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婧: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
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关键的能力,教育的专业性,指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达到的专业水平。
只有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达到专业水平,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达到专业水平。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要求。
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是和教育的本质属性密切相关的。
有人说,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教育”在拉丁文中的原意就是“引出”,即把一个真正的人引出来,塑造出来。可见,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刘焱在全国政协小组会上发言时谈道,学前教育是个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幼儿园老师是孩子走出家门后遇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教师”。
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对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会带着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更重要的是:
要能够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读懂孩子的需要、兴趣、想法,能够因人施教;
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
在与伙伴共同活动中,培养孩子友好相处、交往、合作的能力;
要能够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玩具和童书等启迪孩子的智慧,鼓励孩子的探索、想象和创造;
要能够管理好班级,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生活、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要能够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及时地发现幼儿在食欲、睡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
我们所说的专业性,很重要的是要从幼儿的立场出发,观察幼儿在探索什么,推测幼儿有何感受,了解幼儿还想知道什么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等,才有可能正确地说出幼儿行为的意义,并把握行为产生的背景。
教师只有仔细地观察眼前的每一位幼儿,认真地探索其行为的意义,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给每一名幼儿以适宜、适时的指导,才能够深化保教实践活动,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即教师的专业化更多地体现在在多大程度上读懂儿童。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肯定孩子的优点“假如我是孩子”与“以科学的头脑”相对应,强调的是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要拥有同理心;
而“假如是我的孩子”与“母亲的心肠”相对应,体现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心中要有大爱。
这些都是教师专业性言简意赅的概括和表达。
要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幸福的幼儿教师,其前提是要欣赏幼儿,能与幼儿同悲同喜,能够发现幼儿所做的事情中隐含的趣味性。
曾有人把教师分为两类:
一类是能够发现幼儿乐趣的教师;
另一类则是不能发现幼儿乐趣的教师。
在能够发现幼儿乐趣的教师的班里,总是洋溢着朝气,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读懂孩子,发现幼儿的乐趣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所谓幼儿教育的实践能力就是指教师要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了解幼儿的内心愿望与想法,以做出恰如其分的回应与指导。
所以,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要像儿童心理研究者一样与幼儿相处与交往,也要像教育家一样去思考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
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儿教师不断成长的必然要求。
总之,提升保教工作者专业水平,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升其教育实践与思考结合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幼儿园教师要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性思考,加强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不断加深对幼儿教育的深层次、本质的理解,把握本质问题,从而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思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要养成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
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利于教师成为研究型专业型人才。
作为教师要提升专业水平,就要不断地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准备中提升自己。
学习是前提,研究与思考是关键。工作所在,即思考所在;思考所在,即研究所在。
另外,反思型教师对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生命,形成自身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提高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动研究中,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必须观察思考自己所教的孩子在做什么,探究怎样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在这样的观察和思考过程中,教师会获得很大的成长与进步。
有专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已有的研究和许多教育实践证实,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不管其教龄有多长,经验多么丰富,往往会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实践行为,经过自我质疑,自我解惑,才能达到掌握优化教育行为、创造性工作的目的。
具有思辨能力对教师专业成长十分重要。
随着国外的各种思潮、观念以及课程模式纷至沓来,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审视自身实践,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反思。
在国际视野下,引进、融合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使其植根于本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兼收并蓄,让其真正能为我所用。
教师从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乃至发展到先知先觉,这样的转化、蜕变过程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思考与实践。而在这过程中也需要为一线教师创设良好的支持氛围,从而构筑起一个有利于研究及实践探索,有益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我们不妨以此演绎,保教管理工作的本质也是激发一线保教工作者的善意,激发一线保教工作者对保教工作的认知、理解,对工作的兴趣和热忱,激发一线保教工作者投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一线保教工作者理解、尊重幼儿的初心,激发保教工作者享受职业幸福的良好的工作及心理状态。
从这个角度而言,保教管理者应是一线保教工作者的引领者、同行者、同修者,而一切保教管理制度、策略和方法则应该是达成激发一线保教工作者进入良好工作状态的最佳路径。
既然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那么在教育的整个生态系统中,一定要能层层激发善意,层层传递正向能量,创设更加信任、理解、宽松、包容、支持的氛围,让一线保教人员感受到更多的支持,给老师们更多的自主空间,从而有助于老师们给予孩子更多尊重、理解、支持,为孩子提供更多自主空间,从而达到让孩子今天快乐、明天幸福之目的。
只要教师有专业发展的需求,园所就应积极搭建平台,给予支持。
在日常管理中心,有的幼儿园以“人人有专攻,个个都精彩”为发展愿景,采用多支持、多肯定、多鼓励的方式,引导教师做好本岗工作。
注重优势引领,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身心、专业等多方面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为教师搭建多元成长的平台,不断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常说“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对幼儿而言,一线保教人员是关乎他一生发展的“重要他人”。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种职业能像我们的职业一样,与生命的生长贴得那么近,连得那么紧。在这其中,我们的教师得以不断超越,我们的孩子得以不断成长。
我们期待每一位一线保教工作者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做一个内心温暖的人,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这就是教育的追求。
本文整理自网络
高山仰止,专业风范。诚挚感谢专家老师的思想引领,给予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给幼儿老师点亮专业发展道路的心灯。本文转载仅用于学习资源的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戳“”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