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指导
作者:刘春霞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5年04期
细心品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每次翻开首先看到的就是康领域,不难看出康领域对于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南》中写道:“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在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被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关于“动作发展”则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指南》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在日常活动中如何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如何做到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的经验和个体差异,并能够鼓励幼儿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如何扮演好积极支持者的角色。
在落实《指南》康领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为了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走、跑、跳、钻、爬、攀登等技能的有效活动形式。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要追求身娱乐,更要具有益智育德、促进发展个性等价值。那么,如何在《指南》的引领下开展好这些活动呢?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上。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自由地进行各种体育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伴,自由游戏,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为此,我园根据场地特点,合理利用空间,在有限的区域开设了13个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区,其中包括奔跑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跳跃区、坐位体前屈区、体能训练区、悬垂区、攀爬区、从高向下跳跃区、大型器械区、爬行区、纵跳触物区。
我们采用混龄的游戏方式,全体幼儿打破年龄班,混合在一起共同游戏。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对幼儿的自主活动给予鼓励、帮助和推进。所有教师分成几组,各自有负责的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指导,对孩子的活动进行保护。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挑战,他们要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大、中、小年龄班的发展目标,要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了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以下以的形式进行梳理总结。
实录1 “七彩小星星”
团团是一名新来的小朋友,对于户外区域体育游戏还很陌生,总是看到哪儿新鲜就玩到哪儿,而且玩了一半就跑了,只见她一会儿跑到平衡区,一会儿跑到跳跃区,去奔跑区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导致后面的小朋友差一点撞到她。她的眼神一直很茫然地到处看,好像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老师走过去问她:“团团,你想玩什么呀?”她回答:“不知道。”于是老师将她带到一边,告诉她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并强调在每个区域的游戏活动完成后,才可以到另一个区域进行游戏。每个区域活动结束时,可以得到负责该区域的老师奖励的小星星贴纸,每个区域的小星星颜色都不一样,在每个区域都玩一遍,就会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星星。她听了老师的话,点点头,再到每个区域游戏,都能坚持到最后。游戏结束后,还到老师身边展示了她的多彩小星星。
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及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帮助幼儿建立了取放玩具的常规,更换活动区域的常规,幼儿在的伴随下尽情地游戏。由于混龄式的区域体育活动与以往的班级集体活动不太一样,这便给各区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引导幼儿尽量可以兼顾每一个活动区,能在每个区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采取了贴小星星标志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幼儿到每个区域进行锻炼。最后活动结束后,本班教师通过看小星星,就可以统计本班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并建议和提醒部分幼儿今后的活动方向。
实录2 “大带小”
区域体育活动时,跳跃区的老师突然发现,在起点的孩子出现排队拥挤的现象,许多小朋友着急地喊:“哎呀,真慢,怎么这么挤呀!”循声望去,原来是小班幼儿然然正在跳跃区中活动,她的动作非常慢,一点一点往前跳过障碍,导致后面中大班的幼儿着急地催着她。老师走过去先对后面的小朋友说:“前面有一个小妹妹,她跳障碍的动作还不太熟练,大哥哥大姐姐别着急,稍微等她一下。如果愿意,你们可以先看看别的人少的活动区,玩完一遍再回来也可以。”有几位大哥哥大姐姐去选择了别的活动区。老师接着针对然然继续指导,指导她正确的跳跃方法,并请她后面的大哥哥到她前面做示范,带着她。慢慢地,跟着大哥哥的节奏,她的速度也快起来。跳过去以后,然然还兴奋地回过头来说:“老师,你看我棒吗?”并高兴地追着前面的大哥哥边跑边说:“谢谢大哥哥!”
在这种混龄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大带小的情况。这样的大带小异龄交往活动,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大班孩子的接纳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让他们在关心弟妹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懂得榜样示范;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小班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到幼儿园就像快乐的家;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关爱的空间,营造了整个幼儿园的人文关怀环境。
除了年龄的差异,由于受先天、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即便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幼儿,身体条件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幼儿客观差异采取灵活的指导方式。比如.通过参与他们的游戏,发挥活跃幼儿的带头作用与影响力,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比赛,在玩的过程当中,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起他们的动力、热情与兴趣,使幼儿忘却彼此的技能差异,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运动技能,增进幼儿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缩短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也加深了师幼间的感情。
实录3 “我们来比赛”
每次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游戏时,孩子们总会有几个最喜欢去玩的活动区域,“小小坦克兵”就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区域之一。欣欣和牧言两个小朋友也很喜欢玩这个区域。两个小伙伴在排队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了起来:“欣欣,今天我肯定比你快,上次你先到终点,这次不会了,因为我有一个加快速度的好办法。”“我肯定也快,因为我也有好方法呀,像这样!”说着说着,两个人还比划起来。一会儿就到他们俩游戏了,当老师一声令下后,只见他们俩都奋力向前冲,跑得都很快,几乎同时冲到终点。两个人都兴奋地叫着:“耶耶,我最快!”
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在幼儿园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一起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以及互相评价,会使幼儿的社会性、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及自尊都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在创设户外体育区域过程中,我们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小竞赛形式的活动区域,比如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小小坦克兵”、“10米往返跑”、“看谁投的准”等游戏,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更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我们还会定期评选出“小能手”来鼓励幼儿,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实录4 “来挑战吧”
洋洋是个大班的女孩子,所有的活动区域都玩过几遍后,来到了投掷区域中,一下子把一筐的小球挨个投了出去,都砸到墙上面的小动物身上,然后转身对身边的同伴说:“这些都太容易了,我都能投准,哎,没意思。”随后笑着跑开了。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游戏的难度,并补充了有挑战性的游戏材料。看到这些变化,洋洋的眼睛都亮了,兴致勃勃地开始挑战新的游戏。
对于“喜新厌旧”的孩子,尤其是大班幼儿,当每个区域都玩过许多遍,基本动作都很娴熟了,他们就会因为缺少挑战性而感到厌倦。面对这类孩子,我们只有不断变换并丰富区域中的材料,同时要有不同难度的挑战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我们及时地为孩子们制作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例如,投掷区域的海绵宝宝、机器猫、小青蛙造型的直线投准等活动分别设置了标志物高低不同的位置,以供孩子进行自由选择;又如,跳跃区的障碍物,我们将原来的一个高度,调整为平行摆放的三个高度,并用鲜艳的颜色提示孩子们每个年龄班的小朋友可以选择对应颜色的高度跳跃,这样就是绝对安全的;但是再次跳跃时可以选择更高一级的难度进行尝试,这就满足了挑战欲望比较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孩子们的需求。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一物多玩,就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以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作者介绍:刘春霞,北京市海淀区恩济里幼儿园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指导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