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畅教育集团总经理、瑾姐讲幼教创始人、淘璞易教育(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中国幼教讲师团合作伙伴、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明德培训中心合作伙伴。
尊敬的青年教师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优畅教育集团的总经理张瑾,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第五节内容: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幼儿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的意识。观察幼儿需要什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
首先我们来看,敏锐的观察力对幼儿教师的意义。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因此观察力是幼儿教师在搞好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也是幼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功。观察是最直接的了解幼儿、研究幼儿的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幼儿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个别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创新性的幼儿教师,要具有敏锐和细致的观察力,要关注变化,发现变化、利用变化。因为教育的时机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教育因素,他是蕴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的,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它,用智慧的头脑运用它,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这样才能对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条、司空见惯的现象采取分析和批判,并能因材施教的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看幼儿教师的半日活动中,我发现了两个这样的例子。第一个是在一次音乐活动中,一位中班教师弹起《小鸭、小鸡》的前奏,准备教幼儿这首歌,可是等她将前奏弹完,小朋友都唱起来了,原来这首歌小朋友在托儿所都学过了。这位年轻的幼儿教师就像没有听到,继续自己弹自己教,有条不紊,小朋友在下面坐不住了,有的讲话,有的做其他的事,还有的索性就在座位上打闹起来。这次活动就在小朋友的嘈杂声中、打闹声中结束了。
事后我在与她讲评本次活动时,问她自己的感觉,她说小朋友纪律不好,她都讲不出原因。这位幼儿教师在活动中似乎将幼儿遗忘了,眼里只有自己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幼儿的反应不闻不问。
第二个是在一次常识活动中,幼儿教师采用智力竞赛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然后为小组第一名颁发奖状。这一组获奖后,老师表扬了他们,孩子们都很高兴,有一位小朋友不高兴,他说:“这不是我的。”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没有回答过问题,这不是我的。”活动结束后,我问这位幼儿和教师感觉如何,她很高兴的说:“小朋友都很高兴,我也很开心。”我告诉她,有一位小朋友不开心,你知道吗?她很茫然的看着我。幼儿教师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对个别幼儿的情绪视而不见。
在一些幼儿教师心中并没与观察、关注幼儿行为的意识,他们只是按部就班的照着自己的教案教学,而不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什么反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满意?有没有真正学到的东西?这是幼儿教师教育心态上的欠缺,必须要扭转这种思想,认真观察幼儿,并根据他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
其次,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观察力。幼儿教师的观察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不下一番功夫是无法获得高深的观察能力的。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有一些幼儿教师在带班的过程中也进行观察。在带领幼儿活动时,他们既顾着教室中的,又看着厕所里的,还要照顾走廊上的,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这种观察的程度太浅,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希望幼儿“遵守纪律”。虽然他们也在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但是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一概不留意,不曾注意到幼儿的语言、动作、思维如何?兴趣、情感、交往如何?动手动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事实上,这种观察极度缺乏质量,并不能及时了解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活动。
要知道,观察不等于随便看看,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也不只是看管幼儿,不让他们出事,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所提高,这一工作职责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教师想要提高随机观察的能力,就要有意识的进行训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做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有一次指导全班幼儿搭积木,某幼儿教师偶然间注意到一个幼儿手握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他一眼,她立刻给出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这位幼儿教师通过观察做出一瞬间的判断是:这幼儿缺乏勇气,需要幼儿教师的鼓励。果然,幼儿从幼儿教师的眼神中得到了对自己的肯定,增加了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放到已搭成的塔顶上。“啊,成功了!”幼儿高兴地叫起来。
幼儿教师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随机观察力,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将自己的眼睛训练的如鹰眼般敏锐,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才能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才能了解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及时做出反应。
第二、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许多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时缺乏经验,不知道该看什么?如果你去问一些年轻的幼儿教师,是否注重观察幼儿,她会说我当然注意观察了,并且说得头头是道,可一旦你向她提出看到的问题,她就会无所适从,甚至也会问“啊,这也要观察啊?”事实上,这些幼儿教师的问题是她们不知道要看什么?不知道要选哪些项目或对哪些幼儿进行观察?这一点是必须予以纠正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性的知觉过程,在观察幼儿的行为之前,幼儿教师先要有一个计划,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幼儿教师的观察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茫然失措。
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有目的的观察。
这种方法要求把幼儿自然流露的,能作为判断其发展情况的全部记录,如高兴的表现,专心听讲的表现,玩游戏的表现等,每天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概括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缺点是工作量太大,难以坚持。
这种方法指的是在规定时间里观察、记录预选行为。我们来看案例:
姓名:林铮 性别:男 年龄:四岁半
观察日期:2020年11月11日 时间:中午进餐
观察地点:本班活动室 幼儿教师:吴静
观察情境:幼儿正在进餐
观察内容:实地记录
今天中午幼儿吃的菜是大白菜肉末炖粉条,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吃,还拿着盘子到老师这里加菜,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吃完了还要来加。”可林铮没吃几口就捂着肚子说:“肚子不舒服,想吐。”我过去摸摸他的头、手,没感觉到有太明显的发烧现象,我说:“给你盛碗热汤先喝,再吃饭好吗?”他说:“好,我喝汤,不吃菜,吃菜我会吐的。”我说:“先把汤喝了,看看有没有事。”林铮一下子就把汤喝完了,还喝的津津有味。我在旁边观察这个小滑头是不想吃菜,耍了个小聪明。后来他还是把饭吃完了,我想他的家长反映了这个情况,询问周末他在家里身体状况怎么样?他外公说:“正常,他在家也偶尔耍小聪明。”
评析:聪明好动的林铮小朋友,平时做事非常自信,很喜欢老师请他带着小朋友做活动,爱模仿孙悟空的动作,以前爱玩水,经常把袖子弄湿,这个毛病现在改了。但吃饭方面有时会挑食,有时也会编点理由来蒙老师。
建议:家长最好隔一段时间找个机会到幼儿园与班上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突发性表现,使老师了解孩子在家是否有身体不舒服的表现。
这个案例详细体现了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场景—观察并记录—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案这一完整的观察过程。从这个案例中,幼儿教师能够用到观察能力的很多内容。比如观察的对象、角度等。
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类事件观察并记录。比如说我们要观察幼儿坐不住的行为,就要专门观察这一类行为。
这种方法就是指幼儿教师可以把随机发现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从中寻找到教育的亮点。
我们来看案例:那天我正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发现陈浩不见了,当我焦急地四处张望的时候,他却飞一样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不得了,老师,有只小鸟死了。”我以为他又在搞什么恶作剧。他又焦急的看着我说:“真的,张老师!”我也急了,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现场,孩子们已经围成一个圆圈,果真有一只鸟躺在地上,翅膀明显受过伤。
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老师,怎么办?”“哎呀,他真可怜!”“你瞧,她的翅膀还在流血呢!”这时我观察到陈浩的表情由刚才的着急变成了伤心、难过。原来,群体的氛围感染了他。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这不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说起了小鸟的故事,小鸟的不幸深深地感染了孩子。我注意到陈浩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我搂着陈浩的肩膀低声问:“现在我们怎么办呢?”他伤心的说:“老师,我们把它埋了吧,就像电视里一样,给它举行一个葬礼。”
这个案例的起点是在一次游戏过程中的突然事件,幼儿教师能够在激烈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失踪,这首先就是一种观察能力,而后幼儿的出现,小鸟死亡事件的发生,这就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时机。幼儿教师抓住了这一时机,对孩子进行了保护小动物的教育,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过渡,体现了教育智慧。同时,本案例还提醒我们,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目的的观察,而且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积累经验和学识,培养自己对事物的广泛兴趣。
第三,做好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是随着他们的身体状况,、周围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幼儿教师要想使自己观察的情况更符合实际情况,就要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再进行汇总分析,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必须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
幼儿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首要的要求就是迅速而正确,在此我建议幼儿教师可以随身准备便条纸和笔,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能迅速地用自己熟悉独特的符号代替文字进行记录,等到幼儿离园后,再将其整理到笔记本上。
那么,这一观察记录的频率应该是怎样的呢?关于这一点,其实并没有定量的标准,主要是取决于教育研究的需要,比如说,幼儿的某一行为是否涉及要调整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案。同时还取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幼儿教师的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抓住幼儿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从而捕捉到亮点。幼儿教师要能明白,做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资料,哪怕每次只记录下一个案例,坚持下去,也一定会有所得。
幼儿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还要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观察意识,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评价每个幼儿及其行为,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才能真正将幼儿的行为导向正确的方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也欢迎您给我们的公众号“瑾姐讲幼教”投稿!把有用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同行,帮助更多的人一起成长!
依托北京优畅资源平台
汇聚全国优秀教育专家
百家幼教大咖推荐的教育经典
众多家长与园长口碑铸就品牌
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瑾姐幼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