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将改革重点放在了农村地区。
,,《通知》指出,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
五项举措让乡村教师“学得好”“用得上”
,,“国培计划”自2010年启动实施5年来,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基本实现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但是由于“国培计划”培训规模大、覆盖地区广、管理层级多、承担机构多、实施环节复杂等原因,项目实施中存在部分机构的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师实际,培训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同不够,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需要强化,县级教育部门管理责任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参训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改革工作重点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提升培训针对性。二是创新培训模式,推行集中面授、网络跟进研修与课堂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打造“干得好、用得上”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各地培训能力。四是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五是优化项目管理,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资源,实施协同申报,探索教师培训选学和学分管理,形成乡村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
,,改革后的“国培计划”,打破以往各项目相对独立实施的情况,一体设计项目,既“请出来”,又“送下去”;既进行短期培训,又进行长期研修;既培训骨干,又用好骨干。实施“置换脱产研修”,重点培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实现乡村名师培训乡村教师。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实现乡村教师“足不出校”接受高质量培训。实施“教师网络研修”,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实施“乡村教师访名校”,帮助老少边穷岛乡村教师走进东部及省会中心城市名校,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实施“乡村校园长培训”帮助乡村校园长提高治校能力和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本土教师培训团队
,,俗语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改革后的“国培计划”力图证明,本地的和尚不仅会念经,甚至念得比外来的更好,要让最了解乡村教育的本土专家培训乡村教师,确保培训接地气、有实效。
,,培训团队水平高低直接决定整个教师培训的质量。《通知》对各地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和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都提出了要求。比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家与本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比不低于1∶500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主要承担乡村教师培训的项目设计、课程研制、资源开发、巡回指导和绩效评价等工作,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6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主要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无论是哪个团队都要重点吸收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目的就是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从‘输血’走向‘造血’,真正提升各地培训能力。”教师工作司负责同志强调。
,,与此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省级培训专家团队和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管理机制,统一认定,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动态调整。“示范性项目”重点开展省级培训专家团队专项培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重点培训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
国培从“偶发、低效”走向“常态、高效”
,,培训重心下移了,相应的,培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要协同申报国培项目,联合立项,分工负责,协作推进。
,,一个县域内的教师培训网络就是这样形成的。“国培计划”的实施,有效整合了高等学校及区县优质资源,建立了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校本研修“偶发、低效”现状,让乡村教师自主选择最需要的培训,激发参训动力,形成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吴卫东感叹道:“我上世纪90年代在德国访学期间,亲眼看到他们的菜单式培训,由教育学院提供300个项目,全巴伐利亚州的老师们来选择。作为培训者,当时我就非常感慨,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有这样人性化的培训?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充分体现参训教师的意志,让他们选择?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让教师热爱、欢迎培训?没想到这个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