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幼沟通常见的误区
小朋友做得不对,应该纠正他,避免他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在一日活动中常常会这样对幼儿说“××小朋友玩具不能扔在地板上!”“××小朋友不要在桌面上画画”或“××不能打小朋友!”这样的话,但这样的话只给幼儿一半的信息,即老师不想要孩子做什么,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这样一来幼儿只能就事论事地记住老师所明令禁止的事,却不明白老师赞成的是什么,所以他们很可能会去做另一件类似的不可以做的事情,于是老师不得不反复交代一件又一件幼儿不能做的事,而幼儿则在老师无以计数的限制和禁令下,与老师的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对老师产生了抵触和戒备的心态。
小朋友理解能力有限,应当详细地给他们说清要求。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常常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期望和要求,而这时教师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希望他们做到的每一个细节,就通过详细的解释来帮助幼儿理解。
但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词汇量不足,对复杂的长句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且无法长时间倾听,对于教师提出的过于详细的解释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困惑,他们很难从老师长篇的叙述中找到重点,于是往往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说得越多,孩子们越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小朋友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但要让他们知道幼儿园里老师说了算。
幼儿教师早在正式介入幼儿生活之前,就被预先赋予了教育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使得教师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会这样认为:“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得听我的。”
但这样往往就会造成师幼间交往和沟通处于一种“来而无往”的困境。
如美术活动中,当有的幼儿草草画完之后就准备上交作品了,老师说:“你还没画好,还有时间继续画。”有的孩子迫于老师的权威继续“画蛇添足”。而有的幼儿则干脆说:“我不想画了。”这时的教师就陷入一种被动的困境之中。
幼儿园师幼之间沟通的有效策略
以积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沟通
教师以积极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意愿,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必要且有帮助的。
因为积极的沟通方式能提供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和行为限制的要求,能帮助幼儿做出恰当而正确的行为选择,也能让教师更容易在幼儿身上看到教师对幼儿所期待的行为。
教师采用这种方式与幼儿沟通,既能与幼儿保持愉快的氛围,还可以让幼儿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并能从中领悟到今后同类的事也是应当避免的,由此建立起更加合作的态度。
采用简洁的语言与幼儿沟通
事实上,详细的说明未必能使幼儿弄清老师的意图。很多时候,教师在与幼儿沟通过程中言语过于复杂冗长,却适得其反。能有效管理幼儿行为的教师,通常会用简短而清楚的语言表达出她们对幼儿的期望。
教师对幼儿的期待和要求以积极和简洁的方式进行陈述,不仅便于幼儿的理解,也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和期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简洁明了的沟通,让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的机会就增多了,幼儿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也就提高了。
主动与孩子沟通
《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一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脱离父母怀抱,对幼儿园充满抗拒和恐惧的小班孩子特别重要,站在成人和教师的角度,我们有必要主动去和孩子亲密接触。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老师要尽可能主动创设时机,和孩子亲近、交流与沟通。
沟通时要有耐心
有些孩子由于语言发展水平低,口齿不清、或是词不达意,他们无法用流畅、清晰、条理的语言和我们交流。这些因素都给我们的相互沟通带来一定的阻碍。
我们教师不要因为孩子们的不配合,或沟通的不顺利,就感到心灰意冷,更不能指责孩子,放弃和孩子的交流与互动。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老师。
由于沟通对象年龄小,我们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
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利用游戏中的角色和孩子对话、交流,多给他们亲切的微笑、轻轻的抚摸、竖起的大拇指、表扬的话语……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可亲,感受老师的爱,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从而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和陌生感,从心里接受老师、亲近老师、依恋老师,愿意和我们交朋友,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善于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很重要的途径是聆听孩子的倾诉,从孩子倾诉中你可以了解到他们想什么,正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帮助。
这不仅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因此,老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关注孩子的倾诉。
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在倾听孩子的谈话时,要做到专注,可以握着他的双手,用眼睛与孩子交流,微笑着静静倾听。我们不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应付孩子,别看孩子很小,他也会受到伤害。
适当示弱
老师的角色不应一成不变,而应随着环境适时调整。
面对孩子,大多时候,教师都是以引领者的形象,帮助幼儿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生活、学习、游戏中,老师更注重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爱,从而让孩子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其实有时我们不妨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能调动孩子主动交往与沟通的积极性。
#往期推荐#
点亮“在看”一起学习
戳“”一起进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