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市学前教育近十年来的改革,最突出的是教师,首先教师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最初的科学教育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兴致高昂,幼儿却是似懂非懂,看似简单的讲述,却只做到了科学知识的普及。现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慢慢的进入教师的教学活动,科学教育也慢慢变成“自主探究、回归生活”的教育经验积累。与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相比,自主探究式、游戏式的科学教育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发性,活动的创设,往往是根据幼儿在生活、游戏中提出的疑问为出发点,教师引导式的进行探索和学习。
在幼儿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幼儿周围的环境就是教师教育灵感的来源,教师的眼睛随时都可以发现教育契机,寻找适合幼儿的可以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容,如何从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寻找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形成显性的教育目标,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生成新的课程内容,就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教学能力。
一、传统科学教育的转变
最初的科学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是教师告诉学生简单、浅显的常识: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种子会发芽开出小花,我们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一)传统教学模式——教材中心式的学习
教学活动时间到了:“小朋友们,请打开幼儿用书的第六页,看一看有几个苹果,自己数一数,看一看,告诉老师!”这是我接触幼儿园教学后听得第一节课科学教育活动,教师使用的是6年前的教材,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小学式的教学模式,孩子们拿着铅笔在幼儿用书上涂涂画画,不久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注意力也不在课堂上。
那时,教师的理念还是“教师讲,学生听”,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师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都会进行最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但教师却不懂得如何实践,如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的改进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学内容也大多来自于教材,教师会按照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活动,教材的内容虽然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但是缺乏趣味,时间久了,教师思考的时间就会缩短,年复一年上着同样内容的课程,教师的教学兴趣大大降低,幼儿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现用的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传统的课堂氛围——以看为主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火!”教师点燃一根火柴说“看,这就是火,红色的火焰……”这是2015年我园教师的一节科学公开课《认识火》,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有吸引力,火柴点燃的一瞬间孩子的兴趣也被点燃了,教师激趣式的教学很有吸引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是火?”“火焰有三层,每一层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温度……”简单明了的图片配合教师的讲述,火的知识被教师一点点分解、展开。教师的基本功很好,知识储备丰富,但是丰富的知识却并不适合大班的幼儿,他们听不懂过于复杂的知识,。回顾整堂科学教学活动,教师的自身素养有目共睹,但是教学却被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活动氛围如同被点燃的火柴——慢慢的冷却下来。
教学的转变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师的理念开始不断更新,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模式,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开始在教师的心中发芽,《刚要》中提出的“自主探究”和“回归生活”的教学要求也被教师所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教材慢慢的被取缔,主题教学活动进入研究实践阶段,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入手,选择更加适合他们学习、发展的主题开展教学,如本学期的主题——《马路上》,在主题网络设计中,我们将马路上的事物分成4方面的内容:车辆、动物、植物、建筑,每个年级在对内容进行细化,如小班《芽芽乐》主题中科学探究活动《洋葱》。教师重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重在探究洋葱一层一层的特点,幼儿可以拿着实物去观察,去摸一摸、闻一闻,一层一层剥开洋葱,发挥孩子的感官能动性,体验洋葱的特性。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还可以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二、现在的科学教育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会发现: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探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比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科学探究活动慢慢变成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科学活动的出发点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
在《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针对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反复强调了周围环境、身边常见的、生活中等相关的词语,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是贴近幼儿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科学内容,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
总的来说,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要时刻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春天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到校园的花园边去看小草发芽,让孩子们去发现植物生长的秘密,让孩子们去感受春天的变化。秋天来了,当问到孩子们秋天有什么神秘的事情发生时,孩子们便会很兴奋。有的说:“我发现院子的柳树叶子落下来了”;有的说:“美丽的菊花开了”;有的说:“秋天的麦地里,麦子成熟了,黄灿灿的”;还有的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黄的叶子,红的叶子,白的菊花,绿绿的三叶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了不同的答案,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都可以得以体现。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当我们了解了幼儿的兴趣所在,就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适合幼儿的、有吸引力的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自发的探究行动,这些正是他们学科学的过程。比如,在玩桌面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习惯把拼接玩具接在一起,然后两个孩子一起说话。还有的孩子会走过来向我展示他们的玩具,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试试这个神奇的“传声筒”。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一节科学活动《神奇的传声筒》,通过活动的探究学习,让孩子们发现“传声筒” 传声的秘密,这样的活动来自于对幼儿的观察,也是幼儿的兴趣点,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也让孩子们明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学习科学。
3、选择让孩子感到快乐的教学内容
就像杜威说的:“兴趣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学到知识,在活动观察中,孩子们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我设计的科学教学活动《神秘的宝箱》中,我设计了很多的箱子,大小不一,颜色不同。每个箱子里都有不同的物品或者气味,让孩子们去摸、摇、闻。幼儿在这同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中,很开心,因为宝箱的神秘、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很兴奋,当最后的秘密揭晓时,孩子们也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二)科学探究活动操作材料的提供
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大多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更是如此,幼儿通过主动探究、反复尝试操作,不断地和操作材料相互作用,最后获得相应地科学知识。教师要想让幼儿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积累,就应精心地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意义的操作材料。
(三)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如何去操作、去探索,只有积极地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并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了让幼儿能够掌握科学知识,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知识的兴趣、积极性,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幼儿乐学”的教学环境,形成民主的、自主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2、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科学探究活动在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发散思维,让活动过程在自己的脑袋里模拟一次,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和要点,在进行活动设计。我们在设计时一般分为:问题——猜想——验证——对比结果等几个主要环节。
首先要有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幼儿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预设的。如:磁铁能吸住什么材质的物体?什么物品能在水中浮在水面上?有问题,就会产生寻找问题答案的愿望,就可以有效的促使幼儿主动去探究、寻找答案。
其次,教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围绕问题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我们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在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做出猜想,那么幼儿猜想的结果是否符合科学事实,这就需要幼儿自己去验证。
然后,教师应鼓励幼儿用提供的各种操作材料进行验证,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幼儿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与科学事实是否一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在幼儿操作结束后,应该及时的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为幼儿加固知识经验。这个总结不仅仅是教师对科学研究结果的总结,也是幼儿学习、巩固的重要环节。
三、更多的思考
教育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所以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当幼儿碰到实际问题时,我们不必马上排忧解难,可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以此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科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在孩子的世界里,探究活动的过程比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引导者、支持者、组织者,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还要懂得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当幼儿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点拨,促使其就原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直到理解得更加准确、全面、深刻为止。如小班数学区“串珠子”,当观察到孩子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量的计算,但对具体数在数序中的位置以及谁大谁小不清楚时,教师将四颗珠子和五颗珠子的项链放在一排,让幼儿借助实物进行比较学习、从而逐步积累5以内数量关系的经验,促进幼儿对数的认识。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老师科学合理、精心地去安排教学活动,适当地引导孩子们探究,就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让他们更加好奇地去发现和探索这个世界。
学前教育的改革之路,让我们看到累累硕果,看到教师们的成长,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们的努力体现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体现在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中,改革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无所畏惧,因为孩子们天真单纯的回答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改革需要我们始终坚持,让社会各界看到更好的学前教育、更好的孩子们。
时间:2021年05月19日
来源:华亭市马峡镇中心幼儿园 高思迎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