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练习就像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儿童往往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在认知的过程中,儿童需要不停地反复,才能建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那么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反复读绘本其实是有好处的。
促进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模式基本是具象思维(即图象思维),抽象思维(语言、符号思维)则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孩子看绘本时会专注于色彩、形象,而不善于理解故事传达出来的道理、情感。重复阅读能让孩子在再读中,一次又一次地挖掘出更多细节,深入了解画面,培养他们的“两象”思维。
增强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孩子在反复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听和说,持续学习新的语言技巧,并最终转化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自由地把想象和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这是他思考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方式,但受知识水平和想象力水平的限制,他需要不断地重复阅读,一遍遍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加强对故事的理解,满足自己的想象需求。
培养阅读兴趣及习惯
反复听故事,孩子可以预测接下来的情节,甚至可以一字不错地告诉你接下来的情节,这可以使他获得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最终将转化为对于阅读的极大兴趣。只读一遍,是完全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同时,反复阅读,每次都有不一样的发现,这也满足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发现绘本是一个可以无限探寻的藏宝地,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养成啦!
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艺术的直觉不仅仅是天生的,更是长期教育的结果。长期看低俗的书会破坏人对美的感受,而经常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会提高人的审美品味,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2~3岁正是婴儿与幼儿的衔接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审美能力的初步获得对其以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增强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发展
幼儿容易在重复阅读中获得安全感。史密斯在《儿童文学论》中曾这样说:“人的安全感,不仅仅来自于物质要求的满足。它必须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没有这种根,孩子就失去了安定性。优秀的儿童书能够带给喜爱读书的孩子以安定力。这力量,决不是道义的概念,而是可以信赖的力量。”安全感的获得往往源自于人对周围环境的可控感,而可控感又源自于熟悉。
幼儿时期丰富的阅读经验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重要的作用。2~3岁的幼儿正处于阅读兴趣形成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快乐并爱上阅读。绘本的出现恰恰符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成为让他们爱上阅读的一种理由,而绘本的重复阅读在带给幼儿快乐的同时,也于无形中促进着幼儿的发展。
总结来说,绘本的重复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幼儿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呢?
阅读的首要目标是理解,而我们要接受一个新的事物或观点,首先也是要理解。
东方之星“本来阅读”课程,追溯阅读的本质,研究幼儿在图文阅读中的理解过程,对幼儿理解过程本身进行干预——帮助他们学会使用策略和技能来进行以理解为核心的阅读,让他们成为既渴望阅读又会阅读的人。
幼儿阶段的阅读是以图画书为主的阅读,是一种特殊的图文融合的阅读,它是为“文字阅读”奠定基础的阅读,是阅读者从“图画阅读”到“文字阅读”的必经之路。(这里所说的“文 字阅读”非“识字阅读”,而是指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阅读,幼儿是通过倾听来获取文字信息的。
相关阅读推荐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阅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