运动过程中,成人要加强对幼儿的保护,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状况和行为表现,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根据幼儿的活动状况随时对运动器材、运动内容以及运动量进行调整,以适应幼儿活动的需要,防止幼儿受伤。
9、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脾气,不迁怒于人。
(2)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3)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4)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10、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染给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2)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
(3)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1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用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2)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语言领域
1、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什么(概念)?
答: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2、儿童语言的学习包括哪些内容?教师与家长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答: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还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的成长。
教师与家长需要关注的是,为幼儿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成人作为支持者也是平等的交流者与幼儿交往。成人应与儿童一起分享协作的学习过程,更应允许儿童通过不同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语言,在幼儿有需求的时候即使给予指导和帮助。
3、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子领域目标包含哪两个方面?子领域的目标有哪些内容?(P79)
答:口头语言——倾听与表达:(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书面语言——阅读与书写准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4、简述:子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的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的各年龄阶段典型表现(《指南》
3—4岁
1、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2、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
3、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4、能口齿清楚地说出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4—5岁
1、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基本会说普通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
3、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4、讲述比较连贯。
5—6岁
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2、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3、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4、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5、简述:子领域(二)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各年龄阶段典型表现(《指南》)
3—4岁
1、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2、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4—5岁
1、能大体讲述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
3、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5—6岁
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6、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成长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答: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图画书时,通过阅读与图画和文字符号互动,用口头语言来说说他们对于图画书内容的理解,获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应关系的认识,这样便逐渐成长起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7、简述:如何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
答: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应当是文学语言、美术语言和教育语言的有效结合,可以多维度地帮助幼儿在学习阅读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一本优秀的图画书,也为幼儿提供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统整学习和运用的机会。从多元阅读的角度看,幼儿园提供给幼儿阅读的图画书,还应当包含儿童故事图画书、儿童诗歌图画书、儿童散文图画书和儿童科学知识图画书。这些不同类型的图画书在阅读内容、价值观念、文体形式和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8、简述:幼儿早期阅读的关注点?
答: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需要在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口语词汇、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供机会让幼儿获得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经验,从而为进入小学的正式读写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选择适合幼儿阅读需要的学习内容,是当前我国幼儿园阅读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除了提倡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环境中学习阅读与文字互动之外,图画书是幼儿阅读学习的最为合适的内容,因此选择高质量的图画书并构建成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每一位教师开展早期阅读教育语言的有效结合。
9、在阅读中儿童需要学习的阅读观察经验有哪些方面?
答:(1)学习观察图画书的关键画面形象,能够从中发现人物、动作、背景
(2)学习观察图画书关键情景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
(3)学习观察关键细节表情,能敏锐地观察图画书中的细节
10、简述:前阅读、前书写准备和“防止与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关系?
答:3-8岁时儿童学习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关键期,在培养幼儿口语交流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做好书面语言学习准备。
《指南》对3-6岁儿童书面语言与发展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1)阅读兴趣习惯的目标要求。在与图书的互动过程中,幼儿可以理解书面语言的价值意义,建立起热爱阅读的情感动机,为成为为一个好的阅读者做的必要准备。
(2)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要求。早期的阅读理解经验将为未来的阅读理解能力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3)早期书写行为的目标要求。通过使用多种方式表现的“非正规”的文字书写,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和巩固纸笔互动的经验,感知文字组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并熟悉书面文字字形,有效地提高儿童早期书面语言准备水平。
11、论述:分析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谈从哪些方面入手,关注与促进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
答:(1)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我们较为关注每周不超过两小时的语言教育,而轻视了对幼儿来说每天每时都会存在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儿童需要有很多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在真实而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幼儿语言教育决不能忽视这些日常的、渗透的环节。
(2)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①在活动中学习语言;②在游戏中学习语言;③在创造中学习语言。
(3)关注高质量的早期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读写准备。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建立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时期,口语发展水平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社会领域:
1、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何特点?成人在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上应注意什么?
(1)幼儿的社会性主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
(2)成人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2、《指南》中社会领域包括哪两条大目标?大目标又包括了哪些子目标?
(一)人际交往
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
(二)社会适应
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友好的与同伴相处?
(1)结合具体的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比如:引导幼儿扮演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当发生矛盾时,知道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的方式解决;幼儿园为幼儿提供集体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做到关心尊重他人?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
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科学领域
1、说说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探究、数学认知的基本含义?
答:儿童对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并形成解释的过程可以称之为儿童的“科学探究”,儿童基于对自然环境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的对其逻辑关系的理解可以称之为“数学认知”。
2、科学探究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一)科学探究:(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哪七个环节?
答: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基本环节。
4、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内容?
答: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和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幼儿科学活动会发生在哪些区域?
答:幼儿科学活动发生比较多的区域是专门的科学发现区、自然角和种植园,也发生在一些相关的区域,如美工区、沙水区和建构区等。
6、数学认知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7、儿童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手段来表征对数的理解?
答:手势动作、实物、绘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征对数的理解。
8、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的内涵有哪些?
答: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的内涵很丰富,除了其他的形状、空间、分类、排序、模式等数学内容,还可以注意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广泛兴趣、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表征能力、数学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9、目前常用的学习故事(即过程性评价)一般包括哪三个部分?(P146)
答:目前常用的学习故事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观察(发生了什么——儿童实际行为和情境描述)
(2)评价(学习什么——解读、评价儿童的学习行为)
(3)下一步该怎么做(下一步)
在学习故事的三个环节中,第二个环节是难点,因为要准确解读和评价儿童的发展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
10、从哪三个方面创设情境来进行数学的情境性学习?
答: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创设情境:
(1)通过一日生活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
(2)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
(3)在活动区中创设情境性的学习机会
11、论述:“野外”考察活动的不同阶段可以进行哪些关键提问?(P125)
活动前的预想与讨论活动中的关键提问活动后的整理、分析与归纳
活动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这么想(依据)?
需要带哪些物品和工具?
怎样保存和带回你采集到的的“宝贝”?你找到的东西是什么?(识别物品)
你在哪儿找到的?它原来可能在什么地方?
(关注物品的来源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东西我们可以怎么分类?(分类活动)
为什么这样分?你是怎么想的?(关注分类标准)
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新发现?和你原来想的一样吗?为什么?
艺术领域
1、什么是艺术活动?其本体价值是什么?
答: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
审美价值是艺术活动的本体价值,艺术的其他价值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而发挥作用。
2、幼儿审美感受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
答:儿童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把自己的主观想象,附加于客观物体之上,将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东西视为有生命、有意识、有情感的存在,表现出“万物有灵”和“万物有情”的特点。
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3、什么是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有何特点?
答: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
艺术表现与创造的特点:(1)自发性——生来具有艺术潜能。
(2)稚拙感——表现出粗糙、不整齐、不平滑、不到位。
(3)超常规、独特,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有时不按照预想和计划来进行,而是根据构思不断调整,打破成人创作的条条框框。
4、如何对幼儿创作过程、创作结果进行评价?
答:在创作过程的评价上,可从幼儿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探索与操作,以及艺术活动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艺术创作结果的评价上,重点放在作品或表演上是否有对其个人来说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否有童心童趣,而不是“像不像”。
5、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哪两个领域?具体以哪两方面为发展目标?
答:(一)幼儿审美感受:(1)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的情感表现性。
(2)欣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达到一种自由和谐状态时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愉悦。
(二)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1)可视、可听的实在表现与创造。
(2)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
6、《指南》艺术领域有哪四条目标?其中三条都用了“喜欢”,强调了什么?
答:(一)感受与欣赏:(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其中三条都用了“喜欢”,强调了幼儿园艺术教育重在艺术兴趣的培养,而各年龄所列的典型表现,正是我们用以观察幼儿是否具有艺术兴趣的一些表现特征。一旦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强调了“技能”的时候,幼儿的兴趣就已经丧失了。
7、《指南》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模仿学习,鼓励怎样的模仿学习?
答:《指南》鼓励的是幼儿感受和体验基础上的自发模仿,这种模仿是个性化的,而用范画来让所有幼儿进行相同的临摹,这种被动式的模仿对幼儿的自我表现意义不大。
8、如何理解反对千篇一律的训练和又不能干预太多?
答:反对千篇一律的训练,那是在倡导个性化表现,并没有否认集体活动,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多给幼儿个别化的自由表现的机会,一方面在集体活动中鼓励个性化的表现。不做过多干预,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适当的指导,即“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也就是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
9、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核心要点是什么?
答:(1)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
(2)在审美体验中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不要将成人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幼儿。
(3)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10、论述:教师对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1)创设活动区环境,包括美工区、表演区等,投放丰富的材料和道具,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只需“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艺术活动可以和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可以让幼儿在科学探索、故事欣赏、社会活动、自然远足等其他领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手段将所感知的对象和体验自由地表现出来。
(3)提供真实的感知对象让幼儿进行模仿,如美术活动中的写生,即让幼儿画一样东西不是直接教他如何画,而是把这样东西放在他面前,让他自己画。
(4)组织幼儿体验各种艺术形式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幼儿容易理解的图画、照片、图书,组织观赏画展和表演等,让幼儿自由模仿。
(5)对幼儿自发表现的作品要进行陈列和展示,展示前要让幼儿解释自己的作品,陈列时把幼儿对作品的说明一同呈现,尽量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做选择性陈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