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实际上是借鉴了欧美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但我国幼儿园落实这一理念的现实却是:在农村幼儿园,游戏就是课间休息,最多再加上专门设计的“游戏课”;在城市幼儿园,只有徒具游戏形式的集体教学,加上演变成作业的区角游戏,再加上必须按教师要求进行的户外体育和生活常规活动,留给幼儿进行真正自由游戏的时间很少很少。
为什么在西方国家不用倡导,幼儿园就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在我国如此倡导,却很难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呢?究其原因或许还在于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里,一贯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游戏的自由体现的正是差异性,所以他们认同“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每个幼儿都能从游戏中获得经验,至于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并不需要加以追究。
在我国,人们潜意识里认同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而现在却要求教育机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充其量只能是“寓教于乐”,而这在现实中却导致了“寓教而不乐”的结果。
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存在两种观点
“玩”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关注到“游戏”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但很多教师对如何处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存在困惑。您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
游戏与教学的融合
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选择以上哪种观点呢?
游戏与教学融合的关键
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
如何才能做到游戏与教学的融合呢?
要实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一是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
二是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
三是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
支持不应该中断幼儿的游戏,而是要让幼儿的游戏继续下去,如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间越长,情景就会越丰富,游戏水平的得分也越高。如果教师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教学与游戏结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控制游戏,即教师为集体教学进行情景化设计,成为幼儿在教师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集体学习,教师为活动区设计大量作业性操作材料,成为教师用道具来控制幼儿行为的个别化学习,幼儿园出现了许多虚假的游戏,幼儿失去了游戏的自主性,教师也为此苦不堪言。
幼儿园教师那么苦,正常吗?不正常。越是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越是知道这是不值得设计的,这个环境是不值得创设的,这种环境创设是给参观的人看的,跟幼儿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
教师要为教学提供游戏经历,从自发游戏中生成教学。
老师们有思考过:
如何实现幼儿园游戏不断走向高品质有质量?
怎样将幼儿游戏玩成课程?幼儿游戏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幼儿园课程是什么?幼儿园课程从哪里来?余琳园长曾在园全直播间和我们分享了《“玩出来的课程”——幼儿园游戏导向微课程建设》精彩课程。
想知道具体课程内容,关注园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余琳园长的精彩分享吧~
余琳 园长
《“玩出来的课程”——
幼儿园游戏导向微课程建设》
识别二维码即刻进入专业学习
高山仰止,专业风范。诚挚感谢专家老师的思想引领,给予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给幼儿老师点亮专业发展道路的心灯。本文转载仅用于学习资源的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点亮“在看”一起学习
戳“”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