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绘画是儿童的自主创新绘画,是各种知识的联结和综合反映,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生态式教育主张以生态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幼儿园绘画教学是整个生态式教育实践的一环,是检验主题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志,反映着单元主题活动开展深入的程度和广度。
关键词:幼儿园 绘画 生态式教育 教学模式
生态式教育是由藤守尧先生提出的,强调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在生态式教育的理念中,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各种活动的开展,人际的互动,环境的设置等都应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幼儿园绘画教学是整个生态式教育实践的一环,是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一个艺术门类,根据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儿童发展的整合观,活动内容的综合观,活动过程的整体观,活动开展的对话观,师幼互动的平等观,幼儿绘画教学的生态模式应遵循以下教学模式。
一、目的—幼儿自主创新 发展幼儿各种能力
以往我们认为幼儿绘画是表达美的需要,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以生态教育观的视角去审视,幼儿绘画是儿童的自主创新活动,与幼儿康、科学、社会、语言领域以及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各种知识的联结和综合反映。生态教育观承认和鼓励每一个儿童所拥有的内部素质的生态系统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教师应发挥相应作用,使它们处在一种动态平衡、和谐发展的状态中,这样,才能够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儿童。幼儿绘画教学其基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生态式教育观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画家,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就用简单的线条、图形记录当时的生活和事件,那是人类最早的绘画。幼小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这个世界,记录自己的成长。绘画中,孩子用笔画动物,画植物,画山,画水,画声音,画,画思想、画意念,画一切可以用符号概括之物。可以说在幼儿期,绘画弥补了孩子许多方面特别是语言尚未完善的缺憾。在他们的语言描述中,这个世界经常是重复、断开、颠倒、甚至是前后矛盾的。在绘画中,他们不会遭遇如此尴尬,寥寥几笔线条,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如果有机会他们会给你解释许多许多。
二、环境—蕴含教育价值 刺激幼儿创作积极性
幼儿园的环境生态主要指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不仅应宽敞、优美、活泼、向上,更重要的是处处蕴含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态空间。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影响,因此,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室内外环境装饰,都应融合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元素,注重融入传统经典,让儿童听到中外名曲,看到中外经典字画,演中外名剧片段,并让幼儿参与设计布置,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热情。有人怀疑孩子能否理解经典,其实越是历经岁月洗礼的经典越是最接近人性需要的东西,也最能打动人。给两岁婴儿听《粱祝》,她会面露伤感之态;给幼儿播放《动物狂欢节》,他们会随摆动小屁股。幼儿绘画所需要的生态环境还有活动室、材料,活动室的墙壁应设置展示幼儿作品的平台,活动区角内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种绘画材料,除彩笔画、毛笔画、水粉画外,让孩子尝试棉签画、手指画、吹画、剪贴画、毛线画、卷纸画、米画等形式;尝试在多种材料上绘画,如石头、布、墙壁、木板、沙土、竹片、瓶罐等;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绘画主题,如画、贴、吹、点、印、染、拓,以增强幼儿绘画兴趣,刺激幼儿创作积极性。在空间环境与各种设施的布置上,应便于幼儿自由操作和灵活运用,以便使孩子的灵感及时转化为作品。
三、内容—保罗万象 兼具真实、记忆与想象
以往教师把幼儿绘画单纯看作表现美的方式,在绘画内容、题材上加以限制,令孩子临摹各种形式的范画,没有留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幼儿园教育内容生态观主张儿童绘画是儿童认知的反映过程,是其对周围世界,尤其是主题教育内容认知内化进而表象的过程,儿童本身具有绘画潜能及自主学习能力。绘画中,儿童所画的往往不是真实的反映,而是他们知道的或者记忆的想象,并把要表现的事件、情景用符号做某种示意性表述。孩子用手中的画笔可以画一切他所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可以用线条、图形来表现的事物或形象,借以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理解。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孩子的绘画,别有一番风景:一天早晨,中班的子皓兴冲冲拿给老师一幅画,只见上面错综着各种线条,似像不像,于是老师与子皓展开了下面的对话:
“子皓的画内容真是丰富,你给大家讲讲吧。”
“哦,这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这是我,这是爸爸和妈妈。我们都在船上呢,我和爸爸划船。岸上有好多人看我们划船,我真高兴!”
“子皓画得好,讲得更好,我们都看明白了。”
原来,在春季相关主题活动下,老师让孩子们周末春游,感受春天。子皓不仅去感受了,还把春游的情景画了下来,虽然绘画技巧有限,没有他的讲解,别人都难以看懂,但是孩子的绘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反映。这种绘画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并推动着孩子的继续成长。
四、过程—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让幼儿感受创作的愉悦与成就感
以往活动中,观察、讲解、示范、辅导,讲评是不变的绘画五步曲,画画就意味着临摹教师的范画,在幼儿绘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参与其中,或指点,或批评,或帮助,教师把孩子看成不会画画的无知者,自己则扮演着百分百教师的角色,随意打断幼儿思路,用教师的权威影响孩子的作品。这样的绘画无疑于一次精神煎熬,教师的干预,只会导致孩子思维的夭折,教师以技巧为标准的评价大大地挫伤了孩子的绘画兴趣。罗恩·菲德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规定的模式或方法。”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活动开展的对话性,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对话的一方,而不是主导者,是活动的组织和推进者;活动中,幼儿有充分表达自我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积极满足幼儿对认知、对艺术、对学习的各种需要。让孩子在尽兴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创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满足幼儿感官需要。生态式教育模式下绘画知识与绘画素材的取得,主要是通过观察以及其他多种感官获得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或灌输的。在活动中,教师要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创作的欲望,让他头脑中有鲜明清晰、呼之欲出的形象,使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正所谓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
2、绘画开始给孩子确定绘画主题的权利和开始绘画的信心。绘画任务下达后,教师要鼓励孩子自己确定绘画主题,并帮助他们完善、丰富自己的主题。对于那些不能确定主题的孩子,要启发他们从“观察”记忆中去挖掘主题。还有的孩子虽确定了主题,但对自己的作品能否最终得到肯定缺乏信心,迟迟不能下笔,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对孩子说:“你知道吗?我特别喜欢你们的画。因为你们总是把圆画得有些扁,把直线画得有些弯,你们的画就象刚出壳的小鸡、小鸭、小兔子,走路歪歪扭扭,但都非常可爱,我太喜欢了!”有这样一位善于开导幼儿的教师,孩子们当然会无所顾及勇敢地开始绘画。
3、 绘画进行中鼓励、帮助孩子克服种种困难。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
这样那样的问题,需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灵活处理。要了解幼儿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教师应对幼儿学习过程作客观仔细的观察分析,并尽可能在幼儿感到困难和乏味之前介入,以避免产生畏难情绪。孩子在绘画过程中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难以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此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如果是速度的问题,要告知孩子他很快就要完成了,而不要强调他“画得太慢了”或“你要完不成了”之类让他感到挫败的警句,这些话对提高他们的绘画积极性作用并不大,相反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急噪情绪,最终导致孩子放弃绘画。
4、适时引导幼儿学习掌握绘画技法。一直以来,大家就是否传授给幼儿绘画技能技法争论不休。其实,幼儿学习一些现成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而且技能技巧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服务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让幼儿感到有必要学,学了就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譬如,孩子的画面需要某个物体形象而自己又不会画时,孩子会主动要求帮助,此时教师可借助教具用形象化的语言将这一事物概括成相应图形,让孩子学习抽象概括事物的本领。为了更好地教幼儿绘画技能,教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顺序: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彩由三原色到三间色;人物画贯穿于幼儿绘画始终,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
五、评价—提供舞台 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绘画
对幼儿绘画评价的生态教育观强调用发展的阳光看待幼儿作品,尤其提倡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以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认知。如果你为自己的宝宝织了一件可体的毛衫,你是不是有向人炫耀的冲动呢?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手捧自己用艰辛收获的作品,特别需要一个展示的机会。此时,教师不要将孩子的作品简单讲解了事,那会另孩子很失望。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把自己的作品讲给大家听,教师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如果时间不够,课后和孩子单独交流也可。有必要,将孩子的讲述录下来,做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孩子们讲述完自己的绘画后,提供足够的空间,将孩子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室里最显眼的位置,展示完毕,教师要妥善保管孩子的作品,定期将孩子的作品装订成册,妥善保存。教师对孩子作品的重视,能够把儿童原有的绘画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的推动力;儿童自我欣赏,获满足感,能够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绘画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幼儿园绘画的生态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