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1
小芭你好,又来请教。
我女儿5岁,特别喜欢跟着别的小朋友,比如:
1.她不喜欢去的地方,她要找的朋友去了,她就要去那个地方。
2.她没玩够,和她一起出来的朋友要回家了,她就要一起回家。
3.周末她都要约她的朋友。她的朋友要做其他的事情,她就改变她想去的地方跟随她的朋友。
别的同龄小朋友我都没发现这样的,别人更多的是对家长对家庭的依恋,我女儿是对朋友很依恋。
别的同龄小朋友都挺有主意,我女儿好像没有主见,总是跟随别人改变自己。我对于这点真是搞不懂。
1.转换思维
“我是看不见孩子是吗?我该怎么做才能够懂她呢?”
“谁又能做到时时刻刻’看得见’孩子呢?我做些什么来减少对自己和对孩子的不满意?”
你感觉如何?
看过育儿文章,读过育儿书籍,知道那些名词“接纳、倾听、理解、共情”,等面对孩子时,发现“还是不知道咋办、白看了、还是不懂孩子”,这都正常。
其实不白看的,要不然你也不会来问小芭,对不?
她改变想去的地方,只要跟你作为大人作为一家之主对你们日程的安排没有冲突,就可以满足她。如果有冲突,就根据具体情况看,不一定必须依着孩子。
2.读书
3.做些不一样的行动
爱因斯坦说:“不能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儿,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
就像上面你紧接着问的“我该怎么做才能够懂她呢?”可以做些跟我们已经固化了的认知不一样的行动。在行动中练习转换视角,在行动中生长出更多弹性,去看待自己和孩子。
小芭不了解你家的具体情况,不好举你家的例子,就举芭学园的例子吧。
例如,六一儿童节,为什么非得让孩子演节目给大人看?为什么不能大人演节目给孩子看?
每年六一儿童节,家长们演戏剧给孩子看,是优师教研从2004年建园开始到现在的过节方式。
5月27日,优师教研2023年戏剧节拉开帷幕,芭学园王府园区和华龙苑园区的家长们,把他们准备了两个月的戏剧演给孩子们看。6月1日,优师教研紫金园区的家长们将给孩子们演戏剧。
主持人是由芭学园家长和老师共同担任。你看下面照片中拄着拐的这位爸爸,他这不是剧情需要,而是真的脚受伤了。
跟园区确定做主持人之后这位爸爸脚才受的伤,老师跟他沟通看是否需要调整,再找一位爸爸来主持。这位爸爸说没事,他还是要来。
北京生活节奏这么快,家长们大都工作很忙,他们哪里来的时间做这些?
并不是。筹备、排练再到演出,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乐趣。
如果你当时也在台下看着他们,你可能会跟小芭一样感觉到他们的快乐,感觉到他们做回了小孩。
想要懂得孩子,跟孩子的心理同频,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找回自己还是个小孩时的感觉。当你还是个小孩子,你需要什么?你喜欢什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