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何为“意乐”?
“意乐”是出自《大法颂》的意为快乐、乐趣的一个词语。凡心里所欲作为,皆称为意乐。意思是说:凡是自己心里想要去做的,都会感到快乐。
芭学园育儿课堂一位闺蜜投稿提问说:
从这位闺蜜的表达中,我感受到这位妈妈对于「孩子开始对文化知识感兴趣」的状态特别欣喜,于是为了让孩子的热情不退化,开始想要在这件事情上猛下功夫。更甚者打这儿以后不管孩子干什么,我们的潜意识就开始有目的地想着教给孩子一些知识。
当下孩子可能只是无意之间问了一句妈妈这个东西是什么,于是我们告诉孩子说:“这个东西叫治疗仪,跟我念一遍治、疗、仪,zhi、liao、yi,这是拼写,咱们来写一下吧,你平时不是挺喜欢写的吗?”
如果孩子当下配合,愿意去写愿意去认读,我们可能又会纠错,“哎呀,你这个写得不对,你应该这样写……”
于是,过一段时间又很焦虑地来提问:
我们说自信来源于对工作的良好体验,当孩子刚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还没开始,就被我们带有的功利心、目的、以及压力和否定的“热潮“所击退。
就像我们刚刚进入一个喜欢的工作,还没开始,领导开始给你各种达标任务,如果完不成,就没有年终奖没有绩效工资。纵使我们当下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这个工作背后的压力和窒息感也会让自己止步于此,不再向前。
因为我还没有体验到这个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还没有体验到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还没在工作上实现自我价值,就已经感受到前方困难重重压力巨大。如果完不成我还挣不到钱没办法养活自己,那算了,我放弃吧,我不要做了,我感觉我做不到,太难了。
其实这也是孩子的心声,刚刚接触认字,还没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乐趣,还没体验到学习助力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还没体验到学习带给自己的价值,刚刚感兴趣,就被浇灭了。
不是孩子不喜欢学习,而是大人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害怕。
我们总说人格教育,人格的状态会呈现在我们的习性中,习性包含我们将生活和学习串联在一起的模式。幼小衔接也好,上学后的学习也罢,都不该把生活和学习分开,因为它不只是学习上的衔接,更是生活上的衔接。生活亦是教育,并不一定在教室里才能学习到知识。
所以,要做好幼小衔接,需要从日常生活开始,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性,不去抹杀孩子的兴趣。从感兴趣到喜欢,再到热爱,除了需要时间,更需要我们使用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
芭学园育儿课堂推出的「幼小衔接线上课」,由李跃儿、马学红和芭学园5-6岁大班教师主讲,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帮助家长学会使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从喜欢开始,轻松跨越幼小衔接。
● 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