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家庭和幼儿园共同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孩子创造适合其成长的教育环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在家长和孩子中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 “国庆家园同梦”活动现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
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
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若想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就必须在理念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相互协助,出现困难时充分理解、彼此支持。只有这样家园共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图片来源: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 “国庆家园同梦”活动现场
家园共育中了解是前提、信任是基础、共识是关键。所以关键就是要达成共识,要理清“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育什么样的孩子”的问题,这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再思考怎样育。
育人的标准其实从不同的视角看会有不同的答案,国家角度、教育专家角度等等。但我们知道教育这件事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的,不同的家长在孩子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关注点。这些点是什么?我们就要想一想。
大部分情况下在小班时,家长会关注生活的照顾,“我家孩子吃、喝、睡得怎样?”到了中班家长咨询多的就会是“我家孩子要学点什么呢?”但到了大班家长就会关注孩子学习如何、学了什么、学会了吗、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图片来源: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 “国庆家园同梦”活动现场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
以耐心解决问题
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还是容易出现沟通不到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忽视沟通、过度自卑、过度自信。所以,幼儿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思维和状态,是我们解决家长工作的重要基石。
上述案例呈现的故事虽小,但也让老师们意识到,在处理幼儿与同伴的关系问题上,许多家长还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他们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处事方式,甚至影响幼儿间友谊的小船驶向何方。
而家长的处理方式不但与自身的教育理念相关,也与教师的沟通方式与沟通能力密切相关。教师只有明确不同类型家长的性格与行为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与其沟通,转变其错误理念,从而更好地为幼儿的友谊之船护航。
以执着化解溺爱
图片来源: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 “国庆家园同梦”活动现场
对于溺爱型家长,家园沟通的关键在于执着。溺爱孩子的家长最明显的特点是“护短”。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在平时的教育中也会向孩子渗透“不能吃亏”的观念。
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如果“吃亏”,就会训斥别的幼儿,甚至亲自动手教训;如果理亏,则会帮幼儿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在幼儿园中,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时,不愿意妥协,要求他人以自己的意愿为准,一旦事与愿违,便不依不饶。
以从容面对强势
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另一种典型的家长是强势型的。他们对待幼儿十分严苛,喜欢单方面对幼儿提出各种要求,如果幼儿不按他们的意愿行事,家长就会采取训斥、打骂等处罚措施。幼儿为了避免接受处罚,就会形成唯命是从的习惯。
这种独断专行的家长经常忽略幼儿内心的情绪波动,即使发现幼儿之间产生矛盾,也只会下达简单的“和好”命令。
长此以往,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后大多“委曲求全”,以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默默忍受使他们处于人际关系圈中软弱的地位,长期压抑情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家长对待幼儿的这种强势姿态也会体现在与教师的沟通中。这些家长自认为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要高于教师,通常会主动联系教师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指手画脚。
以微笑缓解粗暴
在家园沟通过程中,还有一类家长是较难沟通的,那就是粗暴型家长。这种家长大多脾气暴躁,遇事不听解释,处理事情方式简单,更不善于与幼儿交流,在平时的教育中爱向幼儿渗透“反击”意识。
面对这种家长,幼儿教师应用微笑来缓解其负面情绪,以聆听者的态度应对家长的发泄。当家长从教师的耐心中看到对自己的尊重,情绪就会有所缓和,此时,教师可以向家长陈述事情的原委,与家长沟通如何帮助幼儿再次搭建友谊的桥梁。
其儿的豁达成人往往都叹为观止,只是由于经验不足,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橄榄枝”和“台阶”。
当然,现实中家长的教养方式多种多样,幼儿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容易出现沟通难题的家长远不止以上三种,有的家长展现的教养方式也可能是某几种的结合。
如同人的性格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家长也同样如此,幼儿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只有把准不同类型家长的“脉”,教师才能“对症下药”。
图片来源: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 “国庆家园同梦”活动现场
家园共育是以幼儿园为主导的,以各种日常的以及专门设计的活动为途径,目的就是在促使家园教育在优势上互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
其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从幼儿来园前就已经开始了,家访、和孩子互动,以及入园后在新家庭见面会上增进彼此的情感等等,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家庭教育情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形成家园共识。家园共育不是空中楼阁,从被动变为主动,是需要强大的专业做支撑的。
“没有专业不能共育”,它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等的专业素养;
“没有能力不能共育”,它需要双向沟通的能力、双向理解的能力;
“没有全心不能共育”,它需要爱心、耐心、专心……
家园共育中教师要做专业教育者、倾听家长意见,做专业引领者、针对家长的需求,做贴心的支持者、针对全园家长,做教育思想的共鸣者。倡导家园牵心,形成命运共同体。
基于园所老师们的需要,园全学前教育培训学院策划有关家园共育系列线上公益直播课程,以此来传播优秀的教育思想。第一场直播课在2021年11月22日(下周一)19:30—21:30时间段开启,将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正高级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教育集团书记/园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中国精英园长联盟副会长,“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重庆市优秀科研管理者:赖天利名园长,为大家分享《携手成长——新时代家园共育》,从专业和实践的角度出发,聚焦和解答家园共育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困惑,切实提高园所老师们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指导能力。详情请见下方海报↓↓↓
#往期推荐#
点亮“在看”一起学习
戳“”一起进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