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太平洋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会动、中国大陆委员会主席。担任《早期儿童发展》、《当代学前教育问题研究》(CIEC 英国)、《欧洲学前教育研究》、《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研究》、《儿童保育教育政策研究》(JCEP,韩国)、《幼儿学报》等多家国际学前教育学术期刊国际编委。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教师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教师不是学者,但是,他们被要求去做“科学研究”,去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
教师还被要求去做“观察、记录和反思”,这些连许多学者和专家尚没有完全弄清楚怎么做的事,而今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去做,结果成了添加在教师身上的又一负担。
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已经历时近20年了。回顾幼儿教育改革走过的路,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我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
专家是干什么的?专家是搞研究的。一个有作为的幼儿教育专家会在某一特定的教育情景中,从自己独特的视角研究幼儿教育的现象,总结幼儿教育的规律。“特定情景”和“独特视角”决定着专家运用或创造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在谁都还不太清楚该如何改革的时候,会走弯路。走弯路的累是白白的累,但是,这样的累能让教师获得诸多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累为的是以后少累或者不再很累。
应该说,谁都不会喜欢累。如果让教师没完没了地累,莫名其妙地累,到头来只能让教师感到心烦,感到无奈,感到厌倦。有个教师在网上这样写道:“现在到家就关起房门,为一堆计划、观察、反思而奋笔疾书,在家平均每天说不上几句话,累了一天,实在没时间没力气说话了……”
当教师将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不同发展潜能的人,看成是有平等接受教育机会的人,那么,他们就不会在意幼儿现时的发展水平,更不会通过复杂的测量给幼儿分等级,“贴上标签”。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幼儿,不管他是否已经达到人为制定的要求或标准。
如果教师能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纲要和课程指南,选择和运用社会上已有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教育材料,那么,他们就只需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由课程专家们编制的材料上下功夫,通过“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而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自己编制课程了。
如果教师还有余力,他们还可以去研究幼儿和教师自身的行为,即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进一步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但是,这样做,一是应该懂得如何去做(“观察、记录和反思”实在是不容易做的事),二是要有余力才去做,否则还不如不做。
我认为,教师的负担轻了,他们才会有好心情,才会“快快乐乐地去和孩子打交道”,起码,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有价值的。
04 /
小结
最后,我还想将已经说过的话归纳一下:
让幼儿在幼儿园内有快乐的生活,就要让教师有快乐的心情。要给教师“松绑”,让他们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做教师。
让教师做他们该做的事,不要去赶“时髦”,要少做或不做“跟风”的事。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需要时间加以填充。幼儿教育改革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这需要时间。专家的话要听,但不可全听。不要将专家的学术研究都看成是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做成的事情。
各级幼儿教育行政干部、督导和教研人员对幼儿教育实践往往起着导向作用,不要去赶“时髦”,更要少做或不做“跟风”的事。要保护和珍惜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