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居海燕 居新芳·
江苏省常州市雕庄中心幼儿园
《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 · 第1447篇
6088字丨阅读时间约12分钟
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文章分享至此,我们已经学习了国外诸多运动课程模式,也了解了KDL运动游戏理论,体育核心素养,那么具体可能生成的运动游戏课程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范例,它既有理论的迁移运用,也有自己实践创新。
比如重新界定“生态”内涵,从生态的角度建构幼儿运动游戏课程实施模式。
那么作为园长老师,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多实践的可能?
如何让技能凸显的运动转向趣味性、文化性、本土性运动课程建设,这是需要我们实践者去解答的。
正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运动游戏应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的教育活动,是有组织的活动,是需教师预定的,当然也需要考虑孩子的自发。但是,很多幼儿园开展运动游戏时,内容大多是教师设定的,而孩子往往是被动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运动是本能的需要。
生态运动游戏课程凸显“自然、原色和自主”的生态内涵,顺应儿童本性,满足儿童玩的需求,又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 生态运动游戏课程
的内涵和目标
生态运动游戏课程借鉴了陈鹤琴的生活教育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课程论,并从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汲取了养料。
“生态”原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本文中的“生态”主要是指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在人文化了的“自然环境”下,实现幼儿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生态理念的特质,更多体现为“自然、原色和自主”。
自然即自然生长
指教育要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回归现实生活。
原色即质朴本色
指教育要顺应幼儿学习的特点,回归真实世界。
自主即尊重个性
指教育要尊重幼儿自由的天性,回归幼儿本真。这是学前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对《指南》关于幼儿健康运动所应呈现状态的一种诠释。
本文所涉及生态运动游戏课程是依托幼儿园原有体育活动特色,以幼儿动作发展为基础,以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为目的,依托野趣乐游、原色民游、趣味球类游戏、DIY体游,凸显“自然、原色和自主”的课程。
?
野趣乐游:
挖掘周围生活中可锻炼幼儿身体的自然物和环境源(如沙、水、雪、草地、树林、山坡等),进行各种挑战自我、亲近自然的身体运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它强调要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原始材料,让孩子尽情地玩、充分地玩,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一,体育与自然的融合,获得身心愉悦。
?
原色民游:
对原汁原味的经典的民间体育游戏的传承和改良。传承占80%,改编占20%。
这类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玩,不受材料、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不乏体育锻炼的目的。可以一个人玩、两个人玩,很多人一起也能玩,满足了孩子爱玩的需求。
?
趣味球类游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拓展球的种类和玩法,如以小皮球、刺毛球、瑜伽球、小足球、乒乓球等为主要器材,开展各种球类活动,旨在用球玩,玩出趣味。
?
DIY体游:
DIY是自助、自主的意思,主要是利用幼儿园常见的小、中型器械(桌椅、轮胎、竹梯、彩虹桥、垫子、棍棒、绳子等)开展一些自助的体育游戏。
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组合,用不同器械、多种材料创造性地玩,玩出花样、玩出智慧。
通过这些利用天气和自然地理条件开展的游戏、传统的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等,达到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动作的发展。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指引。依据生态内涵,在解读《指南》健康领域要点的基础上,形成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目标:
1 |
增进幼儿对特色运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个体自主运动的动力,能从小喜爱运动; |
2 |
培养幼儿养成基本的运动习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
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目标,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将关注幼儿运动的兴趣、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及运动习惯的养成。
例:“野区乐游”课程
二、生态运动游戏课程
的实施途径
结合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内涵与目标,在分析幼儿园已有研究成果和周边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生态运动游戏课程。
(一) 打造生态运动游戏的适宜环境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
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到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
因此,创设安全、适宜、经济实用的生态运动环境,是孩子有效运动的保证。依据园本环境资源,结合幼儿动作发展需求,建构幼儿“想玩、可玩、乐玩”的生态运动环境。
1.凸显自然野趣的园所环境
在原有自然环境(水池、沙池、草坪、竹林等)基础上,适当增添辅助材料就是一个自然的活动场。
夏天,在小水池边放些水盆、水勺、射水枪等,这里成为孩子们玩水的好地方;沙池里挂上球网,光着小脚丫在沙地里来一场沙滩排球也是不错的生态运动;竹林里用红色丝带绑系成障碍林,成为孩子们玩穿越电网的拓展场地??
此外,规划全园绿地,设置土坡、香樟树林、植物花卉迷宫,增设悬垂攀爬材料等,使运动环境更加自然生态。
如悬垂攀爬区提供多种攀爬材料让幼儿进行攀爬探索:一头架在树干上的竹梯子;固定两头的竹竿;能左右摇摆的云梯;会摆动的麻绳??
材料的多样加上不同难度,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在体验中感知周围世界。
2.具有体验功能的民游长廊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体验是亲历的实践活动,体验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个体的亲身参与。
教室门口的走廊是课间、自主活动时间孩子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利用幼儿园长廊,打造具有体验功能的原色民游长廊。
可以将长廊划分成各区,选择适合在长廊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如跳房子、跳皮筋、舞狮子、踢毽子、打陀螺、抬花轿等。每区有材料有道具,并提供生动形象的民游活动照片和图解,让每个来到长廊的幼儿都有玩一玩的愿望和冲动。
在体验中发现民间游戏的好玩和有趣,初步感知民间文化的魅力,并且获得轻松、快乐和满足。
3.自助超市式的运动器械馆
创建运动馆,将小型器械按平衡、协调、力量等功能进行简单分类,敞开摆放在运动馆四周。
可以在器材摆放处张贴图文并茂的器械图片,便于幼儿取放和整理。
运动馆空间足够,材料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拼搭组合,在动机支配下与环境互动。这里的器械可以往大塑胶操场延伸,幼儿在合作、创造中建构人文化的自然环境,拓展运动经验。
4.个性化的运动区角
运动器械的位置应安置在活动室附近,便于幼儿经常使用。
材料的可接近性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使用材料的频率,还可影响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及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指导。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以及在每个班创设个性化的运动区角,最大程度满足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的需求。
《指南》提出:“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
园内缺乏旋转玩具,聪明的教师借助大型玩具,利用绳子、棍棒、呼啦圈,组合成了旋转玩具。
孩子们将绳子绕成“麻花”状,抓紧棒或圈,收起双脚,身体就在空中连续旋转。在晨间和课间,孩子们都喜欢去转上几圈。
各班、各角落生态运动环境创设前,教师还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因为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儿童通过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来实践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发挥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
5.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创设
生态运动游戏环境的创设不仅关注物质环境,还关注心理环境的创设。创设和谐的师幼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开展生态运动游戏,教师需要做到“两个尊重和三大支持”。
两个尊重:
即尊重幼儿的需求、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意。
三大支持:
即材料支持,变化孩子需要的材料;情感支持,鼓励启发满足玩的需求;行为支持,参与活动成为玩伴,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二) 探索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实施模式
随着生态运动游戏的深入开展,可以突破班级空间,采用班级联动、年级组混班、全园混龄等组织形式。
如晨间户外活动,场地相邻的班级或年级可以共享运动资源,拓展运动经验,并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生态运动游戏的开展可以突破时空,利用周边资源,走出园门开展亲子生态游戏,如青枫公园玩沙、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放风筝、溧阳南山竹海竹林爬山等;
可以将一些有价值的亲子游戏拍摄成视频,供家长参考;
可以突破人员限制,推出家长资源进游戏、项目兴趣研究小组,让家长走进生态运动游戏,让更多感兴趣的教师加入项目研究小组;
还可以让孩子教孩子玩游戏,形成生态运动游戏多元实施模式。
(三) 保障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实施时间
《指南》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实施生态运动游戏课程不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叠加,而是对原有主题课程的优化。
生态运动游戏课程可以与一日活动相渗透,如在每天的晨间活动和课间开展,也可以在每周1次的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开展。
还可以与节日活动相结合,如三月踏青节,亲近自然、沐浴阳光,有氧徒步我能行;十月民俗节,回味童年、民游同乐,民间文化我传承;十二月体育节,坚持冬锻、不畏严寒,小小运动会我最棒等。
做到每天、每周、每月都有生态运动游戏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实施时间,保证运动时间,避免运动过度。
(四) 优化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实施策略
生态运动游戏的实施策略,既有共性策略,也有个性化策略。
如共性实施策略有顺应生成,自然推进策略;材料支持,自主选择策略;三方参与,社会联动策略等。
生态运动,是一种远离复杂性,远离技术性,远离功利性的,为大多数孩子所接受的、简略的、淳朴的运动。
它淡化复杂的现代竞技运动规则,淡化精确到毫厘的测量仪器,突显原始的游戏活动与精神,是亲亲教育的“不经意”,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元一体。
如每年的体育节,有孩子运动能力的展示、亲子趣味运动会、教师和家长DIY器械创意玩法、社区健身队和孩子合作舞龙等,体现的是全民健身思想,这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真正有机的统一与和谐。
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参与生态运动,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做孩子的玩伴,以投入的状态带动孩子积极参与生态运动。
活动中尊重孩子的个性感悟、独特体验,允许孩子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信念和意识,对孩子充满的是尊重、期待、赏识和包容。
不同的项目有其不同的特性,实施策略会有所不同。
如野趣乐游更多采用“关注季节、盘活资源”策略。利用四季资源,开展“顺应本性,回归自然”的体育活动。
“春之烂漫”:春日暖阳下,捉蝴蝶、放风筝、踏青,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夏之水韵”:戏水、赤足走、洗冷水澡等,挑战酷暑。
“秋之秆乐”:秋季农作物丰收了,百变稻草秆为运动所用。
“冬之雪印”:下雪天玩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雪地踩脚印、铲雪、玩冰球等游戏,不畏严寒,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生态运动游戏课程
的评价
孩子的发展是个性化动态发展的过程,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评价,着眼个体、立足改进、侧重发展,更多关注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动作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关注孩子的“兴趣、体验和习惯”。
评价方式主要有全园性体能测试、个案观察记录、情境观察。
全园性体能测试是一种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面向全体幼儿,主要是在参考《指南》健康领域各年龄段“幼儿典型性表现”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幼儿的发展需要,设计的“清单式”观察量表。
如小班上学期的体能测试内容有“走直线、悬垂、投掷、双脚连续跳、单脚跳、抛球等”。
小班下学期的体能测试内容有“上下楼梯、向上抛球、15米快速跑、自转后走过垫子等”。
每学期初开展摸底式全园性体能前侧,教师通过前侧分析,针对幼儿动作发展薄弱环节有目的地创设相应的运动环境,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期末的体能后侧,主要看孩子的进步,对比前侧和后侧的结果,就是孩子成长的痕迹,也是幼儿健康领域的动态评价。体能测试的数据不排名、不公开,只是教师有效创设运动环境和观察指导的“重要线索”。
儿童观察记录是一种定性评估的方式。
一种是个案跟踪观察,主要是对个别特殊的孩子(肥胖儿、体弱儿、动作发展方面迟缓、动作发展超常)开展的连续性观察。
个案跟踪观察分为三步:
一是前期调研
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要点;
二是实施观察
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某种情境的出现,引起幼儿的行为反应,观测和记录结果,从而对幼儿某些发展情况作出评判;
三是引导跟进
即对运用的教学策略、引导方式和干预形式的成效进行后续观察记录。
还有一种是运动情境中的观察,如在晨间户外活动、课间体育游戏、集体性健康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观察一个或多个孩子,观察的维度可以是动作发展,也可以是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等,还可以观察运动材料、环境能否激发幼儿持续学习的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等等。
四、生态运动游戏课程实施
的效果
(一) 运动兴趣明显增强,运动习惯逐步养成
因为生态运动游戏大多来自孩子的玩法,因此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
在课间和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能主动积极地与运动环境进行互动,自主性、合作能力、创造性明显增强。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也能坚持每天锻炼。
在生态运动游戏中,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到陌生的场地知道要先观察环境,确认安全后再开始运动。
孩子们还懂得了一些运动的小常识,如餐后半小时不能激烈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中和运动后不能大量喝水,运动后要注意休息等。孩子因为喜爱运动,所以能坚持运动,并逐渐形成了运动习惯。
(二) 身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身体素质是逐渐发展起来,而不是教师教给孩子的,需要孩子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来获得的。所以,天气比较冷和比较热的时候仍然要让孩子到户外去活动。
但是,冷暖适应要注意时间,可以根据季节调整户外活动的时间,如冬季在阳光充足的时段活动,夏季在凉爽的时段活动,有条件的可以在树荫下活动。
笔者所在幼儿园还在春秋季下午开展全园性的10分钟下午操,以提高孩子对季节的适应能力。除了天气冷暖的适应,《指南》特别提出对交通工具的适应。乘船乘车以及旋转玩具可以刺激前庭器官。
笔者所在幼儿园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旋转游戏,如荡秋千、坐转椅、舞彩带等生态运动游戏,以刺激前庭器官慢慢使其适应,缓解眩晕、预防眩晕。
园内37名晕车儿童经过一年的锻炼后,其中23名幼儿短途乘车已不再晕车,其余孩子家长也反映孩子乘车时晕车症状明显减轻。
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体现在体弱儿的转归正常。
园内对2011年9月刚进小班的10名肥胖儿童(4人中度、6人轻度肥胖)进行跟踪干预,经过有目的地锻炼以及家庭膳食调理后,到2014年10月,5人转归正常,2人由中度肥胖转为轻度肥胖,1人肥胖程度有所下降,1名幼儿肥胖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生态运动游戏的开展,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幼儿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生态运动游戏源自生活,是一种开放的活动,既符合儿童的经验,又对儿童体能发展具有适度的挑战。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尊重原创。
本文作者系居海燕、居新芳老师。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1】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全110集
【2】曾仕强:《家庭教育》全24集!
【4】《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全文,重磅发布!
【5】教育部丨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发育异常的自查手册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7】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只有常读和星标订阅号
1??打开公众号页面
2??点击右上角 ··· 按钮
3??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