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局限”
互学共长
——“安吉游戏”中一对一倾听记录的探索与实践
近期,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在安吉游戏中,一对一倾听记录是每个幼儿与教师一对一地交流自己的记录和故事,而教师倾听、记录幼儿的表达,与幼儿一对一地对话,推动幼儿在个别对话中充分、积极地反思自己的经验。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后,我们意识到一对一倾听记录不仅是幼儿二次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自我的关键环节。它让教师打破“你来进入我的视野,我来评判你如何”的观察局限,带着一种理解与共情的姿态与幼儿深度交流、互学共长。
下面,我以一名大班幼儿在沙池近一个月的持续探索《火山“复活”记》为例,谈谈为什么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局限性,可能会妨碍幼儿真正的发现和探索,从而不断退后,努力规避自己观点对幼儿学习的干扰,让幼儿的兴趣塑造课程。
火山“复活”记
沙、水是大自然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幼儿最喜欢、最具探索性、成本相对较低的游戏材料。一个具有充沛水源的沙池,是幼儿的“金沙滩”、“银沙滩”。沙与水的结合,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多变化的可能。
我园的沙池依树傍水,置身于天然的生态游戏场中,孩子们穿着雨靴,肆意踩水,淘沙寻宝,开渠引水……
(一)沙池里的“游泳池”
今天是轩轩进入沙池的第一天,他运用水管引水、连接水道等方法做“游泳池”,从“连接”“让水自己滑下来”“相遇”等语言可以看出:轩轩了解水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二)“吃水”的火山
轩轩选择穿孔引水和埋管引水,都相继失败了。我本想利用一对一倾听记录环节鼓励他思考引水失败的原因,轩轩的一段话(我们把管子放进火山旁边,然后水连不上来,因为火山太高了,地也不平)让我意识到:幼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发现的能力,他们善于自我充实,轩轩已经在游戏和反思中将“经历”转化为自身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水不能从低处往高处流。
(三)火山爆发啦
轩轩将“水袋”当作“火山”,用石子或沙来溢水,转换思维,另辟蹊径,不拘泥于引水问题。幼儿“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让我真正发现了“最大程度的放手”的必要性。从“因为火山太深了、又大,把水灌满要很长时间”可以看出轩轩通过观察对比两座火山,发现了火山深度和体积与溢水之间的关系。
(四)火山塌方
(五)“引”水思源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幼儿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他们在引水、运水、堵水、疏水的过程中,不断动手动脑探索问题的答案。轩轩仍然坚持挖穿火山,我以为轩轩在“走老路”,经过一对一倾听记录(我在那边挖孔,可是火山的中间太硬了,我挖不动),我发现轩轩已经在回顾游戏经历和反思游戏材料中探索到了环境因素(我园新建的沙池较浅,下面是泥土),于是我忍住了直接告知轩轩答案的欲望,支持轩轩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
(六)大海和沙滩
轩轩在沙池旁边的空水池展开了新的探索。我刚开始以为轩轩“知难而退”,通过倾听和对话,我发现轩轩并没有因游戏的失败和同伴的离开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反之,他和同伴们尝试引水做“大游泳池”,自如地转换游戏类型,可见轩轩在环境中获得了“自由感”。
(七)海上火山
“海上火山”的想法在成人看来不切实际,幼儿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从“还是有点不固定”“水太快了,我们忙不过来”可以看出轩轩经过反复探索获得了经验——水会冲垮沙子。面对漏洞百出的火山,孩子们切断水源,不断运沙堵水,却难挡水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势。轩轩不气馁,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促使他开启新一轮的自我挑战。
(八)山重水复
观察游戏时,我以为轩轩会利用其他材料来解决沙子渗水问题,轩轩却想到了分流减压的方法,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可见轩轩在穷尽各种假设以解决问题,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
(九)“愚公”移山
结合观察和一对一倾听记录,我发现轩轩通过升级火山群岛来分流减压,火山之间的距离和水管的连接方式也是有讲究的。轩轩根据水管的长度决定火山之间的距离,同时选择带转弯接口的水管放在火山口,并在山体增加引流管口。虽然要不停修补火山,但我还是选择“退后”。
(十)山高水不“涨”
在一对一倾听记录中,轩轩自我反思,用塑料布解决了岩浆“泄露”的问题,但是第二座火山还是没有喷发,于是他二次反思,提出“我觉得可能是管道太长了”的想法,可见轩轩具有批判性思维,他的认识和发现将他带向更深层次的学习。
(十一)旋转的小球
轩轩降低了水管的高度,同时将海洋球放在向上的水管口,发现了“小球不往上喷,只会旋转”这一现象。可见轩轩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了自身的“朴素理论”,这远远超越了教师直接教的效果。
(十二)上“下”求索
真游戏是幼儿对真知的追求。在一对一倾听记录中,我发现看起来单调重复的游戏,其实“暗藏玄机”(把管子埋深一点)。可见轩轩在游戏中感知到了其中的物理现象(水的深度和速度、压强等),每一小步的变化背后都是轩轩不断反思构建新经验并循环迁移、应用的过程。
分析与反思
在整个一对一倾听记录的过程中,教师是忠实的倾听者和记录者,不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要听自己想听的这种意图强加给幼儿,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幼儿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教师的退后实际是一种积极的支持,让幼儿获得一种大胆表现的心理安全感,营造了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氛围。案例中的轩轩正是在教师的放手下踩着自己的发展节点创造出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高水平游戏。
一、自由游戏,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玩什么、与谁玩、怎么玩、用什么东西玩,通通是幼儿自己做主、自己决定、自己安排。从沙池里的“游泳池”到“海上火山”,游戏场地之间无边界,游戏主题自如转换,轩轩没有被束缚在沙池中,而是在沙池与水池之间自由穿梭,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他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创造都伴随着积极自由的情绪体验。他穷尽各种假设寻找问题的答案,他的反思、质疑、推断、验证、解释都来自于观点被认同下的从容。在游戏中,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只有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轩轩这种愉快的学习来自于教师充分的信任,来自于可掌控的环境中的“自由感”,来自于可以全身心投入游戏的安心和笃定。
二、主动反思,在经验碰撞中学习
轩轩的探索伴随着多种问题情境,但这并不会影响他的持久学习,反而让他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创造出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案例中,当轩轩发现水倒进“火山”里会消失时,他用水袋减少水的流失;当轩轩发现水会冲垮沙子时,他利用火山群岛分流减压;当轩轩发现“火山”不能喷发时,他尝试降低水管高度、埋深水管等多种方法。除此之外,轩轩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已有经验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的矛盾点。如:已有经验是水管太高,水不往上喷,而新情境中却是降低水管后,水依旧不往上喷,由此引发了轩轩对于“旋转的小球”以及水的深度和流动速度、压强等物理概念的清晰思考。
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
一、剔除干扰,相信幼儿的自我潜能
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他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小世界,有能力妥善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在《火山“复活”记》案例中,教师为什么一步步退后,从想要引导到放下身段,克制住自己介入游戏的欲望,因为教师通过一对一倾听记录环节,意识到自己的“通晓一切”与幼儿的潜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幼儿把水袋当“火山”,并通过加石子或沙来溢水;幼儿建造火山群岛分流减压;幼儿降低水管高度、埋深水管探索“火山”喷发……这些令人惊叹的能力和智慧正是幼儿内在潜能迸发的产物,这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让教师毫无控制游戏的欲望与行动,而是一步步剔除自己的主观干扰,由衷地点赞幼儿的话语和行为,让幼儿的“学”成为课程的主旋律。
二、持续倾听,发现幼儿的深度学习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学习“幼儿是如何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一对一倾听记录这一环节让教师清晰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主要作用是“发现幼儿如何游戏”,而不是“指导幼儿如何游戏”。在一对一倾听记录中,幼儿显示出巨大的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建构着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通过经验的迁移、大胆的想象与创造,不断地尝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游戏中的真问题,令我们折服。另外,通过一对一倾听记录,教师不再将“还可以怎样玩啊”挂在嘴边,而是放下“心中的期望”,去倾听游戏中的幼儿是如何通过自发重复行为强化和充实已有经验的(坚持“引水进山”,积累沙子沥水、水不能从低处往高处流、水会冲垮沙子等经验)、如何通过自主探究协调已有经验和新的问题情境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火山喷发”:从增高水管口→降低水管口→埋深水管),因为这更为重要。
图文编辑:刘倩倩
审 核:董秀梅
版权说明
本文系教师荐稿作品,来源公众号:兴化市戴南镇中心幼儿园。感谢原创作者的付出与辛苦,请作者联系领取刊用证书。投稿、合作、侵权等请联系微信:twhztx。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