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目的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质:所谓幼儿社会性发展就是幼儿在生活中获得初步的社会认知,体验简单的社会情感,学习和扮演简单的社会角色,建立初浅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概言之,就是幼儿发展的对社会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 (二)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康的身体、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问题相当普遍、突出。在我教育见习的两周里,经观察发现,在看到别人摔倒时,有一些孩子只是旁观,或若无其事地走开;有的幼儿对教师和伙伴态度冷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活动中,事事按自己意愿办,不懂得谦让和与小朋友平等相处等。 通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探索,为发展心理学及幼儿教育提供理论佐证与依据。揭示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发幼儿园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视和干预。寻找在一定教育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即向幼儿教育的实践提供女如何确定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如何使教育目标转化成教育行为,通过什么途径及手段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等。 (三)文献综述 1、幼儿社会性各个因素的发展变化的研究 培养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形成的基础。引导幼儿学习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对幼儿而言,人际交往就是学习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交往规则和技能。从幼儿与成人(主要是父母、教师)、幼儿与同伴、幼儿与人交往中的分享、谦让、合作行为与文明习惯等多方面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进行综合评价。使幼儿初步接触、观察和关心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幼儿的生活范围不大,但幼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接触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周围环境,观察和关心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是扩展其社会认知、激发丰富社会情感的基础。实施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教育,使幼儿接触、观察和关心周围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激发其初步的爱集体情感。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品德是包涵在社会性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至高水平。在幼儿阶段,幼儿尚无成型道德品质可言,但幼儿的许多言行已涉及了社会的道德标准,幼儿的言行已开始具有道德的特点。使幼儿乐于与人合作,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萌发幼儿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对幼儿而言,劳动、家乡、祖国并不是他们最基本的活动和最熟悉、最具体的环境,但建立对劳动、家乡、祖国最初步的认识、萌发对其爱的情感却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扩大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而且还可以升华幼儿的社会情感,为形成优秀的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移情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 移情促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为其社会性发展铺平了道路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以自己的视角看世界,以自己的感受决定别人感受,时时处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为策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不是站在对方、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做出的价值判断和采取的行为方式,势必难以符合对方、他人乃至社会的需要有了移情能力,就能从他人的角度去体验他人的情绪,认知、理解他人的需要这样,就使他跳出了“自我”的小圈子来思考问题和制定行为策略,做出利他的行为选择,为其社会性发展铺平了道路。移情为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性情感是社会性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性行为形成的内部动因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对集体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爱的情感,以及控制、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和能力,核心是“爱的情感”因此,要爱他人、爱社会,首先要认识、感受到来自他人、社会的爱要感知他人、社会的爱,最好的途径就是移情使他站到对方的位置上去体验行为的动机与目的,从而真实地感知对方给子的爱有了爱的感知,“爱的情感’,的产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移情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口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伴关系就是儿童与同龄人共同活动,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它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性发展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因此,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不仅为其旱期社会性发展,而日_为其后继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基础。移情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万助、合作以及共享等有利于社会的行为,这是社会性发展的根本目标简单说,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利他和助人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要求个体必须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客观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利他的行为选择。 3、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影响 社会性发展的外部表现就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指一个人的任何具有社会因素的行为,也就是受到别人的存在、态度或行动影响的行为;影响别人的存在、态度或行动的行为,或指主要作为社会因素的一种结果而习得的行为。 班氏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幼儿的社会行为学习是受多因素、多方而影响的。家长与教师不仅要看到客观因素又要看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一方而,成人应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影响。如良好的风气的社会、班级和家庭。在微观层面上即为幼儿创设正面榜样及发挥其作用。另一方而,不要将幼儿的学习想得太简单。幼儿实际上有认知、期待作为内因影响学习。为此,要注重幼儿认知的作用,对幼儿进行认知教育,让其逐渐掌握标准,从而影响其期待的水平,进而影响行为。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多表扬,并要讲清楚幼儿为什么能受到表扬。目的是让幼儿知道什么行为被社会所赞同以及为什么被社会所赞同。处理好正面榜样与负面榜样对幼儿的影响。成人要多为幼儿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榜样,并且要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负面榜样。 4、班级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班级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现在很多家长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收费很高的幼儿园就是想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这里所讲的班级环境主要是指精神环境,包括教师对幼儿、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的秩序纪律。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支持和关爱会对幼儿的良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对幼儿过于严厉的控制与训诫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关心与支持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中,幼儿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良好的同伴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班级秩序纪律方面,有研究认为班级严格的秩序纪律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也有研究认为班级秩序纪律的严格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5、母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为幼儿早期主要的抚养者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代理人,毋庸置疑,母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父母与幼儿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人际交往过程,幼儿自身的特征是影响父母采取哪种教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只强调成人对幼儿的影响,忽视了幼儿在这一交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能真正了解父母的教养行为。有研究表明早期的亲子互动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幼儿后期社会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对于亲子互动的模式和以划分出三个类型,“母亲高反应-幼儿地反应型”、“母亲高控制-幼儿服从型”、“低互动型”。通过研究不同的亲子互动模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四)提出假设及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揭示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发幼儿园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视和干预,提高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 提高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寻找在一定教育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即向幼儿教育的实践提供女如何确定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如何使教育目标转化成教育行为,通过什么途径及手段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4-5岁幼儿(幼儿园中班)。结合教育实习选取30名4-5岁幼儿。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研究。 对每一名幼儿和教师进行访谈;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三、 研究结果 (一)教师要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进行的是认知教育,在幼儿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却重视不够。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次大转折。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难免有一种不安全感,不知这个新环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不知自己该如何行事。如果教师能以父母般的爱心和态度对待他们,及时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很快习惯并喜欢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那么,这次转折就会给幼儿一个十分有益的经验:“原来家庭之外的世界也是美好的!原来我有能力应付新局面!”这种自信将使幼儿勇敢地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我们希望教育出来的孩子有礼貌,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那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满怀热情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和身边所有的人;如果我们想引起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自己就应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 2、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 教师所选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时机,为他们提供获得真情实感的机会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例如:在“学雷锋活动日”这一天,带孩子到学雷锋一条街上去走走看看,去体验那种爱心,那种助人为乐的情感。 幼儿在认识四季美景时,在品尝各种水果的香甜时,在欣赏民族歌舞时,在初步感受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排队练操时,在学习走过“独木桥”时,可培养幼儿的组织纪律性和进行勇敢精神的教育。 3、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社会行为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只有教师和家长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一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同时,也可通过“家长园地”沟通家园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得以在家庭活动中延伸。例如:“3•8”妇女节,在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夸妈妈、爱妈妈活动,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使家长了解幼儿的当日活动内容,并进行活动延伸:回家后让幼儿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 (二)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做为家长,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认识很多字,能计算复杂的数学题,会识谱、弹琴、唱歌、跳舞,在许多场合能给父母撑面子。而应告诉孩子,你可以少识字,但你不能撒谎;你可以不会吟诗作画,但你不能没有礼貌。家长应该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首先,对孩子不仅要关爱有加,还要加强行为要求,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对于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当他对某件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可用那件玩具引导他学习独立行走,让他在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后,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 其次,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爱,更要教孩子主动去爱别人。例如:邻居家的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相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再次,改变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的作法。家长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有意识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受一点失败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学会正视困难、失败等挫折,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并迅速地从沮丧、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孩子振作精神再尝试一次,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孩子明白失败一次并不要紧,只要能吃苦耐劳,具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方法适当.总会取得成功的。 (三)寻找在一定教育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即向幼儿教育的实践提供女如何确定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如何使教育目标转化成教育行为,通过什么途径及手段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等。 1、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目标 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目标的提出应建立在发展心理学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幼儿教育学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的基础上。幼儿发展目标是核心目标,它可分解为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就是要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最终还原为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性教育的自身特性。而年龄目标的设置必须落实在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身上。 2、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课程 现代课程论早已打破单纯课堂教学的套路,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立体性、开放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课程结构与程序也必是一个开放式的范畴,它并非仅仅针对传统意义上的集中教育课堂,而是涉及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包括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园中、家庭里)、集中教育活动(社会性主题教育、各领域渗透、参观社会、实践操作、各种游戏、环境教育物化环境、精神环境)。要纳入幼儿社会性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如果远离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无法观察、体验和理解,那么这种内容本身有多大的价值也不能成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课程之中。 3、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过程 幼儿社会性形成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过程涉及的基本内容。幼儿的自主观察、体验、感受或实践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关键。幼儿社会性形成固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认知,但它基本不是被告知的产物,认知只是一个基础,它与最终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尚无必然联系,因此在幼儿自主观察、体验、实践基础上的情感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受制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幼儿的生存与交往环境、幼儿自主活动的质量及所受教育的全面性。社会性教育有同于其它学科领域的共有方法,如谈活法、演示法等,同时社会性教育还有一些独有的有效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社会实践法等,它们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十分有效。 4、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 以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作为标准的测评土具,科学地测查幼儿社会性发展。根据各自实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及等距离问卷表。这种评价的信度不一定很高,但它十分具有针对性,完全可针对特定问题在小范围内使用。用情境观察来评价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真实发生状况。比如一本书掉到了地上,统计有多少幼儿视而不见,有多少幼儿拾起放好。以教师家长的长期观察对幼儿特定认知、言行作卞观等级评价。幼儿作品分析。通过分析幼儿的各类手工作品和言语表达,可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变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必定是多角度、多手段的,只用一种方法的评价很难是可信的与可行的。 综上所述,要想使孩子的人生快乐、幸福和成功,我们一定要努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明确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价值性十分有利于防止课程超载及幼儿负担过重。对幼儿而言,最有价值的应是精选的生活经验,而不应是广泛的知识体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绝不是靠几堂、十几堂专门的教育活动课就行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师平时的随机教育、各学科之间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使随机教育、熏陶、渗透落到实,而不流于虚无,仍需寻求答案。如何纠正幼儿家长与教师只注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唤起他们重视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实是当务之急。
【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