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
《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 · 第1151篇
8132字|阅读时间约16分钟
教师发展,发展思维比补充知识更重要。
反思性实践对于有思想的教师是尤为重要的。今天我们在李季湄教授的引领下一起来总结学前教育发展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是建立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信念之上的,因此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是在重新审视我们的学前教育。
首先,学前教育不是作为稀有的资源存在,而是要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组织机构而存在,由此幼儿园承担着社会文化教育的责任。
其次,学前教育从“以儿童为本”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理念的转变,教育既不是放任自流,完全追随儿童的脚步,也不是完美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因此我们应该朝着儿童发展方向而努力。
学前教育发展突出点在于幼儿园课程建构与教学发展,课程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载体,教学是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是检验教师专业性的过程。
如何从明确课程目标到明晰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这是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此,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做有思想的幼教人,做有文化品性的学前教育”而努力。
正文
01
我们改变了什么?
一是幼教界观念上、理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
二是幼教实践中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这些变化反映在许多基本意识上,如社会公平的意识、服务的意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意识、低成本的意识等。
1.社会公平意识
2.服务的意识
在20世纪90年代,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曾经影响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
书中他提到世界发展的三次浪潮: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知识经济社会变化着。
农业社会的知识形态主要是以种植为中心的知识,那时社会的中心关系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工业社会,社会中心关系是人和机器的关系,知识的形态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形态。
学校也可以说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工业社会的效率和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表明,中国当前正处于人类工业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还不是后期阶段。但是,很多知识经济社会的元素和理念已经影响了我们。
知识经济社会以信息、知识为主要知识形态,中心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3.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意识
如北京六一幼儿院在养成教育中通过“三个转变”很好地把价值引导和儿童的自主发展结合起来。
他们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价值引导,但又注重儿童快乐的学习;
他们不是强迫儿童被动接受,而是满足幼儿的需求;
他们把过去一日生活中消极的保护变成了积极的锻炼和培养。
在过去,幼儿睡觉抱奶瓶、抱自己的小被子是不容许的,但现在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内幼儿园允许孩子这么做。
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目标并没有变,幼儿园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4.低成本的意识
另一方面,“我们改变了什么”表现在教育实践的变化上。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和幼儿园联系密切的是幼儿园的课程范式和教学范式,这两方面我们真的都在变。
从课程范式来看:
尽管现在小学化的幼儿园还大量存在,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幼儿园的课程范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在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向社会建构中心课程转变。
02
我们还能改变什么?
(一) 做有思想的教师
1.思想和创造
(1) 教师要做有思想的人
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这样要求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提高到这样一个水平,那幼儿园教师就再也不是随便找一个人就可以替代的了。
如果用钱就能堆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话,那相当容易,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不可能用钱来堆砌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样。
创新型社会需要每一个成员作出超越自己的努力,但是很遗憾,在幼教界一种懒于思索的、跟风的现象很普遍,在文章中“自主创新”“机制创新”“创造性” 等概念满天飞,但很多是在玩概念。
(2) 发展课程意识
我经常问组织活动的教师:“这个班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式开展这个活动,你为什么认为是合适的?”
教师的回答常常是“教材上是这样的”“活动计划是这样的”。
我曾看到有的教师将为彼地彼民族幼儿准备的教案原封不动地搬到此地此民族来,全然不顾情况的变化,照章“表演”。
现在有些地方时兴借班上课,我毫不客气地反对,因为它化解了、解构了幼教的本质,即对儿童的深刻理解。我们不能迷信教材、教案,这些资源必须由课程意识来驾驭才能符合儿童的需要。
如果没有课程意识的指导,教学意识容易不恰当地追求功能的最大化,而课程意识追求的是功能的适宜化。
什么意思呢?很多人说能教儿童认识多少字、多少拼音,但这其实没有什么稀奇。
小学化幼教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不把这些符号学习功能放在儿童长远的整体的发展中来定位,而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功能最大化。
如果放到儿童整体发展的背景中,那就一定要保证孩子像孩子那样去学习,让他们有游戏的自由,有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能剥夺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
只让他们记这记那,是典型的没有课程意识的表现。
(3) 反思性实践精神
2.让读书成为习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是1995年联合国定下来的。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都是在这一天辞世的。
每到这一天,就像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他用读书来纪念这两位文学家。幼教界不少教师读书太少,不想读书,觉得读书没意思,或者缺乏读书方法。
读书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里引用南宋一位文学家的话,“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意思是,人饿的时候读书可以当肉吃,冷的时候读书可以当皮衣,孤寂的时候读书就像跟有思想的朋友对话,而幽忧时读书如享受优雅的音乐。
(二) 办有文化的幼教
市场化–幼教产业化?
教育的本质=产业的本质?
麦当劳化–教育文化是快餐?
规模与质量关系的阈限值?
低俗化–浮躁之风、拜金拜物思潮、无节制的名利观?
时尚化–教育是时尚? 大众传媒是指南?
(1) 教育的本质不能是功利性的,而应该是非功利性的。
产业的本质是利润,能与教育等同吗?如果不能,那我们有些做法,比如有些幼儿园自己就搞起了产业是不是合理呢?
麦当劳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作为一种快餐文化,它创造了一整套运作方式。麦当劳遍布全世界,拷贝不走样,因为它能够量化,能用统一的技术来保证全球连锁店产品的质量。
但是教育可以这样克隆吗?
教育能完全像烤面包一样统一时间和配方吗?
幼教能按这种快餐文化来运作吗?
现在有的好幼儿园办了我觉得过量的分园,也就是连锁园,分园规模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能再发展了?
大量的家长是冲着好幼儿园的质量才把孩子送进冠着好幼儿园名字的连锁园的,如果连锁园不能让幼儿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这不是欺骗社会、欺骗家长吗?
(2) 低俗文化正在侵蚀着幼儿教育。
媒体的有些形式不是说完全不好,但我们应当思考它们对教育是否适宜,而不能把它们当作指南一样地跟随。
有的幼儿园把选美、PK全部引入活动,教育活动像综艺节目一样追求热闹、轰动,而忽略了幼教更需要的是做一些很艰苦、很细致、很个别化的工作。
我走了几个地方都看到教师以“闯关”娱乐形式来组织语言、数学等活动。“闯关”游戏造成儿童极度兴奋,借用丽莲·凯茨的话说这并不等于学习兴趣。
我仔细观察了孩子,他们急不可待,因为闯关就是要快。虽然气氛非常热烈,但孩子们根本不可能思考问题,兴奋完全不指向学习本身,他们只想快闯关、快赢,简直就不能思考,连问个究竟的余地都没有,所以这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活动。
(3) 办有文化的幼教需要幼儿园搞好自己的文化建设。
一是要体现先进性
唱响主旋律,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二是要体现民族性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三是应有教育性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显现幼儿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全110集
【2】曾仕强:《家庭教育》全24集!
【4】《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全文,重磅发布!
【5】教育部丨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发育异常的自查手册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7】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只有常读和星标订阅号
1??打开公众号页面
2??点击右上角 ··· 按钮
3??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