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总之,运用相似性原理实施趣味数学教育,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幼儿不断地建构数学知识相似块,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在幼儿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数学。但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何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是新《纲要》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相似性原理认为,当客观对象与人在其生活、工作、经验中的建构、积累、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单元(即相似块)相互匹配、相似激活、相似兴趣产生,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为此,我运用相似性原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数学知识相似块,积累相似块,寻找数学的规律。并学习调动所有的相似块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建构幼儿的数学相似块。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如玩具、餐具、食物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材料,每一样东西都包含大量的数学信息。例如:桌子上的一个茶杯,用集合概念表示:是一个杯子;用数概念表示就是1;用空间概念反映就是杯子的大小、形状、在什么地方(空间量、形体、方位);用时间概念表示就是杯子是新的还是旧的等。为此,我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不断建构数学知识的相似块,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二、创设环境,提供充足、多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不断进行相似激活、相似匹配、相似组合。
幼儿期的思维以直觉形象为主,他们对数量和空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逻辑推理都要借助于具体形象和动作来进行。我认为让幼儿通过操作熟悉的事物,让事物与幼儿在大脑储存的相似块相互匹配、相似激活,相似选择不仅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好方式,也是幼儿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
操作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媒介,是幼儿思维的物质基础。为此我首先为幼儿提供充足、有效的操作材料:①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每次数学活动我都会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操作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一些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操作内容,我还提供多功能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扩散性思维练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②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为分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和符号表征阶段。于是我对于同一概念的操作活动都提供包括实物、形象(圆点、实物图片等)、符号(数学等)三种层次的材料。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又能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③提供多效性的操作材料。向幼儿提供的材料应充分体现有关数概念的一切特征,以便幼儿在全面认识材料特征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具有独特性的操作结果。
其次,创设环境,反复练习。有了可供幼儿操作活动的材料,还必须为幼儿创造操作活动的环境。我除了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操作外还创设数学角,让幼儿在活动前、活动后、日常生活中进行操作,不断地去相似激活、相互匹配、相似选择,从而获得数学的规律和知识。
三、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幼儿数学知识的相似块。
自然环境和社区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为此我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数学教育能力,让家长不断丰富幼儿数学知识的相似块。
第一,通过开家长会、出版《家长园地》、与家长交谈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家长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早期数学教育。
第二,教育家长善于抓住数学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由于幼儿不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差。如果家长强力灌输数学知识,不仅不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难以收到学习效果,而且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导致其产生害怕,讨厌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抓住适当的时机向孩子进行教育。
第三,教育家长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把生活用品当最好的教具。
提到数学许多家长往往想到的是数数,加减运算,实际上幼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数数和加减运算,其内容是广泛多样的,它包括集合、分类、排序、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等。为此,我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集合是现代数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家长在吃东西时可以把梨、苹果、香蕉放在一起,把饼干、蛋糕放在一起。这些家长有意识的集合行为可以让孩子积累类似的相似块。
总之,运用相似性原理实施趣味数学教育,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幼儿不断地建构数学知识相似块,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广西北流市幼儿园 俞红霞
【运用相似性原理实施趣味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