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
小
衔
接
学前教育的责任
NEWS
文 | 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 柯小卫
本期《鹤琴之声》专栏以“幼小衔接”为主题,集中刊发各地“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 (以下简称“陈研会”)实践基地园所对“幼小衔接”开展的课题研究成果,其初衷有二:一 是本着儿童教育的精神与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阐释“幼小衔接”的价值、意义、观念,以 承担起儿童教育应负的责任;二是运用陈鹤琴的现代幼儿园学说,采取科学的态度探讨 “幼小衔接”的过程与方式,分享各地“陈研会”幼儿园开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和实践成果, 以引起人们对陈鹤琴教育学说应用性应有的重视。由于现行学校制度的局限性,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横亘着一条“沟堑”,从而将幼儿 发展过程以学龄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迥然各异的教学内容和形 式,造成了幼儿在“过渡期”的种种困难。许多幼儿园和家长受各种教育“成才”理论影响 而出现“抢跑”现象。实际上,这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商品化”倾向日益严重的重要原 因。此外,一些公办幼儿园因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部分家长对幼儿学习的需求,出现因大班 在读幼儿接受“学前班”教育,大班在园幼儿数量减少,幼儿园不得不合并或撤销大班的 不正常现象。实际上,早在 90 年前,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等中国老一辈教育家对“幼小衔接”的原理、原则和方式就有过明确论述。在他们的教育学说中,打通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相隔的 “鸿沟”,不仅需要建立与阐释幼儿发展阶段性、连续性、整体性的观念,还需要从教学特 点、过程等方面入手,开展试验,总结经验。同时,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幼儿园、小学以及 广大家长的共同努力。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我们要研究所有的教材,是否适合儿童的需要。我们要研究所用的教法,是否能够引 起儿童的兴趣,启发儿童的思想,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我们要研究种种教学上的设施, 是否合于儿童的心理。我们要检讨既往,策励将来,把所有的教材重新估量,把所用的教 法重新研讨……
———陈鹤琴
01
入学准备:我们一起行动
文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文创幼儿园 陈林琴
陈鹤琴先生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 就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一书中谈到了 有关“幼稚园与小学一年级之联络”的问 题,他建议“小学一年级与幼稚园联络起 来,成为一个系统,一年级应当与幼稚园 有密切的衔接”。当前,幼小衔接问题一直 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一句“不能让孩 子输在起跑线上”让许多孩子从出生那天 起就被迫“赛跑”,各种兴趣班占用了他们 的游戏时间。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 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成人缺乏科 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未能在尊重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更没有重视 教育方法上的统筹与兼顾。所以,只有幼 儿园、小学、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才 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的过渡应 该是自然的“, 三位一体”中家长理念的转 变是幼儿园关注的重点。对此,我们做了 诸多探索。
一、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所面临 的问题
“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补习班了,我 可不能让我的孩子落后!”“我怕孩子输 在起跑线上,我不太懂教育规律,从而导 致我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容易焦虑。” “我对孩子的能力深感疑虑,害怕孩子入 学后无所适从。”……
针对以上困惑, 我园对即将入学的 幼儿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其中,100% 的 家 长 都 能 为 孩 子 做 好 物 质 准 备 ;85.7%的家长认为, 入小学最重要的是 知识准备,如加减法计算、书写等,甚至 要教会孩子一些小学一年级的课程;8.8%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 小学应该做的事情, 家长只要做好物质 准备就可以了;35.6%的家长觉得,在入 小学之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心理准备,要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 习习惯和社会适应性等。
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每个家庭的教 育观念和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父母认为孩 子还小, 不舍得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让他们受到一点伤害。事实上,家长的 “不舍得”剥夺了孩子感受生活的权利、锻 炼的机会和了解社会的欲望,导致孩子的 生活经验越来越少,遇到问题不会动脑筋 思考,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 较弱,动手操作意识较低,等等。然而,上 小学以后,小学学习的独立性、目的性和 任务性都会大大增强,孩子要接受各种带 有一定强制性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以上调研可以看到, 很多家长 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 异性,忽视了幼小衔接的关键性。所以, 用心培养孩子自立、自控、自强的态度是 非常有必要的。遏制“小学化”倾向,追本 溯源,家长最需要淡化心态,尊重幼儿的 成长规律。
二、引领家长理念,走出“小学化” 误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 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倾 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园所 要积极宣传并争取家长的支持, 以保障 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
1.注重家长教育理念上的衔接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首先, 教师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就是孩 子,不是缩小了的大人。家长不应用成人 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兴趣与活动, 而应该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其次,孩子是不断成长的,我 们要追随孩子,共同成长,让其快乐成长 和学习,帮助其养成各种良好习惯,获得 优秀的思维方式, 培养其积极开朗的性 格。进入大班以后,我园召开了专题家长 会, 请资深的小学教师向家长介绍孩子 入学后如何学习, 以及入学时孩子存在 的主要问题,宣传“小学化”倾向给孩子 一生发展所带来的危害性, 帮助家长了 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 点,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班级教育教 学计划、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等,让 家长明白:幼儿应接受与其年龄相符的 教育内容, 对幼儿进行提前教育只会事 倍功半。
帮助家长认识超前教育的危害。 第 一, 让家长明白超前教育将影响孩子的 身心健康。鸟妈妈如果在小鸟还没有长 出羽毛时就硬赶着它飞出鸟窝, 结果只 能眼睁睁地看着小鸟掉落在地上, 永远 丧失飞翔的勇气。同样,儿童的许多能力 是在成长敏感期才会出现的, 过早地将 还不能掌握的知识强加于孩子, 只能引 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 导致他们不 自信,而这种不自信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第二,超前教育会限制孩子的能力发展。孩子和成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有 些父母只注重孩子每天学了几首儿歌, 会写了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忽略了 孩子与伙伴玩得是否融洽, 在游戏过程 中有没有跌倒再爬起等, 这样会导致幼儿只关心大人为其安排的任务, 逐渐丧 失探索的兴趣和寻找问题答案的动力。就像造房子一样,如果没有打好基石,结 果就会楼房倒塌或半途而废。
2.关注家长心理素质上的衔接
家长心理的不健康因素会直接影响 幼小衔接的质量, 甚至给孩子带来负面 影响。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面对不一样的 老师、同伴和学习模式,心理上会产生变 化。与此同时,一夜之间从一名幼儿园家 长变为小学生家长, 家长同样面临着心 理上的挑战。承受不一样的评价。幼儿园教育是 非义务教育, 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启蒙 教育, 家长和孩子在入园时间上比较自 由。但小学属于义务教育,有强制性和普 及性,是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 育,教学目标很明确,不能不读或轻易迟 到、请假。由于教育体系不同,幼儿园与 小学教师对待孩子的评价方式、标准、关 注点也会有所不同, 家长在听到种种反 差较大的评价时,若事先没有心理准备, 往往会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 给孩子 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我园通过与小学取 得沟通, 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观小 学,感受小学课堂的气氛,了解小学各 项活动的常规要求等,这有助于家长提 前做好心理准备。另外,适当的挫折教 育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我园大班开展了“六岁六公里” 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和挫 折,家长也全程参与活动,培养了良好的 意志品质。
适应不一样的态度。幼儿园的任务 是保教并重, 家长与教师沟通得比较频 繁;小学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对学生的生活关注较少, 家长与教师之 间的交流机会也相对减少。对于这种突 然转变的态度, 家长往往需要一个接受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 要转变自己与孩子沟通的方法策略,语 言更简练,思路更清晰,注重提要求并 进行检查。幼儿园需要尽早让家长了解 到这一点。
3.关注能力及学习品质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 教师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发展的 重要意义。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家长在教 育中经常会用较为传统的思想观念,站 在成人的视角引导幼儿成长, 导致幼儿 难以理解家长的用意, 在学习过程中产 生厌倦心理。所以, 家长要与幼儿园携 手,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共同探讨教育 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提高幼儿的生活自 理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培养其主动学 习的良好习惯。为了帮助家长学习并借 鉴教师的引导策略, 我园每月邀请不同 的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中, 担任家长义工,学习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方法策略。家 长以身作则, 为幼儿的学习优师教研立正 确的模范,帮助幼儿建立学习自信心,提 升学习能力。
注重能力,培养兴趣。首先,家长要 转变观念, 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劳动对幼 儿的重要性,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 一致,坚持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 进餐、收拾、整理等,并用游戏的方法鼓 励、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另外,家长要注 重激发幼儿升入小学的愿望, 调整幼儿 的作息时间, 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学习用 具,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配合教师培 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 为孩子顺利适 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创设环境,锻炼能力。 第一,家长要 为孩子提供独立的生活用品、玩具、图书 等, 创设一个适宜幼儿习惯养成的物质 环境。第二, 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轻 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一方面为孩子做好 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为孩子创设锻炼的 机会,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让孩子 多动手,并经常训练和巩固。例如:做饭 时让孩子帮着剥豆子、择菜,吃饭时让孩 子摆放碗筷、盛饭,睡觉时让孩子帮忙铺 被子,等等。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家长 不要包办代替,要多指导、多鼓励,少一 些指责,多一些耐心和等待。
亲子活动,增强任务意识。 中、大班 幼儿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任务 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园布 置的小任务, 让孩子回家主动与家长沟 通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在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 孩子慢慢知道了要完成任务的 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的方法, 提高了完 成任务的意识。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 力的培养者,是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是孩子注意力的引导者, 也是孩子不良 习惯的纠正者。同时,家长在孩子的成长 过程中还扮演着“营养学家”“心理咨询 顾问”“社会交往表率”等多重角色。
02
幼小衔接:以儿童为本,同频共振
文 |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幼儿园 绳海静
20 世纪 60 年代, 著名教育家陈鹤 琴先生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中建议:“小学一年级与幼稚园联络起来,成为一 个系统。”“一年级应当与幼稚园有密切 的衔接,以免双方受损失。”虞永平教授认 为:幼儿只要接受了合格的幼儿园教育, 就能适应小学生活,对幼儿园来说,与小 学衔接是一项基本的工作,这项工作融入 在幼儿园三年的教育过程中。从小班到大 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倾听 习惯、集体秩序感、学习品质等都得到了 发展和提高,这些习惯和能力可以帮助孩 子更加平稳地过渡到小学阶段,为小学阶 段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幼小衔接不是指让幼儿学习多少知 识,而是让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习 惯和能力。无论是对于幼儿还是对于家 长来说,“幼升小”的意义都非常重大。那 么,幼儿园应该从哪些方面科学、有效地 做好准备呢?我园以儿童为本,在多年的 实践 探索 中 总 结 出 做 好 幼 小 衔 接 的 “一方案、二走进、三支持、四赋能”,从而 有效支持幼儿自主、 自信地走向小学。
“一方案”:制订“幼升小”活动方案
有目的、 有计划地制订走进小学活 动方案是“幼升小”非常重要的一环。活 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幼儿为 主体,激发幼儿的兴趣,带着问题走进小 学。具体可围绕以下内容展开:观摩升旗 仪式、特色教室、参与节日活动等。幼儿 能够发现小学与幼儿园许多不同之处, 例如:各个活动室的标志是什么?上课为 什么会打预备铃?课程表有什么用?小学 生怎么上课,怎么开展课外活动?幼儿还可以与小学生交流互动, 减少对小学的 陌生感,感知并了解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从而萌发上小学的愿望。再如,可邀请小 学教师和小学生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说 一说在小学校园里发生的趣事, 提高幼 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为幼儿进入小 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走进”:走进小学,走进幼儿园
第一, 实地参观小学活动是重要的 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不仅体验到 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及用时, 也可以认识 到升入小学就意味着自己长大了, 独立 了;不仅体验到规则教育、礼仪教育、环 保教育的含义,也为其后续“幼升小”的 延伸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第二,邀请小 学教师和小学生走进幼儿园, 可围绕幼 儿关心的话题为幼儿、 家长和教师答疑 解惑,提供支持。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 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更构建起家庭、 幼儿园、学校的互动桥梁。
“三支持”:辩论会、游戏拓展和班 级公约
支持一:入学辩论会 辩论会组织 和开展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 语言表 达能力、 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促使每个幼儿调动已有 经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 中倾听、接纳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升 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可选择的辩题 有:上学后能不能带玩具?上课时能不能 喝水、小便?上小学后,回家先做什么?在 辩论中,幼儿敏锐观察,积极专注地倾听 他人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萌发 上小学的愿望。
支持二:定向拓展幼小衔接游戏
幼 小衔接游戏以闯关的形式由小组协同完 成,主题有“西游闯关”“乐闯 CYL 小学” “奥森亲子大挑战”等。幼儿需设计地图, 设定时间,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场地兼顾 幼儿园室内外, 具体活动内容有小组跳 绳、合作拼图、你说我猜、传统游戏等。这 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定 向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也提升了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任务意识, 促进幼 儿全面发展。
支持三:班级公约“六个一”
从来 园到离园,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师幼共同评价,做好入学准备。“六个一” 的内容是:一是守时守纪,分组组织晨练 活动;二是收纳整理,有条理,不乱放;三 是“我是小班长”,服务班级;四是“我的 小舞台”,鼓励幼儿展示,支持同伴互相 学习;五是制订班级阅读计划,养成阅读 习惯;六是每日离园前组织一日评价并 制订新计划。“六个一”公约让幼儿生活 有条理, 独立自主地安排好基本生活起 居,与同伴友好相处。无论是在游戏中还 是在学习活动中, 幼儿都能遵从活动规 则,改正错误。 “四赋能”:多途径,促发展
赋能一:设置“小学生活趣事多”专栏
我们邀请本园往届毕业生及其家 长通过录制音频的方式,围绕“自我管 理、社会适应、学习准备、心理准备”四 个方面,说一说入学初期的小故事。这 些小学生分享了过渡阶段的小妙招,有 益又有趣。生动真实的故事内容有效地 帮助了幼儿了解到入学后的“真问题”。除了学习之外,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时 间观念、学习习惯、怎样交朋友这些看 似不太重要的事情也存在着一定的挑 战,而分享入学故事的小学生们将难题 一一化解,让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 受益匪浅。
赋能二:“幼升小” 资源包
我们分 别从幼儿动作准备、语言发展、社会交往 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游戏活动资源,“赋 能”家长,家园同步,引导幼儿通过游戏 快乐学习,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生命 健康教育———我的运动计划”活动中,我 们提供了《国王生病了》绘本以及“一物 多玩”“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我的新技 能”等资源,激发了幼儿的运动愿望,让 幼儿在做好动作的同时了解到安全与健 康的重要性。
赋能三:云端逛校园
我们提供了 关于小学生活的照片和视频, 帮助幼儿 和家长了解小学的环境、学习生活、规则 和要求等。生动有趣的展现形式,让幼儿 了解到小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促发其学 习动机和对升入小学的向往。
赋能四:线上聊天室
我们联络并 邀请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师开展线上聊天 活动。小学教师结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分 别从“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小学生是 什么样的”“家长应该怎样做” 等方面出 发,通过形象的案例帮助家长了解“家庭 中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帮助幼儿顺利 过渡(见图 1、图 2)。聊天中,教师与家长 达成了两项共识:第一,共同尊重幼儿成长发展的实际水平,耐心等待,不打乱幼 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要与幼儿共同制订 作息时间表和周居家计划, 每天和幼儿 聊天互动,每周进行小结;第二,着重培 养幼儿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交往 技能等方面,并在“线上聊天室”分享彼 此经验。
图 1 幼小衔接相关准备一览表
图 2 帮助幼儿顺利过渡的建议
幼小衔接是幼儿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考验和转折。教师不仅要将“成人的儿童 视角”积极转换为“儿童视角”,倾听儿童 的声音, 关注儿童对幼小衔接的体验与 看法,还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和 良好学习品质,更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 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 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让幼儿满怀信心地走向新的生命历程。
03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教育实践
文 | 西安市雁塔区高新文理幼儿园 范鸿 陈亚萍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迈向小学教育 的重要过渡阶段, 也是幼儿人生发展过 程中所面临的一次重大转折。著名幼儿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儿童自 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凡 是孩子自己能够想到的, 就让他们自己 去想。”这即是大家所熟知的“活教育” 思想, 不仅体现了对幼儿主体性的尊 重,还表达了对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培养 的重视,更是对幼儿获取的直接经验价 值的肯定。基于此,我园充分利用三年 幼儿教育阶段, 将幼小衔接贯穿于始 末, 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其良好的 生活、卫生及行为习惯,激发其对周围环 境及未知领域的探究兴趣, 实施科学有 效的教育方法, 为幼儿顺利步入小学做 好充分准备。
一、探索生活点滴,自主创造世界
从幼儿园到小学, 孩子们面对的最 显著、 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学习方式的转 变。如果幼儿在园期间未能形成积极自 主的学习态度和方式, 那么必然会导致 其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等问题。我园幼 儿从小班入园伊始, 教师就引导他们开 启独立自主的探索模式,如自主进园、自 主脱衣铺被、自主接水取餐、自主选择想 要参与的游戏、自主收纳整理物品等。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探索”,经过日 复一日的不断重复和加强, 慢慢在幼儿 的思想中根植秩序、社交及规则意识。在 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 教师也会及时给 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有效支持, 协助他 们逐步树立自信心,获得快速成长。
然而, 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孩子们有自己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速度。所以,集体教学中的个别化教育就显得 尤为重要。我园结合幼儿的不同发展程 度,创设有针对性的区域,开展适宜的 户外活动,幼儿在共同制订的规则的约 束下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并参与游戏。在 此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操作各种材料来 完成“学习”的内化,发展认知结构及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身体和心理上 的成长。与此同时,教师会及时观察和 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待游戏结束 后,再带领幼儿进行小结和梳理,帮助 幼儿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此外, 在我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适时提 出启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充分调动幼儿 的思维,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自主决断 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幼 儿自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 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着手, 循序渐进 地开展。可喜的是,经过师幼双方前期的 共同努力,幼儿到中、大班后已经形成了 一定的秩序感, 其自主能力也得到很大 的提升。例如,2020 年,受疫情影响,我 园无法正常开展亲子运动会, 教师经过 反复研讨,最终决定以“以大带小”的形 式举行。在众多“1+1”的自由组合中,有 教师和幼儿, 有大班的哥哥和小班的妹妹, 有中班的姐姐和小班的弟弟……这 些别出心裁的有趣组合不仅彰显了孩子 们的自信心与彼此信任感, 还给大家带 来了惊喜与欢乐。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中、 大班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流露出 的责任心与耐心, 以及小班幼儿超出预 期的自主及合作发展水平。孩子们以自 己的节奏完成了社会化进程, 正逐渐成 长为一个个能够融入社会的人。
二、回归幼儿本真,自然融入教育
大自然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 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对大自然也有着本 能的亲近和热爱,他们具有与万物交流、 对话的能力和兴趣。《3~6 岁儿童学习与 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儿童要亲近自然、 走进自然、体验自然”。想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让幼儿通过肢体感官去探索自 然、认知世界。这恰恰与我园“自然融合 教育,关爱伴随成长,创造更新生命,欢 乐成就梦想”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此 方面, 我园竭力为幼儿创造接触大自然 的机会。例如,教师经常带领幼儿在园内 开展种植和养殖活动, 培养幼儿亲近自 然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我园充分利用 文理学院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不仅让 学院成为幼儿踏青的“后花园”,更让孩 子们成为陕西省航天搭载作物实验中心 及科普教育基地的“常客”,培养了幼儿 的观察能力、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
三、集聚家园合力,群策群力共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 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 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 为幼儿教育的实施主体, 我园在幼小衔 接方面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针,力求 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除了通过培训及开 展教研的方式指导教师科学开展幼小衔 接以外, 我园每学期初都会邀请专家开 展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 日和家长座谈会等,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 的幼小衔接观, 多途径引导家长重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到 了学期末,幼儿园还会以问卷的形式收 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并进行汇总分 析,为家长答疑解惑;大班下学期,幼儿 园会组织孩子们一起参观附近的小学, 并邀请小学生来园介绍小学生活;每年 毕业季, 我园都会举办大班毕业典礼, 通过回顾园所生活、朗诵毕业诗、同唱 毕业歌等形式,让孩子们留下对幼儿园 最美好的回忆,有效地激发其对小学的 向往之情。
家庭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最基本来 源,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因此,家长 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尽 可能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而帮助 其形成积极的入学态度。此外,家长应理 性看待孩子上小学的问题,做到多交流、多陪伴、多鼓励,因势利导,使孩子怀揣 美好的憧憬,积极愉快地做好入学准备。
此外, 社区应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并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家、园、校 三方的协调对接工作。毕竟,幼儿教育尤 其是幼小衔接教育, 委实是一项复杂而 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多方明确分工、各 司其职, 更要求彼此密切配合、 通力合 作, 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有可能导致事倍 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幼小衔接关乎幼儿的身心和谐,更 关乎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家庭和 社会只有形成共识,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全面发展幼儿基础 教育,才能厚积薄发,使幼儿顺利衔接、 自由衔接、快乐衔接,为幼儿更高阶段的 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03
快乐衔接的 N 种方式
文 |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 陈小庆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 育之间的互相连接。在我园,幼小衔接是 一项基本工作,既体现在大班阶段迈向小 学的过渡时期,又融入幼儿园三年的教育 过程中,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里。我们 认为, 科学的幼小衔接一定是在了解幼 儿、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以幼儿的需要为 出发点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如何让幼 儿轻松愉悦地做好衔接?如何帮他们从生 理和心理上接受小学生活?在我园“毕业 季”里,幼小衔接有 N 种快乐的方式。
一、在趣味主题中探秘小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 小学生活充满了 未知,孩子们心中有好奇,也有忐忑。教 师需要帮助幼儿从心理上接受小学,从 认知上了解小学,在体验中感受小学。结 合孩子们的需求, 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小学初体验”, 用丰富有趣的活动和孩 子们一起“探秘小学”(见图 1)。
图1 “探秘小学”活动流程
活动:探秘小学
1.走近小学,产生初印象
(1)师生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幼儿 当小记者采访家人和朋友, 了解小学生 的生活,回到班级后与伙伴们相互分享, 丰富认知;
(2)欣赏幼小衔接绘本、故事,萌发 对小学的探究欲望;
(3)通过绘画、手工活动,用自己的 方式描绘心目中小学的样子, 对小学产 生向往。
2.了解小学,加深认识与期待
(1)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真正的样子。哥哥姐姐背着书包独立上学;升旗仪 式上, 小学生们戴着红领巾, 笔直地站立 着;教室里,书桌整齐,学生安静听讲;操场 上,小运动员身姿矫健,奋力拼搏;等等。
(2)梳理问题,激发孩子们心中的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戴红领巾, 有的人没 有戴?为什么上课要打铃?课间十分钟, 大家都干些什么?中午在哪里吃饭和睡 觉?……通过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3)寻找答案,加深了解。
鼓励幼儿形成合作小组, 自己寻找 答案。孩子们商议方案,分工合作,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小学的生活环境、学 习方式、规则意识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3.做好准备,全身心适应
(1)游戏活动“找不同”:区分小学与 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商议适应方式。(2)社会活动“哥哥姐姐来做客”:请 小学生来园讲一讲学校里的快乐活动, 了解上小学要遵守的各种规则。
(3)数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感受 时间的重要性,体验课间十分钟,学会合 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4)家长课堂“我的妈妈是小学老 师”:请老师妈妈来模拟一堂小学教学活 动,练习整理书包和正确的坐姿。
除此之外, 我们还开展了各类主题 活动。在“最美中国字”活动中,教师和孩 子一起探秘汉字之美, 了解中国的汉字 文化;在“我们爱运动”活动中,教师和孩 子一起设计运动会并参与其中, 感受运 动带来的乐趣,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我的节日我做主”活动中,大家一起 策划节日方案,体验节日文化;等等。不 同内容、 形式的主题活动都来源于孩子 们的生活,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对幼儿的 知识储备、 能力提升和习惯养成带来了 非常大的帮助。
二、在快乐生活中走向小学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践 最基本的途径和不可或缺的环节, 是幼 儿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的基 础, 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 态度、 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 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关注幼儿需求,留给幼儿更多 时间和空间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 间。进入大班阶段的幼儿,其自主性、主 动性正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逐渐萌发, 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 也有了 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进入小学 以后,他们要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 安排自己的活动。所以,我们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这种成长。
自由交谈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将每 天餐前、餐后、课间等几个固定时间段留 给孩子 5~10 分钟, 让他们学习自由支 配自己的时间。幼儿可以在安全的空间 里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
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不能 帮助孩子做所有事情, 也不能告诉孩子 所有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学会“偷懒”。幼 儿有问题,让其自己去寻找答案;幼儿不 会做,就请教别人学着做;如果做不好, 没有关系,一次一次尝试着做,总有成功 的那一刻。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 操作中寻找答案,教师则在观察中记录、 整理,为幼儿的下一次探索做好准备。
大胆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在我们幼 儿园,孩子们会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分 享,会把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带来和小伙 伴一起合作完成,还能用不起眼的废旧材 料制作玩具和学具。孩子们的创造力、想 象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忽略孩 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教师要适当放手,让 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在此过程中,幼 儿的专注力和学习品质也在逐渐提升。
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 教师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 让他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中获取经验。
在劳动中体验成长 第一, 学会整 理。幼儿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随时收纳 的好习惯;整理公用物品,知道维护公共 环境人人有责;整理家中物品,让好习惯 一直保持。第二,愿意服务。幼儿为自己 服务,为他人服务,例如:自制三明治、水 果沙拉等食物,每天做小值日生,每周帮 厨房阿姨择菜,每月开展“大带小”活动, 争做礼仪小标兵,等等。孩子们在服务中体验快乐,提升能力。
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进入小学以 后,面对新的环境和同伴,幼儿需要学会 磨合。所以,在大班阶段,我们给幼儿提 供了更多合作与交往的机会。例如:在劳 动中合作,共同养护菜地,照顾小兔子, 打扫区域卫生, 制作美食;在游戏中合 作,共同搭建建筑物,完成运输任务,表 演绘本剧,设计游戏项目;等等。孩子们 可以在体验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最适合自 己的交往方式。
关注幼儿发展, 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个 体 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是具有完整独立 人格的人。对于幼儿来说,成人的认同至关 重要。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 孩子的能力,听取孩子的意见,关注孩子的 心理,赋予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独立行动 的能力,帮助他们勇敢迈出每一步。
三、在“三位一体”合作中走进小学
图2 “三位一体”合作模式
幼小衔接不是孩子自己的事, 而是 家长、幼儿、老师共同的事。幼小衔接活 动不仅要在幼儿园开展,更应在幼儿园、 家庭、小学中共同开展。在幼小衔接过程 中,我们要重视“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即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建立长效联系,幼 儿园和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同步, 小学和 家庭之间相互配合(见图 2)。幼儿园需要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与能力, 开展适合 的幼小衔接课程;小学则要努力营造适 宜的教育环境, 无论课时还是作业都要 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也要注重培 养孩子的快乐情绪和良好习惯, 以及自 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学前在线”。
本文转自:《幼教365》杂志管理版总第466、467期
扫码即可订阅
《幼教365》
是一本倡导
“服务幼教决策者、服务幼教实践者”
的育儿杂志
解读幼教、宣传幼教、引领幼教
让您科学育儿每一天
推荐阅读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