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阶段幼儿玩小颗粒积木的常见疑问
一些观点认为,孩子最起码要到小学阶段才具备操作小颗粒积木的能力。在他们看来,幼儿园阶段其实并不适合开展小颗粒积木建构活动,其主要的疑虑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02
03
客观来讲,对5岁以下的幼儿来说,这些顾虑确实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通常并不会一上来就让他们玩小颗粒积木,而是往往从更易操作、更安全的大颗粒得宝积木入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最早接触小颗粒积木的时间要跨过整个学龄前阶段。我们认为,幼儿园大班阶段,是完全可以而且非常适合开展小颗粒积木搭建活动的。对大班幼儿来说,大颗粒得宝积木的搭建已经有些简单了,他们需要更有挑战性的搭建任务。小颗粒积木建构活动恰好能够契合大班阶段幼儿所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需求,对幼儿发展具有多方面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展小颗粒积木建构活动的价值与指导建议
相较于小班和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都更加成熟,而且大班幼儿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正处在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有着强烈的入学准备需求。基于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兼顾现实需要,我们认为小颗粒积木建构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未来入学后所必需的多项关键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01
发展大班幼儿更加精细准确的小肌肉动作控制能力
大班幼儿无论是肢体大动作还是手部精细动作都基本达到了控制、平衡、协调的水平,因此对他们来说,操作更小体积的小颗粒积木是不成问题的。而且通过不断操作、摆弄和拼搭这些小颗粒积木,正好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来巩固和强化这些动作技能,进一步锻炼他们更加精准的手部小肌肉动作控制能力,促进手眼协调,为进入小学以后的书写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小颗粒积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并感受不同类型小颗粒积木之间的拼搭组合方式。当幼儿在拼搭或者拆卸积木时遇到困难,教师可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可给予一定帮助。
02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安全意识
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其他类型积木的随意自由搭建不同,小颗粒积木常常需要幼儿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搭建,比如飞机、车辆等具象化的模型等,这种搭建模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感受做事情的秩序感与条理性,让幼儿在逐步的搭建顺序中感受什么是规则与任务。
此外,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因此,对小颗粒积木可能会引发幼儿吞咽、划伤等相关安全问题产生的担忧,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安全规则与制定合理的收纳方式来进行规避。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小颗粒积木日常使用常规,这涉及到零件如何进行分类、如何进行收纳管理以及相关的安全提示等。例如,引导幼儿按照不同颜色或积木类型进行分类;为幼儿准备多格带盖子的积木收纳工具,并在每个小格子中粘贴好一目了然的积木分类标签;让幼儿知道小颗粒积木不能随意丢弃,用后及时整理归位,强调不能放在嘴巴里等常规。
03
培养大班幼儿做事情的专注力与坚持品质
随着身心发展的不断成熟,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变得更长,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坚持品质也是入学准备的必备素质之一。
小颗粒积木模型通常比较复杂,细节多,积木用量也大,搭建起来比较费时,但是搭建完成以后,逼真生动的模型作品能够给幼儿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因此,通过这种耗时更久、连续性更为突出又充满乐趣和满足感的小颗粒积木建构游戏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强化大班幼儿做事情的专注度与持久性,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坚持完成积木作品的搭建。
教师在这方面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搭建时间与试错自由,合理规划活动时长,为幼儿留出充裕的搭建和探究时间,并尽量为幼儿的专注投入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同时允许幼儿反复尝试改进自己的搭建作品,避免随意用成人的角度评判幼儿作品的好坏。
04
为大班幼儿的无限想象与创意提供支持保障
与大颗粒得宝积木在色彩、造型与数量上的相对有限性不同,小颗粒积木建构材料拥有各种生动的趣味主题,积木类型更加丰富多元、同等体量下积木数量更加庞大,这便能够支持幼儿进行更精细、更丰富的场景搭建,承载更复杂的创意设计。
另外,基于不同主题场景进行创意搭建,需要幼儿自由的进行人物设计、情节设计,最后将自己创作的故事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若能够基于真实场景和真实问题来设计探究搭建活动,还能够帮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具有启发意义的搭建支持和引导,例如提供相关的搭建启发卡、模型示例图片等资料,面对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善用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表达和分享,促进其问题解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05
培养大班幼儿沟通合作的能力
在游戏方式上,大班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合作游戏的水平并更加喜欢合作游戏。小颗粒积木作品相对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搭建难度,本身就非常适合以合作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幼儿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精彩的场景作品。在教师有意图的活动设计和引导下,幼儿可以获得更多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其合作的能力与沟通协商能力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搭建形式与内容,提倡分工与合作。例如在同一个道路场景主题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别负责搭建交通信号灯、交通岗亭、公交车站台、加油站等不同的次级主题区域,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同一主题之下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能够为幼儿搭建同伴合作的桥梁。当冲突出现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想法、通过协商的办法尝试解决。
06
进一步发展大班幼儿的多元表征能力
表征是幼儿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实现分享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到了大班,幼儿的活动有了明显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根据每次搭建的不同主题与任务目标,幼儿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小颗粒积木对事物进行不断的抽象再现,这种抽象再现的过程便是一种表征。
小颗粒积木具有多元的主题、丰富的类型、充足的数量,能够满足幼儿将自己头脑中对事物的内在表象,通过充满细节的积木模型作品生动展现出来,为幼儿提供了除书写、绘画等符号表征之外的全新创意途径,更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对幼儿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与吸引力,同时也为他们日后向更高水平的抽象表征能力的过渡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大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已经能够支持他们操作更小体积的小颗粒积木,同时更好的专注力、坚持性、更明确的任务意识,以及各种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快速发展,这些都让他们更加适宜开展更复杂、更精细、更有挑战性的小颗粒积木建构活动。
这不仅将小颗粒积木本身带有的强烈探究性与挑战性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加以放大凸显,使幼儿在探究挑战中不断提升思维水平,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更能够在游戏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为大班幼儿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全面的准备。
详细方案咨询
关注“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