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班级组织结构与管理特点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幼儿园班级的定义

幼儿园班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班级是指在幼儿园中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和构成原则(年龄、发展水平和人数等)组建起来的幼儿集合体。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它是幼儿在幼儿园所处的最切近的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班级是幼儿全面发展所依赖的基本条件,其构成因素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直接影响源。

广义的班级是指由教师、家长及社区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这个组织承担着促进幼儿发展的具体任务。班级需要物质条件、人文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支持;班级是人类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幼儿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核心层面。它的组成因素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其中班级保教工作的质量是其生态环境优劣的主要评判依据。

在幼儿园层面一般指狭义的班级,它是对3~6岁幼儿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幼儿是班级的主体。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组织、安排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与基本途径,整个幼儿园的工作都是通过各个班级的工作来实现的。

二、幼儿园班级的基本结构

(一)人员结构

1.保教人员

《规程》指出,教师和保育员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肩负着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核心作用。班级保教人员的配备数量、分工合作形式及岗位职责直接影响幼儿园保教目标的达成度。

《规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5)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

6)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规程》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员的主要职责:

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2)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照料和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3)在卫生保健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2.幼儿

《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第四条指出:“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至6周岁(或7周岁)”

幼儿是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班级的主体。班级中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经验、行为方式、发展速度以及个性特点;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幼儿认知、动作、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得到保育和教育双重培育的同时,保教人员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认识到幼儿园班级工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该阶段的幼儿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具备一定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做到科学保教。

3.家长

家长是指幼儿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家长对幼儿的生活和成长影响最为密切和直接,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年龄越小的幼儿越依靠成人来满足其成长的需要,教会他们所需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家庭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幼儿园班级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家长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都有不同的教养风格,有与幼儿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这种不同直接影响着家园合作的质量。教师只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引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是幼儿园教育重要合作伙伴的作用。

(二)物质设施

1.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房舍和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相对较大,幼儿就能在班级中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要求幼儿园班级要有足够面积(人均不低于2平方米,总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另外还要有相应宽度及通畅的走廊、一定面积的储藏室、独立寝室、独立卫生间等。

温馨贴士:幼儿活动室以东向或南向为宜,平均每个幼儿应占地面积为2.5平方米,过于狭窄、拥挤的环境易让幼儿感到压抑、烦躁,由碰撞、踩踏引起的攻击性行为也会上升。

2.班级基本设施

班级基本设施包括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品(有流动水盥洗,做到一人一巾一杯),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这些设施既要符合幼儿的使用要求,同时必须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性能。

(三)组织结构

1.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级的基本组织形式。班集体的形式可以较集中、高效地达成教育目标,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在管理班集体工作中,要加强幼儿对班集体的理解,利用班集体的合作力量、竞争效应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    

2.小组    

小组是班级的基层组织形式,主要有固定小组和临时小组两种。固定小组一般由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分组,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生活和学习。临时小组往往是根据一定的需要临时组建的小组。这类小组的成员经常随活动的内容而变化。

总之,无论是固定小组还是临时小组,它们都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更利于活动的完成,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3.个体

个体是指班级内的每个成员,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个体的背景、性格特征等都会对班集体及其成员产生影响。因此,在班级活动中,一方面要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给予其活动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需要个体适应集体,努力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三、幼儿园班级的特点

(一)保教性

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特殊性的具体表现,亦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期,只有其身体获得适宜的发展方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为此,保教并重毋庸置疑是幼儿园中必须予以贯彻和遵守的首要原则。幼儿园班级作为保教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在一日生活中需要贯彻保教原则,将对幼儿的身体看护和照顾与对幼儿的智能教育相结合,从而真正实现保教并重,而非陷入“重保轻教”或者“重教轻保”的窘境。

 (二)游戏性

关于幼儿游戏主要有两个命题,即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班级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计划的安排、班级环境的创设、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映射和体现游戏精神,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适宜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环境。如在课程计划的安排上需要体现和满足游戏作为基本活动。要求幼儿的活动时间应该成为在满足进食、睡眠等基本生存需要活动之外的主要活动。此外,班级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幼儿园活动形式上,还体现在幼儿园活动的实质与游戏精神的契合上,能够让幼儿在自主、独立、创造性的氛围中游戏。

(三)启蒙性

家庭教育是人最早接受的非正规形式的启蒙教育,而幼儿园则是个体接受正规公共教育的起点阶段,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启蒙幼儿个体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幼儿园班级的启蒙性在于为开启幼儿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并不要求幼儿此刻表现出和获得完善的能力,恰如《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对幼儿的进食和睡眠予以较为详细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从而能够为其他能力的获得提供基础。

四、幼儿园班级的功能

(一)生活功能

生活功能是指幼儿园班级对幼儿具有生活基础的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幼儿一日生活的功能;(2)实施幼儿卫生保健的功能;(3)组织幼儿锻炼身体的功能。

(二)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的发挥是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幼儿园班级管理要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三)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即实现社会价值的功能。幼儿园各年龄段的班级承担着保教的功能,在支持幼儿成长的同时,也体现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幼儿园班级组织结构与管理特点-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班级组织结构与管理特点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