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 刘小红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全体幼儿和教师又居家了。
在微信视频家访时,姜姜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了他和妈妈创编的反义词rap。只见姜姜一只手拿话筒,另一只手做打枪的动作,有节奏地晃动身体,说:“哟,哟,切克闹,反义词,要不要?”妈妈拍手呼应:“要!”然后两人在固定节拍里一问一答:“我说白——我说黑,我说大——我说小……”姜姜告诉我,他最近在学习街舞,里面有很多rap,特别好玩!
看着他欢快的神情,我想到大班幼儿其实已经积累了不少反义词,在日常谈话中,他们也经常会用到反义词,但幼儿不会像成人那样有目的地去整理经验,我何不将这个游戏推荐给其他幼儿,让他们也在快乐的亲子游戏中丰富反义词经验呢!
从模仿到创新,反义词游戏大变身
在接下来的家访中,我将反义词rap介绍给了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大家都很感兴趣。泽泽提出困惑:“姜姜家是两个人玩,我家有三个人,能不能改一下玩法?”
我鼓励他:“当然可以!”
大班幼儿已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他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我们应该给幼儿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因此,我鼓励其他幼儿也尝试根据居家环境和条件创编游戏。令人惊喜的是,在我家访的11名幼儿中,有9名幼儿反馈了新玩法。起初,大部分幼儿想到的只是游戏梗概,教师便通过提问促进幼儿思考:你的游戏叫什么名字,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你是怎么玩的,怎样算犯规,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等。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交流,幼儿的新游戏逐渐变得流畅清晰、生动有趣起来。
孩子们创编了9个游戏。如,“火车钻山洞”游戏: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用手臂搭山洞;其他人排成一列纵队,当火车;“山洞”一边念rap一边拦截,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拦住谁,谁回答反义词。“推球”游戏:大家围坐成一个圆圈,一人拿球并提问,同时将球推出去,球滚到谁跟前,谁来回答反义词;答对后,由答题者来推球。
在游戏过程中,大小、高低、远近、胖瘦、宽窄、里外等词语几乎被幼儿说遍了,且游刃有余。随着对游戏的熟悉,“一个字”的反义词终将会被大部分幼儿熟练掌握!
我开始思考,如何引导,才能避免幼儿陷入重复、低效的游戏中?如何提升,才能使幼儿进入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继续游戏?如何设计,才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这些游戏有的是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创编的,还有的是根据民间游戏改编的,从中能看出不少家长的支持。看着幼儿和家长满脸的自豪和幸福感,我决定先不“干扰”他们,并把游戏视频推荐到班级微信群里,让感兴趣的小朋友和家长们都来玩一玩。
或许,玩的人多了,他们自会有所发现。
了解幼儿的心声与建议
游戏体验一段时间后,我们设计了“反义词游戏调查”活动。教师通过一对一视频聊天的方式,对幼儿逐一进行访谈,并将答案输入到问卷统计系统里。我们先让幼儿从所有玩过的反义词游戏中推选出最喜欢的几个游戏并说明推选理由,统计出结果后做成排行榜。接着,找出幼儿没有推选的游戏,让其说说不满意的地方或建议,记录下来作为后续创编游戏的审查条件。最后,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继续创编新游戏,发挥自主性,获得成功感。
通过问卷访谈,我们梳理出了幼儿喜欢的游戏的若干要素。这些要素不但促进了我们对幼儿的了解,也成为以后设计游戏与组织活动的重要依据:他们喜欢和家人一起玩游戏,感觉很幸福;喜欢用身体动作参与的游戏,例如搭“山洞”拦截人、推球;喜欢有挑战、有难度的游戏,例如抢椅子、谁先抢到谁先答;喜欢有神秘感的游戏,例如通过抓阄定人、不知道球会滚到谁跟前;喜欢分胜负的游戏,“我赢了的时候,感觉心里刮来一股风,很刺激”;喜欢与已有经验相关的游戏,“用反义词玩游戏,我感觉自己很聪明”。幼儿也提出一些建议:“总说一个字的反义词很幼稚,不能显示出我们的水平。”“应该把说反义词换成看卡牌上的字找反义词。”……
从建议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发现了游戏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开始寻找提升难度的方法,虽然做法还不具体或存在瑕疵,但发现问题就是好的开始。
分组讨论与完善,自主学习看得见
我们将调查结果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家长纷纷赞叹:“孩子们的眼睛真亮,思维很活跃,想法很多啊!”我们选出四个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并分组开展线上讨论会,完善游戏。
在“火车钻山洞”游戏小组中,幼儿均表示游戏已经很好玩了,不用改。需要添加一些两个字的反义词,才能看出谁的水平更高。当希希说到“容易”时,芊芊说 “不容易”,希希连忙纠正:“反义词是指两个词的意思相反,不能说不什么……。”在希希的解释下,其他幼儿也明确了反义词的特点。当乐乐说到“巨大”时,瀚瀚说“渺小”,圆圆说“细小”,有人感觉两个都对,有人支持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时,乐乐说:“我妈妈说瀚瀚和圆圆的答案都可以,一个词语可以有好几个反义词呢!”幼儿恍然大悟!家长的支持对幼儿来说,除了能弥补知识经验的短板,也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不一会儿,幼儿积累了许多两个字的反义词,例如,松软——坚硬、希望——失望、冰冷——火热、容易——困难、打开——关闭、光明——黑暗等。
在“反义词扑克牌”游戏小组中,大家觉得一个字和两个字的反义词卡牌都要有,才能让所有人都来玩。沫沫有些为难:“这个游戏好像只有识字的小朋友才可以玩,不识字的没法玩啊!”俊俊想到好办法:“上面写汉字,下面画图,就行了。”霖霖笑了:“这个游戏玩多了,还能识字呢!”孩子们商定每人先制作10张卡牌,然后拍照共享,他们认知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语言“我有一个想法……”“xxx,你说的我没听懂”“我的问题是……”这些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互动状态。虽然他们是第一次在线上分组讨论,但没有一个人跑题,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逐渐增强。
会后,小组长将大家的建议都融入到游戏里,录成新视频,再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作为集体智慧的纪念。这些视频掀起了一波亲子反义词游戏热潮。事实证明,将所有的好点子融合在一起的游戏,不一定就是最好玩的,但允许幼儿试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很多幼儿表示,在反义词游戏中,积累了更多词汇,体验了创造的快乐,懂得了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感受了合作力量大。家长们也积极反馈,霖霖爸爸说通过玩反义词游戏,孩子的词语敏感性提高了,经常在大人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会指出这里有个反义词,而且玩词语游戏对反应能力也是一个锻炼,我们在家里经常玩这个游戏;俊俊妈妈说反义词游戏把主动权留给孩子们了,在创编、体验、讨论、改进、总结等环节中,增加了孩子的多维度体验,多方面锻炼,丰富了游戏内涵,也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示范。幼儿词汇经验的形成离不开成人的启迪,这次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家长也发挥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家园之间的无缝衔接,使幼儿的零散经验得以梳理,主体性得以发挥。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3年第4期
实习编辑:杨慧杰
微信制作:李 杰
微信审核:李 原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