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情境,指的是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留给幼儿自由想象空间的教学情境。歌德说过:“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察和欣赏。”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艺术,但在形象体系中并不存在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对应关系。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想象,所包容的内涵才能在形象的世界里得以体现。为此,我在幼儿园教学中,试图通过多元想象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和理解,宣泄情感。
1、主题想象情境的创设。主题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预设一个想象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所设定的主题进行有指向的想象活动。比如,在幼儿演唱《再见吧,冬天》的歌曲时,我要求幼儿想想可以用怎样不同的演唱方式来表现人们对冬天不同的感受。经过思考,有的孩子提出用不开心的情绪来演唱,可以先由一个人唱,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唱,且越到歌曲的最后要唱得越快,因为冬天太寒冷,每一个人都希望它快点离开;有的孩子说用留恋的情绪来唱,且越到歌曲的最后要唱得越慢,因为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真是太有趣了,如果冬天走了,这一切就会消失了,把歌曲唱得慢些,可以表达人们对冬天的依依不舍。由此可见,幼儿演唱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不需要教师深奥和枯燥的讲解,让幼儿进入一定的想象情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是富有创造性的。
2、发散性想象情境的创设。发散性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利用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点,为让每一个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所创设的空间。比如,当幼儿学会了《秋天来了》的歌曲以后,我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了“还有谁可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的观察任务。在复习歌曲《秋天来了》的时候,我再次向幼儿提出: “还有谁可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把你们观察到的告诉老师。”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这个说稻子可以告诉我们;那个说苹果可以告诉我们;还有的说树叶、菊花可以告诉我们……我进一步激励幼儿想想:“能不能将你们观察到的秋天唱到歌里去,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能!”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我怎么知道?稻子熟了,稻子熟了,稻子告诉了我。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我怎么知道?苹果红了,苹果红了.苹果告诉了我……”当孩子唱起经过自己改编的歌曲时,不仅情绪十分高涨,而且对歌曲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3、留白情境的创设。这里的留白指的是在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以及分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不将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而是留有孩子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让孩子在感受、理解作品后,进行顺应作品思想情感且符合逻辑的再扩展和再创造。例如《颠倒歌》中歌词的相反颠倒营造出了歌曲幽默诙谐的情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在开展该活动时,尝试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范唱歌曲时,将歌曲第二句的歌词用唱衬词“啦”代替,留下空白,由幼儿来创编。歌曲第一句的歌词为:“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在引导幼儿发现歌词内容颠倒的秘密后,我有意识地运用歌曲本身所塑造的两个形象——老鼠、狮子,启发幼儿顺着第一句歌词的意思,根据两个形象的感受和情绪来创编歌词,结果幼儿在思考后将歌词的前半句创编为“狮子很生气”。我又顺应幼儿的思维启发他们思考:“那老鼠呢?”幼儿马上又编出后半句歌词“老鼠很得意”。接着我又抓住大狮子和小老鼠的形态和情绪,启发幼儿用相应的歌声来表现。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在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表现的体验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4、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指的是幼儿扮演作品中的形象,在动情的表达中深刻地体验作品的内涵,学习和提升相应的技能。比如,歌曲《哈哈镜》(由笔者创作)虽是一首简单的双声部合唱歌曲,但由于同时演唱不同的声部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唱的方法上,我采用了创设一种表演情境的教学策略,一部分幼儿当哈哈镜,另外一部分幼儿当照镜子的人,不同的角色自然地将幼儿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将自己的心理位置有效地迁移到形象中的心理位置后,幼儿不仅能努力保持自己所演唱的声部,亦能较好地注意与别的声部的相互配合,这样就较好地完成了双声部合唱的学习。
想象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幼儿在感受和表现时达到审美共鸣,而且会为幼儿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审美愉悦。同时,孩子们在此情境中培养的想象能力能够在其他的领域得到扩展,最终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养成一种素质,这将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幼儿音乐教学中多元想象情境的创设】