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游戏是一种跨学科性质的综合性游戏,它融合了生活性、艺术性等领域特点。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能通过低结构的材料感知数量关系,提升审美意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建构游戏呢?
充分的准备
首先,幼儿要具备丰富的前期经验。老师可在游戏前通过教学活动或生活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建构对象,并在游戏中提供建构对象图片,使得幼儿对建构对象有更清晰的印象。
其次,老师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 提供充足的、不同层次的、多样的低结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减少幼儿在游戏中的等待时间。同时,材料不应当限制是自由式还是主题式,要给幼儿留有一定的自由探究空间,这也为老师在幼儿的自发游戏中寻找主题式课程提供了契机。
实施过程的支持
除了提供材料的支持,我们还要提供每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建构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团队,共同商讨如何搭建建构对象,老师要善于鼓励幼儿分工协作,将团队的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都要落实清楚,避免有些幼儿没有操作机会的情况发生。
适时的介入指导
观察是幼儿老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在观察中,老师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提供幼儿帮助。如,在游戏中发现幼儿无所事事,这时老师可以进行针对性指导,创设问题情境。若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小白兔要过桥看生病的外婆,那么幼儿将会想到要搭建一座大桥,这时老师再用问题探讨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大桥该怎么搭建,使幼儿能继续开展游戏。
及时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结束后,老师要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谈谈在游戏中的新发现或小问题,与幼儿总结游戏经验,并在课后进行游戏反思。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幼儿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
基于建构游戏的特性,老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在思维、审美、技术等方面有所增进,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融合教育,真正培养幼儿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点
“”,了解芳草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芳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