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端午节――提高孩子符号关系认知能力的游戏
符号关系认知能力是对符号关系的理解能力,最常见的符号关系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对符号关系的理解包括理解数的顺序、理解数之间的相邻关系等,这种对数关系的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符号关系认知能力发展不足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数学学习,导致孩子不能发现抽象信息之间的关系,学习中不能举一反三,推理能力比较差。
序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次序的自然数,对序数的理解是符号关系认知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为4岁左右的孩子设计了几个小游戏,引导孩子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理解序数,发展符号关系认知能力。
情境引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不但有杂技、歌唱等表演,还有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赛龙舟”。小朋友们快点一起去看热闹吧!
游戏1:歌唱表演
指导语:小鸟们正在动情地演唱,从左到右,他们排队的次序是什么样的呢?
(家长任意指一只小鸟)这只小鸟在从左到右的排序中,排第几位?
(家长任意指一只小鸟)这只小鸟在从右到左的排序中,排第几位?
哪个演员在从左到右的排序和从右到左的排序中,次序是相同的?
游戏玩法:1.家长指定图上的某只小鸟,引导孩子说出这只小鸟在队伍中的排序: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排在第几个。2.请孩子判断哪只小鸟在两种排序中的次序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通过游戏,家长要引导孩子理解:数不仅能表示事物的数量,还能表示事物的次序;可以从不同方向确定事物的排列顺序,如,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游戏2:杂技表演
指导语:蝴蝶正在空中吊绳上进行杂技表演呢。
(家长任意指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在从上到下的排序中,排第几位?
(家长任意指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在从下到上的排序中,排第几位?
哪只蝴蝶在从上到下的排序和从下到上的排序中,次序是相同的?
游戏玩法:1.家长指定图上的某只蝴蝶,引导孩子说出这只蝴蝶在队伍中的排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排在第几个。2.请孩子判断哪只蝴蝶在两种排序中的次序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家长可以指一只蝴蝶让孩子说出排在第几,也可以说出次序让孩子指出是哪只蝴蝶。在提出要求的时候,都要注意明确排序的方向: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
游戏3:点将
指导语: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点将的游戏吧。
(家长任意指一只熊猫)这只熊猫是第1,请你按顺时针的方向找到排在第3(第5)的熊猫。
(家长任意指一只熊猫)这只熊猫是第1,请你按逆时针的方向找到排在第4(第6)的熊猫。
游戏玩法:1.家长指定一个熊猫为“第1”,引导孩子按顺时针的方向找到家长提出的排列次序的熊猫。2.家长指定一个熊猫为“第1”,引导孩子按逆时针的方向找到家长提出的排列次序的熊猫。
温馨提示:这个游戏的难度有所提高,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理解顺时针和逆时针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判断熊猫的排列次序。如果孩子理解有困难,家长可以用手示意孩子朝哪个方向逐个数就可以了。家长可自行设计寻找的要求,反复进行。
游戏4:龙舟比赛
指导语:划龙舟比赛开始了。各队的小猴子们正在奋力划船。快到终点了,各队的名次也很明显了。你来公布一下吧。
每个队员都在奋力地划船,你能找到1号队从龙头到龙尾排在第5名的队员吗?请指出来。
4号队从龙尾到龙头排在第5名的又是哪个运动员?请指出来。
游戏玩法:1.家长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上的各队龙船,判断并说出各队的名次。2.教师随意发出指令,描述某个运动员所在的队和在队伍中的次序,孩子指出该名运动员。
温馨提示: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对排列次序指令的理解,找出某个队员。家长可以创编更多的指令,组织孩子反复进行,并引导孩子不断提高寻找的速度。
游戏中,孩子对指令的认真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提示孩子关注指令中的要素:①哪个队;②排序的方向,是从龙头到龙尾还是从龙尾到龙头;③排列的次序是“第几名”。孩子只有对这几个要素都清楚了,才能快速正确地找到答案。
家长可在生活中继续引导孩子关注和次序有关的事物和活动(如比赛、排队等),进行类似上面的活动,拓展孩子对序数的理解。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D�D中国人的端午节(大班)
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国人的端午节
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概况
一、有关背景:
1、课题来源: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快乐的端午节
纵观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了感知、操作、分类、思考、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在他们眼前、手中,所看到、做着的每一个都与“端午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可以不断或间断地从不同角度上探索、获得。抓住幼儿兴趣,把握教育契机。
一、内容来源。
端午节那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里,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粽子的味道,有的还悄悄地把鸭蛋带到幼儿园,互相比较谁的蛋美……。于是,端午节成了幼儿交谈的焦点,他们还向我提出了有关端午节的一系列问题,让我在一时之间也难以招架。心想与其一一解说,还不如设计一个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体验、寻求答案,也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
二、探究过程。
第一次活动:
主要环节有:
回忆端午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讲讲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欣赏端午节人的传说,表达自己的感受,画画端午节人们的活动等,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并要求: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但从幼儿的反应及画面来看,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很难体现,小朋友参与的机会及孩子们的兴趣点没能抓住。且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没有创设环境,如:布置一些端午节的图片、粽子、赛龙舟的图片或者一些芦苇叶、大米、让幼儿亲手包一包等,环节比较单一,活动下来效果不是太好。
第二次活动:
通过第一次活动情况,我们年级组对第二次活动及时作了调整。主要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在这环节中老师给幼儿讲了屈原的故事并介绍了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让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有个了解。
2、包粽子、吃粽子。活动中幼儿通过包粽子、吃粽子知道了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3、制作龙舟。这里让幼儿欣赏了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4、划龙舟。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5、活动延伸。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本次活动我们克服了上次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活动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制作龙舟、划龙舟大赛等活动让幼儿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端午节的乐趣。但也发现,幼儿的需要没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既然幼儿多粽子感兴趣,那么我们不妨把“粽子”作为重点,让幼儿来发现粽子的种类、包粽子的方法有哪些,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第三次活动:
我们年级组针对上次活动的情况对第三次活动作了设计,还利用了家长资源,主要是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幼儿观察粽子;知道了粽子有很多种;吃粽子,把吃粽子的感受用语言完整、流畅地与同伴交流;包粽子。请幼儿讲讲妈妈、奶奶的包粽子的方法。然后自己看图片,学习包粽子的方法,最后每位幼儿介绍自己包粽子的体会;(如怎么成功地包一个粽子,有没有想出其它的包粽子方法等等)然后把自己包的粽子送到厨房。在本次活动中,整体感觉是很流畅,各个环节都是在很自然、轻松的状态中进行着的, 通过活动,我们有以下体会:
1、师幼互动好。
在组织活动时,各环节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教师对孩子的启发引导方面把握的很好,切合幼儿的实际水平,让孩子敢说、敢做,探索欲强,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
2、幼儿参与活动情绪高。
在这次活动中,“包了粽子想吃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的情绪始终围绕着他们。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探索粽子的种类上,兴趣很高。他们观察的很投入,很仔细。以至于在幼儿这一环节中用了很长的时间。
3、活动效果好。
通常一个活动是否成功,活动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幼儿包粽子画看出,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包的粽子还比较好。
三、实施效果及评析:
本次活动是以“端午节”为基本材料而生成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之一,源于幼儿对生活中所熟悉的事情–“端午节”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为幼儿的好奇、兴趣而及时调整、修正、设计的活动。整个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适宜引导为主。活动采用让幼儿回忆、谈论端午节,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通过图片、出示实物、讨论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强化了对端午节的认识。幼儿对粽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通过看、尝、包、制作等活动,帮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在个人、小组、等不同环境中,进行操作活动,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操作、理解,将幼儿的学习地点还扩展到了家庭(如让幼儿回家向妈妈、奶奶学习包粽子的方法),体现了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和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学习方式的意识。
1、注重幼儿的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切让幼儿“活动”起来的条件,调动感官,促进各自发展。教师抛弃了经验主义以及一些文化传递理念的观念,渗透了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如从教到建构的转变。如在活动中,端午节人们的活动幼儿能自己体验到,而端午节的来历除非家长曾告诉过幼儿,不然他们从哪里获得这些概念呢?这里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生单向信息传递模式,采用让幼儿回忆、谈论端午节,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通过、出示实物、讨论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强化了对端午节的认识。通过尝粽子、包粽子等活动,让幼儿再次体验端午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注重教育的整合。
(1)教育内容的整合。
该活动的内容已涉及到了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和语言领域,把幼儿的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汲取各领域的经验。同时,由于内容和对象是从前次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幼儿比较熟悉,从幼儿的角度看它不仅不是一种全新的事物,而是身边的熟悉事物。而且“新活动”和“旧活动”都变成了“小步距”的新学习,幼儿既不会因为“新”而“疲劳”,又不会因为“旧”而“疲塌”,兴趣油然而生。正如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所说:幼儿在与较为熟悉(即不完全陌生)的对象相互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主动的学习。
(2)教育方式的整合。
有自由的谈话活动,有热烈的讨论活动,有愉快的郊游……。从谈话活动到品尝、制作活动,到绘画活动,无一不是幼儿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整合过程。这种做法的益处是,当教师有意识地向幼儿提供了发现和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玩、好奇、探索)的机会,就会使幼儿的自身发展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起幼儿的愉快情绪和继续活动家的愿望,从而得到了发展。
3、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纵观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了感知、操作、分类、思考、讨论、表达、创造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在他们眼前、手中,所看到、做着的每一个都与“端午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可以不断或间断地从不同角度或在不同层次上探索、获得,并不同程度地获得发展。瞧,有的孩子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有的孩子创作出了热烈欢快的图画。从每个子的表现中你会发现他们获得了许多,这绝对不是教师三言两语所能替代的。正因为教师没有作为 “讲述者”、知识的“传声筒 ”,幼儿才能学得如此轻松,收获如此丰厚。正因为注重了幼儿的活动和形式的多样化,才使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欣赏体验到了祖国民族文化的古、美、趣,获得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亲子游戏:跟孩子玩“联想”的游戏
跟孩子玩“联想”游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问孩子:“看到太阳,你会想到什么?”当孩子说出答案是“爸爸”时,再问孩子:“为什么?”也许孩子会说:“因为妈妈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阳啊!”或 “爸爸像太阳那么会流汗。”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先倾听接纳再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1、做数字的联想:如“1”想到竹竿、筷子、电线杆……“2”联想到白鹅、鸭子……“3 ”想到山、麦当劳……等。
联想的结合,从“甜甜圈”想到“小甜甜”……结合“甜甜圈”和“小甜甜”变成“小甜甜最喜欢吃甜甜圈”,从“甜甜圈”想到许多圆的东西。
2、数列的接力:从1数到20,用奇数接:1→3→5→7……用偶数接:2→4→6→8… …用5个一数:5→10→15→20……
3、动物排排看:四只脚的动物有牛→狗→羊→狮子……会飞的动物有鸟→蚊子→雁→鸽子……
4、记人名、称谓:爸爸叫陈龙安→妈妈叫钱秀梅→外公叫钱聚怀→外婆叫杨杏雅→阿姨叫钱剑秋→老师叫吴心若→……让孩子记人名、称谓,可以增强记忆力。
5、一笔接一笔:在地上摊开画纸,亲子共同用彩笔、颜料,一笔接一笔,合力创作。
6、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全家共同分享。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简单活动,旨在培养孩子表达流畅能力,父母还可以根据“思路流畅”的原则,自创更多的亲子游戏。
再加一个我自己做的转转盘游戏,这是我和臭小子玩6以内加减法时自己想的。就是减三个半径相差3CM的圆,用铁丝把圆心串到一起。以3为例,3有四种加法方式:1+2,2+1,0+3,3 。这样我就把这三个同心圆用笔分成四份,中间和最小圆写上数字3.第二稍大一点的圆贴的四个格里,分别贴上粘贴分别为1个,2个,3个另一个格不贴。让宝宝在大圆上粘贴上对应相加得小圆的数字3的小粘贴。然后可以把圆转开,看看啜一个格中圆和大圆粘贴数相加得多少就行了。 如5就分9个小格就行。
中班体育活动�D�D有趣的游戏(聂莉莉)
活动目标:
1、尝试多种方式的接力棒游戏。
2、体验迅速行动与耐力等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纸棒。
2、鼓、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抓小棒。
1、教师示范“抓小棒”:开始时,左右手交替,快速抓放小棒(小棒竖直状态)。渐渐地放慢速度,让幼儿看清楚左右手交替抓放的动作。
2、幼儿自己玩“抓小棒”。
3、幼儿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做小棒操:小棒小棒,胸前玩玩,一二一二;小棒小棒,下面玩玩,一二一二;小棒小棒,左边玩玩,一二一二;小棒小棒,右边玩玩,一二一二。
二、传小棒。
1、前后传小棒:幼儿分成4-6组,每组幼儿一个接一个(间距一手长)站立。听教师的信号(击鼓),从队首开始,一个接一个前后快速传接小棒。
2、左右传小棒:幼儿站成横队,从队首开始一个接一个快速传接小棒。
3、向下传小棒:从队首开始,幼儿两脚分开,向下弯腰,一个接一个快速地在两腿间传接小棒。
三、接力赛。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红黄蓝绿队四队,队首幼儿分别拿着红黄蓝绿队小棒。
2、听到击鼓声,队首幼儿立即跑出,先绕着障碍物跑动,接着跳过“小河”,到达终点处返回;再跳过小河,绕着障碍物跑动,到起点处将小棒传给第二个人,然后排到队尾。第二个人接过小棒开始出发。以全队先完成接力且落棒次数少数者为胜。
更多有关“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精彩内容,请关注20XX年专题――
水和冰的游戏
冰里的玩具
1、在室内把电池、钢珠、扣子、玻璃球放在冰块上。
2、观察一小时后的现象。
冰块手拉手
1、把三块冰叠放在一起。
2、将重物压在上面。
3、过一会儿怎样了呢?
冰遇到压力在零度以下也能溶解,但是压力消失时,由于温度低又立刻结成了冰。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冰块粘在一起,较重的物体陷进冰里较深的现象。
[游戏活动:适合端午节玩耍的游戏]
【游戏活动:适合端午节玩耍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